尊重学生体验,精彩语文课堂

2012-04-29 21:35魏俊香
考试周刊 2012年13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教学

魏俊香

语文是一门内容最丰富、应用最广泛、最具艺术性的学科。按理说,语文学习应当最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也应是最理想的。然而现实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课堂信息接收不全、反馈不畅的现象。课堂讨论不激烈,发言不积极,练习不主动,以致对语文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语文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我认为,过分地强调语文的科学性、实效性,而忽视语文的艺术性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问题。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太偏重理性分析,只顾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加大信息量的灌输,而往往把一篇篇意境优美、情趣盎然的课文肢解为零零碎碎的一串知识点,化为一道道令人生厌的思考题、练习题,把语文课上成纯知识课,把学习语文变成纯技能训练。试想,在如此枯燥乏味、了无生趣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如何达到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性情,开发智力的教学目的呢?

这就需要尊重学生体验,打造全新的语文课堂,那么具体该怎么做呢?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

1.提倡“目中有人”的教学,充分尊重学生。

于漪老师曾说:“对语文老师来说,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是教好课的基本条件。”学生不是被动纳物的书橱,教学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提倡“目中有人”的教学,即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力和探索精神,摆在首要的位置。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指向的,语文教学必须从研究学生自主发展的规律出发,构建自主性教学模式,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2.相信学生的阅读潜能。

教学对象是在母语的环境中学习母语,孩子自幼就有阅读求知的潜能、表达交流的潜能、探究创造的潜能、自我完善的潜能。接受美学告诉我们,阅读应该是读者的个性化行为。作者写出的文本具有未定性,还是未完成的作品;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学生阅读一篇课文,不是从零起步,完全可以拿自己的生活体验和阅读经验,感知文本,探索文本。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或教参上的答案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寻求答案,给学生创造读出个人体验和感悟的环境。

二、改变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激情

滞后的教育方式衍生出封闭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禁锢在一把椅子上,一间教室里,教师的声音在教室的四壁和天花板上回荡,只听见来自数十个生命的微弱回响,那就是备课书上准备的标准答案。这种单向交流的学习方式必会被新课程铿锵的脚步踏得粉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已成为时代对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必须适应,教师也必须适应。为此我们应当改变教学手段。

1.语文教师要善于“激情”。

教师不但要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成为艺术家,饱含激情的诗人。语文教学不同于数理化课程的教学,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都是有情人,学习时需“披文以入情”。如果师生坐在上课时没有激情,缺少对所学内容的热爱,不能随其悲而悲,随其喜而喜,随其感而感,这样的课堂就缺乏生机,淡而无味,死气沉沉。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教学开始总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思想上的共振,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全班都活跃起来。教学中,教师则随教学内容的推进,不时地改变教学方法,把学生的感情不断激发出来,使他们能始终感情饱满、有滋有味地学习,让教师情、学生情、教材情始终充满课堂。譬如,当课文的基调清新爽朗时,教师应以愉悦欢快的讲授心情感染学生;当课文的基调哀怨时,教师应以沉郁凄凉的讲授心情影响学生。教师的这些情感借助教材,通过形象的意境语言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如果教师面无表情,毫无激情,总是不紧不慢地讲述,那么整个教学进程就会平平淡淡,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教学效果不明显。可见,感情投入多少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2.尊重学生体验,张扬学生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被老师欣赏而存在的;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被家长读懂和尊重而存在的。而这又是当今中学生缺乏的。他们大都是为考一个好大学而存在的,为奔一个好前程而存在的,为实现父母的期盼而存在的。很多学生正是因为自身的喜好和兴趣遭到忽略、抹杀,所以才对学习和学校产生排斥、抵触情绪。因此,应该发挥学生性格的优点,将学生性格和行为中的优点转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主导因素。在语文教学中要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语文课堂应是个性张扬的摇篮,是创新的基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欣赏是多元的、多解的。学生发表见解的过程就是个性发展的过程,我们应该使语文课成为学生发展的摇篮,鼓励他们发言,允许他们“胡说八道”。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对于他们灵机一动的想法,教师不要不屑一顾;对于出乎意料的想法,教师不要有先入之见;对于不恰当的见解,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语文课就是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得到释放。唯此,不远的将来才有可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可造之才”。

3.恰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些教师谈网色变,视网络为猛兽。其实只要正确引导,上网搜寻资料、处理信息就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式。何不借水行船,圈水养鱼,举信息技术之力,扬素质教育之旗,让我们的生活、学习向丰富多彩的网络靠近一些。信息技术将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极大地活跃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恰当地使用电教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图、文、声并茂的三维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节假日时互发短信问候。在qq群和博客上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客观公正地自评互评和进行反馈学习,交流的气氛特别热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效率,增大阅读量。利用好网络,将会使语文学习如虎添翼。

三、上好综合性学习课:加强实践,融入时代

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驾驭信息、利用信息就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学活动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社会、自然和人,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获取各种鲜活的材料和最前沿的信息。体验人们的生活日渐丰富多彩,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的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还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现实生活中参与各项活动,在实践中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培养辨别是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如让他们实地考察有关家乡环境被污染的情况,上网搜集空气土壤水源被污染的材料,而后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征文活动和演讲比赛,这样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还加深了他们对社会生活的認识。

总之,酸甜苦辣都有营养,成功失败都是收获,教师要尊重学生属于自己的体验,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新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望,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圆我教师梦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