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
摘要: 作者采用文献资料法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课程目标进行纵向比较,并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美国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状况与发展动态进行横向分析比较,提出了对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发展变化的几点认识,为使体育课程理论更加完善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为广大体育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上起到方向上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目标研究比较
2000年后我国的体育课程展开了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导向的,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我国学校体育的实践证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几十年来总结出的我国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原理和理论。
1.体育课程目标分析
体育课程的任务在于实现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学校教育目标。体育课程目标是国家教育目标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的亚目标,它是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
体育教学目标涵盖了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各个方面的内容,具有统一性。体育教学目标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中的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基本途径之一,在任何阶段增强学生体质仍是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首要目标。体育教学任务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完全符合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的发展
表中反映了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演变的过程,在2001年以前,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大致上都注重身体素质的锻炼、基础技术与技能的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而观察性、测量性及评价性不强,忽略了实质性的问题,导致可指导性的意义较低。2001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发了供实验使用的《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对体能、知识、技能、兴趣、爱好、习惯、心理、交际、社会适应、生活态度等诸多方面的教育目标提出了要求,它将各个教育目标分为五个领域,并把各领域目标层次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可以说,21世纪的体育教学目标反映的应该是个体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目前体育教学目标内容规定从发展原有的掌握运动知识技能、增进身体健康、为社会服务到发展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演变,充分说明了人们对体育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认识的重大改变,所追求的体育本身应有的价值得到了实现。
3.美国的体育课程目标研究
美国没有统一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教育目标,州属的教育委员会有权决定本州教育发展的政策和目标。虽然各州属教教委会育委员会在制定政策法规时各有不同,但在实质政策中大都规定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在身体、认知、社会和情感面的发展(见上表),美国课程的哲学思想就是“个体化和公平”。它强调学生通过体验个体化的课程,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同时把美国最佳体适能计划,也把体育“态度”形成写入了课程目标,这说明美国在课程目标中都把“态度”放在最重要的地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于2000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该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有以下4点:(1)发展学生的多种动作技能和闲暇活动技能有关的能力;(2)逐步理解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3)逐步获取有关游戏和运动的规则和策略;(4)通过体育和娱乐计划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4.我国与美国体育课程目标比较分析
中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将学习内容划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5个领域。这5个领域实际上表达了两个主要目标:健康目标,它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集中体现了体育课程的主体价值取向,是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的本质,因此由上面3项构成的目标体系是目标的实质结构,运动目标,包括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它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必要手段。
美国各州在体育教育目标中更注重的是“个人发展”与“自我发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片面强调学生个性,容易导致体育教学自由化和自流化;注重个体的社会化,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完成社会教育方面的任务,培养学生正确从事体育活动的态度,布置教育方面的任务;注意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均衡学生的协调能力;把体育教学作为一种授知、技能的过程,以便提高社会生产力,加强社会观念和公民责任感,完善生活。
5.结论
5.1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核心
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指学生通过体育学习与活动所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所设定的目标是最低标准,是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够达到的。它分为五大目标,目标间互相联系,互相融合,并决定体育与健康课的内容与方法、方向与过程,是评估课程的重要依据,对课程的实施起指导作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划分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其中课程目标制约着其他目标,属于“上级目标”,领域目标制约着水平目标,属于“中级目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受控于课程目标,又控制和指导水平目标,水平目标属于“下级目标”。
教学目标体系分为认知目标、健康目标、情感目标和运动目标,这四个目标体育教学最基本的目标,并形成“体育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各种具体的教学目标”的目标体系。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属于“终极目标”,是对教育方针和地方政策的目标具体化,是具体贯彻落实课程目标的根本途径,是达到学生健康总体目标的基点,是课的出发点和归宿。
5.2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优化方向
“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作为现代体育的新思潮,对学校体育教学目标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以“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确立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
在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还应坚持以“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体育教学通过对学生灌输“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及心理素质,培养正确的锻炼习惯,提高学生运动能力与运动兴趣、爱好,增进健康,形成以“健康第一”为核心的自上而下的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新时期体育教学目标在指导体育课程改革中,既要注重学生个体需要的体现,又要向着体育运动、体育教学的健康价值、实用价值方向可持续发展,体现体育教学服务于社会,满足于个体需要的功效。它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使体育课达到促进学生健康的目标,发挥体育课程的多种功能,如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子朴等.新课程标准对体育教学目标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1).
[2]季浏,胡增荦.体育教育展望[M].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3]阎智力,金玉光.中美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比较研究[J].天津体育学报,2005,20,(1):37-40.
[4]李建军.中国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日本保健体育课程目标的比较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27,(6):43-46.
[5]于开峰.现代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研究[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12).
[6]盛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回顾与展望[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7]周红律.建国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的沿革及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
[8]余云德.论体育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表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4):518-521.
[9]张繁荣.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的沿革及其疑惑问题[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