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阅读教学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2012-04-29 18:01蒋俊苹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6期
关键词:琴弦尝试想象

蒋俊苹

摘 要: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的情感区域,领悟课文的情感主题,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笔者认为:创设情境—— 激情;调动经验—— 融情;体验角色—— 悟情;精读词句—— 抒情;放飞想象—— 释情;放飞想象—— 释情。

关键词:阅读教学拨动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185-01

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来的。语文教学的重要特征是情感,情感是儿童发展的内在动因、手段和目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以情感为纽带,通过多种形式的链接,实现从课堂到情感的跳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实现心灵的沟通,进而发挥作品的教育功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与感染。

1 调动经验—— 融情

阅读感悟需要调动经验来支持,只有课文展示的情境与生活经验融合,感悟才能带有鲜明的情感,对课文思想的感悟、才能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把贮存在学生脑海中的相似经验激活,架起经验和课文主题之间的桥梁,引发联想,实现经验与课文情境的融合,让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去感悟未知,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如在教学《母亲的恩情》一课时,笔者在上课开始前先让学生拿出几张小时候的照片。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出生时都是那么娇小,是在母亲的精心照顾与呵护下一天天健康成长,过着快乐的生活。谁能向我们讲讲母亲是如何细心照料你们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都绘声绘色将母亲的爱描绘了出来。让每个学生的心理被这些饱含深情的往事所深深的打动。在此基础上指导有感情诵读课文的关键语句“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缝着。”通过如此教学使得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母亲的不辞辛劳,以及对子女体贴入微的关爱,进而教育他们不要忘记母亲的养育之恩。

2 创设情境—— 激情

小学生主要以形象记忆为主。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应的课件,运用媒体,把课文形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直观的、形象的画面,以帮助学生再现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然后进行朗读训练。如在教学《长江之歌》时,教学伊始,笔者让学生通过录像,亲眼看一看巨浪翻腾奔流不息的长江水,及长江两岸的繁荣景象。这时,笔者再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很快地把学生带进了课文,带到了长江边。由于学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发起来,对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古老悠久、气势磅礴,也就有了形象而深刻的认识。

3 体验角色—— 悟情

活泼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去扮演文中角色,将文中描绘的情节进行再现,亲身体验不同人物的心理,这样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就更容易让学生领悟到。如在教学《半截蜡烛》后,笔者设计这样一道练习:让学生排练课本剧《半截蜡烛》。通过表演体验情境,深化情感。大家在体验中,融入了各自的动作、语言和表情,在与伙伴的愉快合作中,在临场发挥口头交际中,感受到热闹而欢快的景象,从而把全体学生的情感推向新的境地,并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学习的热情也就更高了。

4 精读词句—— 抒情

言为心声。有声语言的传播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而语言也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体。不同体裁的文章,就具有各自特色的语言,我们教学时要抓住词句的特点,揣摩、品味、朗读,对它们加深理解,领悟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的作用,让学生审视具体的形象,激发他们对自然美和人性美的热爱之情。《烟台的海》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笔者在指导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烟台的海四个季节不同的特点,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从中理解、体会物美和情美。文中“春天,海水变得绿盈盈的。一道道白色的浪花从北面遥远的地平线嬉笑着、追逐着奔向岸边,刚一触摸到岸边的礁石、沙滩又害羞似地退了回去,像个顽皮的孩子。”惟妙惟肖的用拟人句形象贴切描绘出春天烟台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海,想让学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就要通过感情朗读体会“景美”、“情真”,從而才能激发学生对烟台海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5 放飞想象—— 释情

想象越丰富,思维就越灵活,思路就越开阔。教学时不妨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自由地飞翔,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创新的火花在想象中碰撞,使学生想象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升华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九寨沟》第三自然段朗读时,笔者先启发学生想一想:五彩池是怎样的?为什么池水会是五彩的呢?学生通过想象,悟出了“因为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所以池水会是五彩的。”在学生回答之后,笔者接着用一段描述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想象,激发朗读的兴趣:“是啊,天空是蓝色的,云朵是白色的,雪峰银光闪闪,森林郁郁葱葱。不仅如此,春天百花盛开,绿草如茵;秋天枫叶火红,果实金黄,这么多漂亮的颜色都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真是让人心醉啊!你们愿意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美景,并且让人都能领略分享这种美吗?”这样学生跃跃欲试,读得有滋有味,纷纷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6 引导尝试—— 动情

让学生在浓浓的尝试和创新氛围中尝试。当提出尝试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尝试,让学生再次深情朗读课文,在音乐和声情并茂的感召下,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一次次的吟咏直接与作者展开对话。用语言诱发,这个问题有难度,谁能尝试?再度使学生沉浸在尝试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例如,在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1)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的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到底包含着什么?请同学们试着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

(2)学生谈理解。

(3)你看到了怎样的杜甫?鼓励说出不同见解。

(4)同样是明媚的春光,在《春望》中,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闻》中是“青春作伴好还乡”,看似不同,实则一样,都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怀?(通过对比,不同的心情,一样的情怀,不同的感受,一样的心境,体会诗人浓郁的爱国情。)这极其自然的步步递升,学生又在潜心涵泳中真切地体悟到了诗人“喜欲狂”的幽怨哀愁。其间,教师随机点拨和深情范读则又对特定场景作了强力煽情和有效渲染。

学生的情感被激活了,深井里冒出一个又一个思想与情感的小泡泡。他们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当学生与诗人同喜共悲的时候,心弦同振的时候,课已接近尾声,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他们用自己深情的朗读、背诵传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与诠释。此时,出示一组爱国诗,让孩子们尝试自渎,互相启发、交流、感染、碰撞,体会诗中蕴涵的坚贞不渝的爱国情,学生诵读、美读、醉读,一言一语饱蘸着深情。

猜你喜欢
琴弦尝试想象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再试试看
一次惊险的尝试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尝试
一次让我受益的尝试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我把雨丝当做琴弦
额头上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