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2-04-29 18:01王金杰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6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心理

王金杰

摘 要:体育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运动不仅能增进身体健康,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可以改善心理的不良情绪。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参与者因其特殊的环境和功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教学大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167-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我國各个高校均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最终的培养目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成为教育的热点。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多种价值观念的冲突,大学生精神疾病和心理障碍发生率明显增加。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参与者因其特殊的环境和功能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在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 心理健康的内涵及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人格完整与协调,能顺应社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并与社会保持同步,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

心理健康标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目前尚未有权威专家的定论。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2)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3)能自觉调节和控制情绪;(4)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5)能保持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6)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 体育教学中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实施各种心理健康教育

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应当从心理方面进行解释,即体育教学通过心理机制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通过体育锻炼还会对学生的生理、生化指标产生影响。根据身心交互规律,人体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会相应地引起人体心理功能的变化,从而间接地引起人体心理健康的变化。

2.1 体育教学中注重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

体育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实施情绪调节,改善心理不良反应。神经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当人体进入运动状态时,在大脑主管情感的右半球立即兴奋起来,参加者进入一种愉悦氛围中,体会到运动所带来的快感。教学初期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具有专项特色的体育游戏诱导其学生对所学的体育项目,体育内容,体育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课程结束阶段师生互评,分享各自成功与失败的感受。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既关心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体验,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意表现和团队精神。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2.2 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的躯体参与到体育锻炼中,而且要求他们的思维和意识也要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满怀信心地去努力实现目标。第一 分解好学习目标,指导学生一步一步接近目标,并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第二 对于受挫学生来说,主要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第三 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体育运动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

2.3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的心理施加影响,让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既有经受挫折和失败的体验,又有最终冲破困难、摆脱失败获得胜利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使其身心状态能够经受胜利、失败、挫折等顺境与逆境的不同承受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通过自己辛勤努力与顽强拼搏,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难以实现的学习目标, 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受挫折的学生,教师应关心、爱护、鼓励和低起点、严要求、快节奏、勤纠正的原则,对他们微小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赞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困境中磨练学生的意志和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2.4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交往和适应能力

理解、沟通、合作是融洽的人际交往适应社会的基础。体育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组织的手段,将不同专业、不同系部、不同班级的学生编排成“合作小组”学习技术、技能,通过技术学习,同学之间增进了解有助沟通,技术较好的同学帮助、带领、指点技术动作掌握较慢的同学。教师通过组织形式的变换,教与学角色的转换,创造多种形式学生相互交往的方式,形成全新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增加学生自身交往能力,获得提高和培养的途径。从而有助于学生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社会,促进大学生良好的性格特征,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因素。

3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学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和运动竞赛等活动,来促使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成长,使他们精力充沛地学习与生活。由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3.1 体育运动能缓解疲劳治疗学生的心理疾病

体育教学可以通过体育锻炼减缓和治疗大学生某些心理疾病。如紧张、忧愁、焦虑、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得以宣泄,从而调整学生失衡的心理。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患心理疾病的几率在很大程度上小于偶尔参加体育锻炼和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体育锻炼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以被国内外专家所采用,它具有易接受、见效快、无副作用、反弹小、便于自我调节等优点。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有组织地带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使学生增强体质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导。

4 结论及建议

4.1 结论

(1)营造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欢乐的氛围中学习技术、技能,尊重学生人格,发挥其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心理上变被动为主动。在师生关系上应以充满真挚情谊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同学之间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

(2)体育教学可调节身心,宣泄不良情绪,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意志品质,心理耐挫折力和良好情感;防范和减弱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消除心理紧张,放松身心,维持心理平衡,增进身心健康。

4.2 建议

(1)加快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能力,全面改善和完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大力构建和实施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育教学模式。

(2)大力加强体育健身和心理健康运动处方的研究和运用,以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 运动心理学.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3] 邵伟德.体育教学心理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