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颖
“起承转合”四环教学法,即“情境激发——任务驱动——小组协作——班级展示”。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学以致用”,在一定程度上把中职生普遍的“厌学”变成多数的“乐学”,把中职教师普遍的“厌教”变成多数的“乐教”。而“起”这一环节,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起”即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就是在上课伊始,教师努力创设模拟场合的情形、景象、境地,迅速把学生带入与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让学生置身其间,在不知不觉中心智得以激活,情感得以熏陶,人格得以修炼。而好的导入就像一场好戏的序幕,令人心驰神往;它又像战前的号角,使人精神振奋,它可以起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做好铺垫。
一、语言渲染,创设激情情境
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认为,教师对学生起到主导作用,而且还起到感染情感的作用。新课的导语设计,起着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乃至情感的作用。我在讲《士兵突击》一课时,是这样创设导课情境的:“青春是什么?难道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吗?难道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吗?难道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吗?有些人一直在成长的十字路口徘徊。但是,我要问:难道青春仅仅就只剩下这些了吗?青春可以是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青春还可以是面对峰回路转,披荆斩棘,举步探索的毅力。今天就有这么一群拥有青春的人,用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为我们谱写了一曲团结互助、坚持不懈的军人赞歌。”这样具有斗志昂扬的言语和一连串的反问句,对学生们是极具感染力的,会突然拨动学生的心弦,为课堂教学做好感情上的准备。
二、感官愉悦,创设审美情境
多媒体教学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独特作用。例如《荷花淀》这篇小说,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抗日战争时的白洋淀,小说最大的特点是由人物对话表现人物性格。所以,我利用多媒体先播放白洋淀旖旎秀丽的风光,并配以悠扬动听的音乐。当学生正沉浸在这轻松舒缓的氛围中时,转而呈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民族的战火纷飞的场面。强烈的视听对比冲击感染了同学们的情绪,创设了特定的情境。这时,想起画外音——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听着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同学们时而蹙眉、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微笑,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欲望。
三、角色表演,创设体验情境
教师通过对课文的整体内容及学生的特点的把握,以编排课本剧、辩论、演讲、模拟场景等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设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情境中达到探究学习的目的。应用文的学习历来枯燥乏味,在教学简报这篇应用文时,我发现简报实际上就是一篇新闻稿,而新闻当然离不开记者、编辑,而记者和编辑恰恰是学生崇拜和向往、充满好奇的职业。抓住简报这个特点,了解学生这种心理,我设计了以下语言导入:“编辑被看做设计师,记者被称作无冕之王,这两类人被人尊重,令人羡慕。而新闻更是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没有新闻,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无知、无趣、无味。本届技能大赛刚刚落下帷幕,我们班同学在大赛中表现怎样,比赛成绩如何?主要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今天同学们也来过一把编辑、记者瘾,以技能大赛为主题,自编自写一篇简报,使老师和同学们通过这份简报了解我们班本次大赛情况。”一听说可以当记者、编辑,学生立刻被吸引,一个个跃跃欲试。这样就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入到特定的情境中来,为这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四、故事成语,创设趣味情境
用故事引入,形式活泼、短小,但“滴水见海”,折射出的往往是大智慧。像《项链》《老人与海》《琵琶行》等文章都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导入。成语言约意丰,生命力强,有些成语就出自选入课文的文言文。学习这类课文,可以从成语导入。例如《劝学》中“青出于蓝”“锲而不舍”等成语,可从它们的意思、出处这个角度导入。再如《咬文嚼字》《不求甚解》这两篇文艺随笔,题目本身就是成语,导入时可让学生查找它们的意思,就会发现没有一个是褒扬的,那么,文章中作者究竟赋予它们什么含义呢?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探究学习。
五、以旧引新,创设回忆情境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回顾旧知识是导入新课的常用方法。如在教授《雨霖铃》时,这样设计导语:本单元是古代诗歌的欣赏,一路走来,我们倾听了诗仙李白豪迈洒脱的劝酒歌,体味了白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领略了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万丈豪情;而此刻,我们还将与市井诗人柳永一起踏上旅途,体会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凉婉约。简洁的言语指出了前几篇诗歌的风格,也交代了新诗的内容、风格,增强学生对前两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以上是我在“起承转合”四环教学法中常用的几种“起”的方法。这种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引用于漪老前辈的话来说就是:“传之以情,以情激情”。在这样一个情感的互动和体验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情感审美和情感接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常言道:“响鼓还需重槌敲。”如果说一节课是响鼓,那么导语则是重槌的第一槌,一定要浑厚激越,声声击到学生的心扉上,让学生的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迅速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使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中,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全身心的投入,与学生形成知识与情感的互动。要用兴趣去启发兴趣,用探求去引导探求,用信心去鼓励斗志,用快乐去分享快乐,用激情去点燃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腾飞的起点。
(洛阳旅游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