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2012-04-29 17:16高丽霞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16期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办学院校

高丽霞

摘 要:分子生物学是知识体系庞杂、以大量的实验为基础、且对实验技能和实验条件要求较高的新兴的综合性学科。作为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分子生物学教学如何与学校办学定位相统一是其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分析相关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就业情况,阐明了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性,并提出了分子生物学以教材改革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模式。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地方性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a)-0153-02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中起到枢纽的作用。作为生物专业的学生,通过分子生物学的学习,既可以加深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又可以增强对生物科学发展的敏感性,因此,开设本门课程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分子生物学内容抽象,需记忆的知识点多,给教与学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困难格外显著。本文结合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分析了其重要地位,并探讨了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策略。

1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

关于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许多学者都能达成比较统一的意见,认为地方性本科院校就是要面向地方需要,参与地方建设,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应深深扎根地方,认真研究地方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方面的优势,主动服务社会、服务地方,同时也为学校自身的发展争取必要的条件和获取最大的支持[1,2]。

2 结合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就业情况的分子生物学的应用性分析

以河池学院为例,这两个专业的就业一般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初高中生物教师

初高中教师除了讲授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外,还应适应当前全面实施创新性教育的新形势,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要求生物教师能够透彻地分析生物学领域的热点学科、方向及问题,向处于专业选择期的高中生展现生物科学的魅力。能够引领学生进行综合性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在初高中教师的知识结构中应处于风向标的位置,没有分子生物学的支撑,也难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初高中教师。

2.2 考取研究生

对于这部分学生,分子生物学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但是,有些学生如果考研科目中没有分子生物学,便丧失了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这也是目光短浅的一种表现。在研究生教育中,涉及分子生物学的课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分子生物学知识积累为科研工作选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各种分子生物学研究法日益成为辅助科研工作开展的重要工具。

2.3 生物领域的企事业单位

主要包括水产公司、组培公司及各市、縣的农业技术推广等产业部门,一般从事技术员的工作。对于这些产业,分子生物学可以开拓思路,在工作中会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另外,分子生物学研究法也可以用于实际工作中。拥有一定的分子生物学基础,有助于学生早日成为技术骨干。

3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

3.1 传统理论教学的弊端

3.1.1 教材的制约性

分子生物学理论课教材版本多,课程内容体系不一致。有的是按照核酸代谢和中心法则系统编排,如朱玉贤等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有的是按照目前生物学前沿发展从分子水平分单元编排,涉及DNA结构、基因组织和结构、蛋白质与DNA相互作用、基因工程、DNA复制、基因转录和翻译、基因调控、细胞信号传导等。在内容上大多与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有较多的重复的内容。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庞大,这对教师做到因材施教提出了很大的考验。

3.1.2 教学大纲超出了学生的掌握能力

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的快速更新让很多院校和老师逐渐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一本分子生物学教材动辄四五百页,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困难。另外,很多地方性本科院校还开设了分子生物学双语教学,这虽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标志之一,但考虑到地方院校学生的接受能力,双语教学无疑增加了分子生物学的晦涩性。

3.1.3 被动的学习和填鸭式的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记,老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充其量也就是把所讲授的课本掌握。缺乏主动学习过程,从而不能真正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全面地掌握现代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可能形成分子生物学知识体系杂乱、枯燥的认识。

3.2 分子生物学教改方案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性人才[3]。综合以上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诸多弊端,笔者认为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应以教材及大纲改革为中心,辅助以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法,最终将传统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3.2.1 教材选择及教学大纲制定

为解决教材问题,我们选定了一系列优秀分子生物学教材,如朱玉贤等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徐晋麟等主编的《现代遗传学原理》、Robert Weaver编著的《Molecular Biology》等。根据我院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接受水平,认真调整授课内容,使整个内容既理论联系实际,又紧临当今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重视对教学大纲的重新修订,删减掉了部分内容,如基因与发育,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疾病与人类健康中关于HIV、HBV等病毒的表达调控部分;另外,为了完善知识体系,也注意知识点的补充,如真核生物RNA转录过程,补充了RNA聚合酶Ⅰ和Ⅲ的转录特点。

3.2.2 注意多媒体的使用效果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可以收集和绘制很多生动形象的图片,选取合适的素材做成课件,同时加入一些动画,使原来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已经成功应用于多学科教学工作,但在使用多媒体过程中,应注意不能照本宣科,要配合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例如,注意教学过程中板书的使用,利用板书画一些简单的示意图比直接放图片更容易让学生掌握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以及重点。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依赖多媒体课件。

3.2.3 教学方法自主化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及手段这四大基本要素构成的一个动态过程,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是探究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材提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向“教师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转变[3]。

3.2.4 以科研促进教学

高等学校的教师决不能脱离科研而单纯搞教学,只有长期参加科研和工程实践,才能使自己讲课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具有前沿性、独创性和启发性。我校的办学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对我们的科研实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多争取科研项目,多搞科研,深入工厂,在教学中利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的例子来授课。科研实践也为部分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有什么意义”的疑问做了最好的诠释。学校通过校企合作、科研开发等形式,定期选送中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挂职锻炼,以丰富教师的实践工作经验,提高教师从事产学研一体化工作的能力。无疑,这些举措对于提高分子生物学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帮助的。

4 结语

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的改革,目前我们还处于摸索和实践阶段,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教师自身要不断地提高业务素质,把教学工作开展地更有效果,充分发挥分子生物学在生物专业中的基础作用,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生物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白振飞,张敬全.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探微[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7(5):249~251.

[2] 何万国,孙泽平.对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再认识.中国高教研究,2008,7:54~56.

[3] 侯春,周铭东,张理珉.微生物学专业方向本科生综合实习的初步尝试[J].微生物学通报,2001,28(5):103.

[4] 王坚毅.问题教学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05, 23(12):63~64.

猜你喜欢
分子生物学办学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本科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学改革初探
ABO亚型Bel06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成军:从HCV入手,探索脂类代谢分子生物学新机制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