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定虎
摘要: 农村中学教师承担着承上启下的教育任务,为了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弄清农村中学教师对工作的心理感受,采取抽样调查的办法对农村中学教师进行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农村中学近半数教师对现有工作不满意,多半以上教师特别看重工作环境和工作报酬,近半数教师希望离开农村。加强城乡教师的定期交流,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农村工作的补贴,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各种政策的落实力度,是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促进农村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农村中学教育工作教师队伍满意度
随着市场经济和学校聘任制的发展,农村中学教师流失已成为社会焦点。大量研究表明,农村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不高,已引发高素质的教师严重流失,直接影响到农村中学教育工作的正常发展,而且对现有教师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认真调查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采取相应措施,改善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对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工作热情,促进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有900多万名农村中小学教师,他们长年累月默默耕耘在艰苦清贫的环境中。[1]他们扛起了我国农村教育的一片天,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农村中学很多教师仍然在薪水与工作之间徘徊。他们每月仅有1000多元薪水,有些人还要照顾老人和小孩,承担一家人的生活负担,不得不穿着脏兮兮的衣服,拖一双夹脚鞋,用夹杂着当地方言的普通话给学生上课。有些教师甚至还要遭受社会闲杂人员的伤害,因此,对工作的满意度不高。然而,许多学校虽然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却仅关注学生,而完全忽视了教师的心理健康。一些教师虽做梦都想调往城市,但多方努力失败后,又不得不长期工作在农村,必然形成对工作的不满和严重的心理焦虑。由此引发的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二、农村中学教师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实证分析
1.调查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选取调查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在湖北省某市10所农村中学进行抽样问卷调查。为了统计方便,每所农村中学都随机抽取10名教师,共100名农村教师,发放问卷调查表,填写好后回收统计分析。
100名被调查对象中,从性别来看,男性教师占48%,女性教师占52%;从年龄来看,21—30岁的教师占16%,31—40岁的教师占24%,41—50岁的教师占46%,51岁以上的教师占14%;从文化程度来看,中专文化占48%,大专文化占26%,本科文化占26%。
2.调查方法
将问卷采取封闭式和开放式设计相结合,单项选择和自主填写相结合的办法。对教师对工作的自我满意情况采取封闭式,对改革建议采取开放式。在小范围内召开座谈会,重点听取老师们的具体想法和意见。
3.调查结果分析
(1)农村中学教师工作状况常和公务员比较,表现出十分消极的心理。
当问及您是否经常和公务员比较,通常在哪些方面与人比较时,结果显示,经常比较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75%,他们主要是和自己的同学、熟人相比较;偶尔比较的占18%,主要是和同学见面时,会不由自主地比较;从不比较的占7%,他们认为比也没用,不如不比较,过一天算一天。当问及与别人比较什么时,选择比较工作压力和工作环境的占28%,认为农村中学教师工作环境太差,不仅办公条件差,而且遇到一些不明事理的家长和学生,受气的总是老师,弄不好还会有身体受伤害的危险;选择比较工资待遇的占64%,他们认为公务员灰色收入多,权力大,而教师实在太清苦;选择比工作成就的占8%,他们认为农村中学教师无法谈成就,只能是过日子,混时间,表现出十分消极的心理。(见表2)
(2)农村中学教师对现有工作表现出极大的不满意,心存跳槽的想法。
当问及您是否对自己的工作满意时,选择满意的人只占24%,这些人主要是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他们已工作多年,离退休还远,而且子女都已经工作,因此,认为工作可以充实生活,表现出满意态度;比较满意的占30%,主要是一些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和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教师,他们认为在现在不好找工作的情况下,有份工作也就行了,毕竟教师岗位是事业单位;46%的教师对工作很不满意,主要是一些中青年教师。认为工资待遇低,工作压力大,和城镇教师没法比较,而且自己长年工作在农村,自己的小孩也只能在农村读书,无法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好处。(见表3)
由于相当数量的教师对工作不满意,因而,很多教师工作不安心。当问到您对未来有什么打算时,52%的人选择原地坚持,主要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教师,他们已无力作出别的选择;34%的人准备找机会调动,主要是些业务上的骨干教师,自己有大专或本科文化程度,又是业务上的骨干,因此,心存调动的想法;14%的人选择深造离开,主要是近年来毕业的大专生或大学本科毕业生,经过几年工作已积累了人生阅历和一些经济基础,不甘心在农村工作一辈子,又没有调动的门道,希望通过考研进行人生的第二次选择。(见表3)
(3)农村中学教师希望加强教师城乡交流,享受平等的工作机遇。
开放式问卷结果显示,76%的教师提出希望加大城乡教师交流的力度,让每位中学教师都能平等地享受社会进步的成果,享受平等的工作机遇。83%的教师提出国家应当增加农村教师的工作报酬,工作报酬不仅要考虑职称,而且要考虑不同的工作环境,给农村教师一些经济上的补偿。国家应当加大对农村教师的保护,减少来自各方面的伤害。
三、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建议
农村中学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承担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各级政府有责任和义务,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从而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1.加强城乡教师的定期交流,增加农村中学教师进城镇工作的机会。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乡中学教师交流制度,为农村中学教师提供职业发展的机会,让每一位中学教师都有平等的发展机遇,激发其奋发向上的动力,促使其自身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提高农村教师工作的责任感、成就感。首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增加农村中学教师进城的机会。可以加强定期交流,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知识更新培训的频率。其次,拓宽农村中学教师上升的通道,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学校行政职位是有限的,为了满足众多教师的晋升需求,必须建立一套比较完善、合理、透明的竞争机制,开拓教学业务方面和教研方面等多条晋升渠道,满足各级各类中学教师在公平竞争环境下自我努力的晋升渠道,满足不同价值观教师的需求,鼓励和建设性地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的需要,最终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2]最后,学校要为教师提升自己提供机会,应当鼓励教师定期脱产或在职到高校进修,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提高在社会上的竞争能力,通过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让教师在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价值,提高工作的满意度。
2.加强农村中学教师农村工作补贴收入制度落实,提高他们对薪酬的满意度。
农村中学教师和城市同等学历和同类学校的教师相比,无论是在工作环境上,还是在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的差距都是公认的。薪酬收入是一切地位的基础,没有相应的工资收入、福利待遇的提高,就谈不上社会地位的提高,人们就会在比较中丧失工作信心,就不可能安心本职工作。因此,国家财政应当拿出一些资金作为农村中学教师的岗位补助金,这种补助金随岗位不随人,从而建立起国家指令性补贴政策和规范的农村基础教育财政逐级转移支付的制度,明确各级政府应承担的责任。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对薪酬的满意度,进而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社会地位。要建立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综合激励机制,各级财政都应拿出相应的资金,增加农村地区教师工资津贴补助,通过增加工资、补贴、医疗补贴费、住房补助金等经济杠杆,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整体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改善农村地区教师生活工作条件,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从而吸引更多城市中学教师主动到农村中学工作。
3.加强农村教师工作考核评价规范,提高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有研究显示,农村中学教师心理问题比较普遍,14.0%的教师心理轻度异常,14.0%的教师中度异常,7.0%的教师重度异常,合计有心理问题的农村中学教师超过35%。[3]为此,各级政府应该从宏观政策上确保农村中学教师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身心健康,不仅要改善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物质待遇,平衡教师心理,而且应该从政策上强化教育在整个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完善农村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改善农村中学教师的生存环境。要构建农村中学教师的全面评价体系,减轻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贯彻“以教师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规范的农村中学教师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应当全面、客观、可行,能具体地反映农村中学教师的工作。要遵循教育自身的规律,加大农村中学教师的形成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的权重,激发教师关爱学生、关心学校、关爱自己的心理,真正减轻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压力。在教师知识更新教育的培训课程计划中,应该按照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增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讲座,使农村教师的心理素质伴随其他素质同步提高。
4.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的监督,提高各种政策的落实力度。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行政领导的监督管理,全面落实国家对农村中学教育的各种政策,保证农村中学教师的合法权益,而且要及时把监督情况反馈给教师和社会,帮助教师提高对社会的信任度,对领导的信任度,从而全面提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水平。要广开言路,加强网络监督,对教师反映的问题要及时查处,并公开处理结果,从而提高农村中学教师的满意度,促进农村中学整体教育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柴葳,刘琴.农村教师期待更多公共政策阳光[N].中国教育报,2012-03-13.
[2]孙亚莉,李惠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提高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0,(2):20-21.
[3]李海燕.农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EB].人民教育网.http://www.pep.com.cn/czsw/jshzhx/grzhj/jshzj/lhyan/jshjk/201009/t20100928_9161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