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恩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对于现代企业的稳定运行是十分重要的,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是对人的内在潜力的开发和利用,所以激励的机制是否科学有效是否合乎企业的内外环境直接的影响着一个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体现了对“员工工作做好了,公司如何待之”这一问题回答的重要性。要想回答好这个问题,应该先回答好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做什么工作?”第二,“什么是做好了工作?”。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绩效
一、职责明确——完善的职位说明书
回答“什么是做好了工作”的前提是搞清楚要“做什么工作”,即岗位职责的确定是绩效考核的基础。而对“做什么工作”的最好回答是职位说明书的编写。职位说明书确定了岗位职责。在绩效考核的时候,只有通过考察职位说明书,才会知道哪个岗位有这个职责,才能去考核这个岗位上工作的员工是不是尽职尽责,是不是完成了工作目标。
二、评价客观——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
要想回答好“什么是做好了工作”,就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1、考核方法多样化
针对公司特点,选用关键绩效指标法(KPI考核)作为公司主要考核方法进行考核。KPI必须是衡量企业战略实施效果的關键指标,其目的是建立一种机制,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企业的内部过程和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地取得高效益。由于KPI考核没有关注重点指标之外的其他基础指标,因此,应该考虑结合360度反馈考核法,360度反馈也称全视角反馈,把这些多方面的意见和评论反馈给被考核者,从容使他能全方面的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通过发扬优点同时改进不足来提高自己更好的服务企业。
2、考核指标明确具体
考核指标的明确具体是整个绩效考核机制的关键。考核指标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量化的考核指标,另一种是非量化的考核指标。量化指标与非量化指标各有利弊,所以我们就要根据不同岗位的不同特点来合理的确定者两种指标如何组合:如对象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比较适合采用对其有一定约束性的、相对独立的、可量化的考核指标,同时以非量化指标为辅助。如果考核对象是一般员工,其对企业的影响相对较小,范围也有限,适合采用非量化的考核指标同时以量化指标为辅助。
3、考核标准可衡量
有证据证明,为员工设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通常会使员工创造出更高绩效。目标会使员工产生压力,从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工作。因此,明确的考核标准会充分挖掘员工的潜力。可量化指标的衡量相对简单,如生产件数等,而非量化指标的也应该在完成的时间等进行可量化的处理。
三、激励到位——合理的激励机制
根据现有的文献和学者的研究,可以把激励大致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物质激励、机会激励、成就激励和环境激励。
1、物质激励——最基本的激励方式
物质激励是最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激励方式。以往的物质激励只是简单的增加员工的工资、奖金等方式往往不能对员工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所以,应该寻找一些新型激励方法,比如现金期权制的激励,现金期权的激励方式不是一次给与奖励,而是以分期的方法来兑现奖励,这种激励方式可以有效避免激励的短期作用。
2、机会激励——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体制
大多数企业仅仅把培训看作是培训。企业应该把培训做成是对员工努力工作的奖励,同时要使员工明确,通过培训提高自身的技能,积累知识,从而有机会得到职位升迁、获得更好的工作岗位。
3、成就激励——满足员工的个人成就感
马斯诺的五大层次需求理论表明人的需求不只是物质的还有精神方面的。现在的社会在不断的发展,人生存所需要的基本物质要素都得到了满足,工作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衣食住行,而是更加在乎是否能从工作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所以在激励机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精神奖惩方面因素,如榜样激励、荣誉激励、理想激励等。
4、环境激励——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有很重要的影响,应建立一种有归属感的企业文化,让员工感觉自己属于企业、企业需要自己、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一旦有了这种思想,员工就会自发的投身于企业,发挥自身的潜力。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是激励的最基本的原则。但如何才能保证公平公正?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激励体制建立的过程中让员工广泛的参与进来,在方案设计、具体实施、结果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才会得到真正的公平公正。
2、重物质激励也要重精神激励
物质是人最基本的需要,所以,物质激励如奖金、薪酬等基本的激励手段,应该继续坚持。但随着人们物质条件的不断满足,单一的物质激励已经不能满足员工的成就感和自我实现等精神需求了。因此,在激励过程中,要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同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满足员工,才能最大化的激励其潜力的发挥。
3、激励多样化
激励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同时期建立不同的激励机制。因此,我们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建立多样化的激励机制。
4、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
需要是个体由于某种重要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内心紧张状态。所以,人们不仅因为“缺乏”而需要,也会因为“被剥夺”已经拥有的需要而产生需要。因此,激励员工应该从激发和约束两方面进行。奖励和惩罚这两种最基本的激励措施,是对立统一的,缺一不可。
四、反馈及时——通畅的管理沟通制度
我们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是合理运用考核结果以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不是为了激励而激励,是满足员工某种需求以强化其良好地绩效结果。因此,在上述制度建立的同时,要建立畅通的管理沟通制度,包括绩效申诉通道等,以保证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吕长江,赵宇恒.国有企业管理者激励效应研究——基于管理者权力的解释[J].管理世界.2008(11)
[2]林雪琴.基于知识型员工特征的激励模型构建[J].改革与开放.2011(16)
[3]郭昱,顾海英.高管薪酬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J].华东经济管理.2008(04)
[4]王克响.浅析中小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作用的有效运行[J].才智.2010(10)
[5]徐冰,孙杰.激励理论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新探索[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