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学生合作互助,共同提高数学成绩的教学措施初探

2012-04-29 00:44付洪娟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2年15期

付洪娟

【摘要】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容易掉队的现象,本文阐述了教学实践中的创新教法,力求使所教班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合作互助,得到共同的提高。

【关键词】相信学生;合作互助;教学节奏与教学内容;共同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而初中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极易产生掉队现象。针对这种现象及数学学科特点,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教法,力求使每一名学生都不掉队,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共同提高。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充分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思考。因为在他们的思考中,有许多教师无法想象的东西。有时,同学之间的交流,他们反而比听教师讲课更容易接受。笔者通过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更加坚定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与魅力。

有一次听课,教师在课堂上讲了一个比较简单的题目,当时教师讲课的速度比较缓慢,内容也比较条理清晰,可是讲完后,讲台前第一排的一名男生A还是不会做,教师感到很茫然,接着趁做练习的时间,教师请旁边一名男生B与男生A交流一下,结果不到三分钟B就把A教会了。这既充分证明了学生B的能力,又证明了学生A的潜力。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同学之间的互助与合作,蕴含着无穷的可利用资源。因此,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善于利用这一资源的人。教师应不断地依据当时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状况,灵活地采用有效的教学形式,充分相信学生,挖掘学生潜力,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思考、改过的时间与机会,也许会产生教师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小组合作、交流、互助的功效,有意识地创造机会,组织一定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们充分地讨论与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多关注学困生,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帮助他们勇于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关注学生学没学会,更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应充分给每一名学生提供能展示自我的舞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例如,我在讲授用“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关系式时,讲的例题:“已知一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2,1),B(1,-5)两点,求这个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例题讲完并巩固后,我马上展示了另一种形式的练习题,测试学生的知识掌握及迁移能力。题目的形式不但加上了实际背景,增加了阅读理解的困难,而且两个点的坐标不是现成的条件,需要学生在已知图像上自己找出来。题目展示后,部分学生一头雾水,不知如何下手,可有的学生稍加思考,就举起了手。给了学生们几分钟的思考后,我就发动小组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几分钟以后,情形大变,几乎全部的学生都自信地举起了手。

类似做法,不但给学困生提供了多渠道的学习机会,也为他们创造了人人都有自尊,人人都有成就感的课堂教学环境,这些环节的处理,让具有不同学习基础与具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提高。

二、激发学生内心的自尊与动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每一位教育者都有引导学生去“真正理解,达到课堂目标”的愿望。数学教材中常常有一些比较复杂或繁琐的内容,教师的讲解只能使学生在浅层面上理解所学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真正理解与运用所学知识。

笔者常常采取提前布置任务的做法,并要求第二天学生到讲台上讲解。这时,有的学生会跑来问老师,有的学生相互之间会展开讨论,总之会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先把问题弄明白了,他们就像“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会带动其他同学进行思考。第二天在充分思考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上台讲解,教师补充。这个讲解的水平虽然不如教师,但它的妙处在于:这个教与学的过程是在主动的、富有兴趣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效益明显高于教师的直接讲解,实验证明,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果好。

这种把教学的节拍“分两步走”的做法,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实现了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也养成了深入探究的好品质;不但给学优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学困生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充裕的时间与讨论,提高了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成熟度,增强了自信心,这是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提高成绩的前提,能达到在数学学习上与大家共同提高的目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清醒地感觉到:制定教学进度与调节课堂节奏的一个根本标准,不应是教材,更不应该是教师,而应是学生当时的学习状况及学习内容所决定的。教师应时时关注的是学生的状况、学生的需求。靠近学生,了解学生,以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为本,才能将教学过程的形式安排得活泼生动且更加有效。

通过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上两种措施,笔者所教的班级出现了比、学、赶、帮的现象,整个班级的学习状态呈现出良好态势,班级的整体成绩逐步提升,每一名学生的成绩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