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新
摘 要:大学生入学时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程度差别很大,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要与此相适应,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观念及教学手段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教学观念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6(b)-0183-01
当前,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目标已经由简单地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变为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相应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补充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手段。所以对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进行一些思考和研究是非常有意义和必要的。
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的必要性
以前,高校是计算机教育的起点,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而如今即使在计算机课开设较贫穷的农村,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计算机课程已经很普遍,并且得到重视。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仍然是必要的:首先,学生在入学前由于所处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计算机技术的熟练程度也有相对差别。其次,大学是分专业教育的,任何一个专业都要求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且不同的专业对信息技术要求也不同。所以,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而且要跨越“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
2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措施
2.1 课程内容改革
整体上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沿用以往的习惯,在课堂上讲授,但课程内容变成了少量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算法和数据结构、软件工程和数据库,一方面开扩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做准备。另一部分是两周的计算机基础实训,在实训开始的时候按以往的Windows,Office,Internet的教学要求进行测试,通过者免修这部分内容,代之微型计算机的硬件配置、组装、检测和维护。两部分学生学习完各自的内容之后再集中到一起,讲授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如Word中的顿号、Excel中身份证号的输入等,安排一些有难度的内容如Word中论文的排版,Excel中的函数的应用等,最后再根据学生的专业的不同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总之,引入模块化的改革思路,基本解决了受教育者计算机水平的普遍提高、由于起点参差不齐所带来教学困难的问题,同时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和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权。
2.2 教学观念更新
一是要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不同意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兴趣和意识。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科学文化技术及信心的培养,否则不是会遇到技术难题就是在讥笑和讽刺中终止了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首先教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才能影响学生,焕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应营造出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并进行不同角度思考,从而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二是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发展的速度很快,等学生毕业时他们所学的知识已经“过时”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以及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能够自主获取信息,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
2.3 教学手段改善
在Windows,Office,Internet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一直讲、学生一直记的情形。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任务驱动法在实际应用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转化成任务,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学生主动探究完成任务来实现的。为了保证任务驱动的有效性,第一,教师要将总体学习目标分成一个个易于实现的小目标,通过小目标来体现总目标。比如整个Excel的教学分成表格的建立、函数的应用、图表的生成及统计几部分,就把这几部分分别设计成小任务。第二,提供的任务要来源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实际生活中完成任务。比如学习Word的图文混排时将学校公告栏的宣传单拿过来作为任务。第三,设计任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具有一定梯度的任务。最后,任务的结果并不一定唯一,要给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
在微机硬件实用技术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教学法。自主合作教学模式是以尊重学生个性,深刻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为宗旨的教学模式。其特点是在师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在教学中应排除一切强制性要求,在没有强制的条件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建立自觉的、严格的自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教学任务由老师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进程并在学习中通过合作探究等手段完成。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一要引导学生分析并发现问题;二要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即首先自行解决问题,对于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来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首先是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课程的教学日历、教学大纲、课件及常用软件等教学材料上传到教学平台上,这样学生就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自由地预习和复习。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还可以进行答疑讨论和自我测试,将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汇编成常见问题,减少老师的重复劳动,对于个别的问题也可以单独讨论,这样,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多了,学生对自己也可以有一个正确的评价。除网络教学平台外,教师可还以使用校园网、博客、QQ等进行教学,来完成除课堂讲授、上机指导外的在线辅导,获得更多的教学反馈。
3 结语
我认为对非计算机专业而言,计算机教学一定要与本专业的特色、需求相结合,因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是研究计算机本身,而是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必将在新形式,新环境下有所新的发展,新的提高。此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班方式、专业化趋势等问题是非常有必要进一步探讨和明确的,以便促进课程更好地开展,更好地为高等教育而服务。
参考文献
[1] 全渝娟,范荣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方案.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2] 董晓娜.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教学探索.职业技术教育,2011,23.
[3] 宋宝贵.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究.科技创新导报,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