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政策思考

2012-04-29 14:21黄起宏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成果转化科技产业技术创新

黄起宏

摘要:技术创新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活动,是一个市场实现过程。教师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是一根包括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社会服务是导向,市场是机制,政府是环境,院校是支撑。政策环境应该是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高度统一。对技术创新链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分类支持。

关键词:高校;科技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政策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8-0178-02

一、高校科研体制现状

在中国高等学校纷纷以学科建设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背景下,各高校纷纷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改造创新科技平台的运行机制,提升学校品牌和竞争力。现今中国高校科技体系呈现以下特征并朝着三个方向发展。(1)以课题组为核心的基层学术单元继续发展。即由一个教授带一批研究生组成课题组。研究型大学就是由大量的专门学术单元组成的有机体。由科学家个人兴趣驱动的研究具有专门化与独特性,依靠这些个体独特、高度活跃的学术单元的运转,才有大学研究体系的生机与活力。这种组织方式适合于小型的创新性课题,适合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活动。(2)横向联合的研究组织方式快速发展。以下几个因素推动了横向联合的研究组织方式快速发展。一是随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性的强化,面向明确目标的研究不断增多。如“973”、“863”等重大研究计划,单靠一个小型的课题组已无法承担该类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多个课题小组的联合随之发展。二是中国大学迅速增大与国内外研究的合作,特别是与国外大学与研究机构、与企业的合作增长迅速,成立联合的研究机构是其合作的重要载体。三是中国高校的合并,使大学的综合性、多科性增强。学校政策的引导及科研的内在驱动使跨学科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的设立成为一种趋势。(3)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一种新的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使中国高校能适应各学科的急速发展变化,组织有力的研究团队,创造一种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环境,促进新专业、新领域的开拓,促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科技创新平台要成为统一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的载体;成为强有力的学术发展与管理的重点单元;成为集中交叉学科优秀人才的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的孵化器;创造一流的仪器设备与服务水平,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

中国现代科技体制移植于西方,发展历史较短,制度建设仍有许多不健全、甚至扭曲的地方。同时,现代科技已广泛渗入到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公民生活质量等各个领域,对科技发展的资助和需求也空前庞大、多样化,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中国科研制度建设与西方科技发达国家相比,落后很多,难以适应其发展的复杂性和广阔性。从科研环境方面讲,作为后进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奋力追赶状态,经常伴随着一种焦躁情绪,对科技的期望基本集中在其带来的现实收益上。

二、高校教师价值取向

经济、信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使中国民众的思想观念、社会心理受到强大、深刻的冲击。社会转型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都敏锐地反映在高校教师价值观念的演变中。1992年珠海召开的科技奖励大会上,一些科技人员凭借科技劳动一夜致富后,“科技重奖”便成为各级政府对科技和人才重视的实际行动标志。接下来科技奖励太多太滥,很多科研项目还没上马就等着拿奖,墨迹未干就送去评奖,把获奖当成终极目标,这助长急进功利的浮躁之风。现在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容易把青年科研人员带到歪路上,很多青年科研人员搞科研的动力不是追求真理,不是对科学的渴求,而是追求名利。

时代价值取向多元化对高校教师的观念也存在巨大影响。晋升职务、职称的动力比搞科研的动力强;搞科研来钱快的项目比基础研究项目的动力强;搞科技成果推广、产业化费时费力不如搞论文的动力强,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从容氛围已经荡然无存。很多迹象表明,中国科技界不是在淡化名利,而是在不断强化名利,有的人员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剽取名利。时代价值取多元取向的不良因素严重侵蚀高校科技人员的观念。

三、科技成果转化的状况

一个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拥有多项科技成果的教师在工作上面对教学、科研、科技成果转化进行选择时,他考虑问题更多的是:什么更适合自身的发展?自身的发展走那条路更快捷?很显然,走科技成果转化之路要更漫长、更艰辛,风险更大。以我校现今科技成果转化的状况来看,这种情况尤为突出。搞科技成果转化的教师职称评定难,工作量考核计量难,这已是老话题;搞成果转化的有成有败,经济上也有损失,能够理解教师苦衷的人不多;即使能够取得成果转化成功,按现行的社会环境和政策也只能是纸上富贵,持有企业的股份变不了现,真正成功者是凤毛麟角。与搞教学、科研的教师相比搞科技成果转化的教师前景确实难料。有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的教师走科技成果转化这条路的人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科技成果转化难,实际上是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实际上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的缺失。

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环境。与企业合作。产业化过程中首先要对工艺流程、工艺装备进行设计研究,这是一项创造性工作,也是一项反复经历失败的过程。统导这项工作要有坚强的毅力,各方团结一致才能取得成功。除技术本身以外这个合作过程的难度在于相关各方的利益平衡:资金的筹集、企业的利益、科技成果持有人与协作人的利益、成果转化成功与失败的分享。

寻找资金。从小试到中试要寻找资金、从中试到产业化要寻找资金。目前中国的风险投资业还不发达,大多风险投资公司不愿在早期进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一是早期进入项目风险大;二是风险投资业政策环境不能满足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风险投资相关法规不完善,投资政策不优惠;要积极推动科技板及创业板的退出渠道;建立和健全产权交易市场,设立政府风险投资信用担保基金;通过政府采购扶持高新企业和政府投资参股风险投资公司;降低风险投资公司成立门槛促进风险投资业发展等。

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与协作,缺一不可。国家虽有多种科技扶持资金和政策,但与现有的社会需求有着很大的差距。

四、高校科技产业政策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原则,强调“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各高校纷纷采取政策措施,将支持教师、校办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作为重要目标。

学校的科技创新政策环境。良性的技术创新活动一定是在良好创新生态环境下进行。教师作为创新群体,在技术供给上互相支持,在技术人才上互相流动,在创新精神上也互相鼓励。这样的创新群中包含的主体数量越多,越可以形成一种可持续的内生的创新机制。一旦这种创新生态形成,一个区域的创新实践就会从自发行为转向自觉行为,从局部行为转向全局行为。国内技术创新活动开展得好的区域,如深圳、青岛等地,都是一批创新型群体的形成,支撑了本区域内的整个技术创新活动。这些创新型群体基于研究、开发形成天然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创新型群体通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逐渐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开发团队。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特殊区域,要借鉴社会成功的创新环境经验,梳理政策,营造氛围,利用自身人才和设备优势,打造良好的创新区域,逐渐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开发团队。

创新政策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应该是经济政策与科技政策高度统一。对技术创新链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分类支持。在研发阶段,重点是鼓励社会资本进入高校进行技术创新实践;在产业化阶段,重点是鼓励教师技术成果进入市场,鼓励教师技术创新活动与产业发展结合,离开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活动都是不可能成功的。技术创新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活动,是一个市场实现过程。教师技术创新活动的全过程是一根包括技术研发及其产业化的完整链条。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教师是主体,社会服务是导向,市场是机制,政府是环境,院校是支撑。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形成创新体系、营造创新环境上可以而且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财政政策通过财政投入对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资助和引导,作用于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等领域。税收政策通过导向明确的税收优惠措施,降低研发成本、减少科技企业研发风险。金融政策通过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为科技项目产业化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知识产权政策通过各种法律法规,保护技术创新成果的受益权,并推动相应技术标准形成。

政府在支持社会各方面自主创新时,必须拿出坚定有力的经济政策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突破制约自主创新发展的体制束缚和政策障碍,形成政策合力,大规模聚合创新资源,引导社会资源向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倾斜,真正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5-12-06.

[2]徐冠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N].科技日报,2006-04-28.

[3]胡钰.政府如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N].科技日报,2005-12-16.

[4]陈建.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尚缺完善的政策环境[N].中国新闻网,2004-03-12.

[5]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实践与探索综述[N].中国高校技术市场,2002-02.

[责任编辑 吴迪]

猜你喜欢
成果转化科技产业技术创新
以高能级科创合力打造科技产业地标
评《科技产业经济学》(书评)
科技产业经济学的系统创新
适应新常态,推动军队院校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策略研究
我国电力专利成果转化因素分析
技术创新路径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机制研究
辽宁省技术市场发展现状浅析
临安市:创新建设科技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