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芳
一、倾情投入感染学生
语文课堂上教师的倾情投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学导语设计中首先要立足于以情动人,使学生缘情而入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注意调控课堂情绪氛围,使学生随课文的情境变化或喜或怒,或哀或悲,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二是语文课堂上,要注意通过教师语言来调控课堂情感氛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当规范、鲜明、生动、流畅,合乎逻辑,饶有情趣,寓庄于谐。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其感染,受到美的熏陶。而只有语文教师自己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高涨的教学热情,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心智活动,促使学生深入钻研问题,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二、提炼“三味”提高效率
1.语文味。所谓的语文味,就是语文的文学韵味,包括语言、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韵味,那么,如何让语文课上出语文味?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作品反复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吟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2.儿童味。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为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语文教师应该自始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带领学生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为此,我们必须了解儿童,研究儿童,懂得儿童的文化。要在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人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教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3.个人味。语文课的个人味,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一是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二是凸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三、尊重学生彰显主体
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精心设计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步骤,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情绪不是单向地被动接收来自教师发出的知识信息。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有些知识的学习主动权全部交给学生自己,而将自己置于旁观者的位置。知识信息的传递可以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竞赛、抢答、表演、朗诵等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在愉快中既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各方面的能力。
总之,要想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就必须在教学中以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头脑,以充盈的神情气度铸造自己的教学言行。课堂上举止言行、眉宇间神情变化都要能向学生传达丰富的教学情感,发乎外以煽情,聚于内以合理。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高效的语文课堂教育,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