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志彬
摘要: 一个有着良好氛围的班集体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关系,实践表明,班主任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着班风学风的建设的好坏。作者从学校领导兼班主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如何科学育人,高效管理小学班级的一些方法。
从我念小学起,就知道我们素龙中心小学是罗定市教育界的一面旗帜,它培养了一批批的名师,一批批出类拔萃的学生。然而近年来,我们曾经的优势在不知不觉中显露了危机:教师精彩的课堂吸引不了太多的学生,谆谆教诲、辛勤付出却换来了学生的不解与不屑,老师们身心俱疲。部分任课老师只管教学,不愿做育人之事,因太耗时且收效微。教学工作无乐趣,无动力,教学成绩更是事倍功半。学生苦闷,无聊,人在课室心在外,甚至在校园游玩、打架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有个别学生还和老师唱反调……
身陷困境,只有改革才有出路。为此,我校提出了“无为而治,阳光育人”的班级管理模式,老子认为:无为而治是顺着万物的自然状态“辅助”其发展,而非按自己的意志去对其加以约束和强制的。我校要求教师用民主、科学的阳光管理策略,给学生阳光般温暖、阳光般的呵护,让学生成为充满热情、智慧和生命活力的阳光孩子。
一、更新管理理念,优化育人环境
以“教育即解放……释放人的潜在能力,挖掘人的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作为张扬学生个性、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在教学理念上一个重大改变就是将“教书育人”改为“育人教书”。这不只是词语顺序的改变,而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重大变革。据此,我们提出班级管理的目标是: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学生相互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班级管理形成师生齐抓共管,师生共同提高的局面。开学之初我校教师就特别注重加强与学生们的情感教育。课堂上,由于我们实施了教学改革,搬掉了高高在上的讲台,将老师从圣坛上拉回了学生中间,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课间倡导教师经常走进教室或在班级门口的走廊上和学生谈心,即使是学生错在先也要屏弃教训的语气,换上关心的口吻。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学困生),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出发看问题。这样学生们和老师的距离近了,原来见老师就躲起来的同学现在敢于和老师交流了。有了情感教育的力量,我校纪律非常严,半个学年没有出现过一起学生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现象,甚至对老师偶尔过激的批评都能予以理解。
二、学生自我管理,激发学生潜能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提高觉悟都必须有真切的体验。学生必须通过行为体验,方能感悟人生。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能力,必须多提供机会让他们实践。
1.配备得力的班干部。一个班集体的面貌如何,在很大程度由班干部决定,班干部对集体有“以点带面”“以面带面”的作用,是班主任的左右手,因此,选拔和培养好班干部才能使班主任从繁重的工作中抽出身来[1]。以民主投票的方式选好班干部,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让全体学生参加竞选,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才有威信,同学们信任他,有号召力,他做起事来也积极。而通过班干部来实施对每个学生的管理,既可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又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学习和生活营造更宽松的环境[2]。对选拔出来的班干部,我校教师经常和他们单独谈心,针对某一两个问题或一件事,利用课间、课后,提出要求和注意事项,他们的积极性比在教室里集体布置要高得多,因为这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班干部,不是“一般人”。还让他们从心内感受到,只有严守纪律,刻苦学习,管理班级的时候才能理直气壮;只有开动脑筋,才能真正处理好问题;只有公正无私,才能得到同学的真心拥护。有了得力的班干部,“无为而治”就成功了一半。
2.建立轮流执政的班级管理。用“班主任—值日小组—全体学生”的轮流执政模式,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位学生都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3]。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所有的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教育,树立良好的班风,形成和谐统一的集体[4]。班级事务,落实到个人,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干,“班长”由值周班干部指导其完成一天的班务工作,主要负责清洁卫生的督促检查,学生纪律、学习状态的评比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班中每人都在集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同学们不但配合得比平时更好更认真,而且体会到了老师、值周干部平日的辛劳,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3.校内开展流动红旗班评比。有人说:“评比是武器。”我们的班级管理也着力于评比,创造评比的条件,搭建评比的平台,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校对每班的班风、学风、清洁状况、学生行为规范、早操、眼保健操、仪容仪表等方面进行评比。得前五名的班级夺得流动红旗。很多同学为了使班级夺得流动红旗互相监督、共同进步,很快在班级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4.班内开展“动车组”活动。“动车组”,即小组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是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重要策略。为此我们开展动车组帮扶活动,我们将全班同学依据分班考试成绩,好、中、差搭配,均衡地分配到八个小组中,每个小组的平均成绩基本相同,实力相当,便于“兵教兵”,也便于竞争。选举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临时小组长。实施小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各组相互竞争。我们在纪律、学习、卫生、集体意识四个维度下设出勤、守纪、作业、成绩、锻炼、卫生等十个细则进行评比。每周末评出各组的分数,评出优秀小组,对扣分比较严重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限期改正,不少小组还对这些同学制定了奖惩措施,此项活动既有利于绩优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表达能力,又有利于潜能生提高学习成绩,约束他们养成良好习惯,从而有效减少滑坡生。
三、加强家校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古人云:“育善在家,发智在师。”人格、品德的教育关键在于养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的熏陶。家庭影响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以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发挥着特殊作用,家长对子女的管理教育方法与手段直接地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
1.尊重理解家长。不同的家长,社会地位和文化素养不同,可能在与学校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让老师有截然不同的感受,但无论怎样,家长和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意义都不可低估。家长与我们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我们在感到自己高尚时,应该放下架子;我们在感到没有受到尊重时,应该想到宽容,以足够的耐心营造平等、互信的氛围,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家长对本班工作的参与。每一位家长其实都是我们的同事,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工作对象和目标。班主任平时要常跟家长保持联系,不要当学生有问题时才找家长,否则会降低自己的威信。这就要求班主任不仅加强自身思想情操的修养,而且加强个性气质、风度及文明知识等方面的修养[5]。
2.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有人说:“孩子有问题,百分之百是因为家长有问题!”我们在感慨这句话富含的一定的哲理之余不能不感到自己的责任:我们教育孩子,还需解决家长的“问题”。只有气氛和谐的家庭,生活态度才会积极,才会呈现出喜气洋洋的气氛,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我们通过家访、电话访问、召开家长会、心连心活动等一系列活动逐步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掉生活陋习,让家长增加对孩子教育的精力投入,改进教育方法,做孩子的良师益友。
一个成功的班主任,不应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的苦干型班主任,而应做科学型的班主任、学者型的班主任,一个按“道”办事的班主任,会顺着学生自然的状态“扶助”其发展,在解放自己的同时能更好地教育好学生。这种“无为而治”的软管理比硬管理更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尤其在中小学的成长教育中,对于健全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磨灭的指导作用。总之,只要多动动脑子想些点子,事半功倍、省时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就终将让我们教得开心、管得轻松。
参考文献:
[1]吉巴.如何开展小学班主任的工作.新课程·中旬,2011,(12).
[2]丁顺民.素质教育下做合格班主任的思考与实践.教育革新,2008,(2).
[3]郑永立,杨郁.浅谈高年级班级的民主管理.观察思考,2011,(11).
[4]张国平.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班级管理水平.百花园地,2011,(12).
[5]王三永.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几个问题.雅安职业技术学院报,2004,(12).
主持“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项目编号707100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