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润翠
〔关键词〕 数学教学;计算能力;提高;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6—0090—01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所必备的基本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一、例题引导,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计算教学时,应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计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
例如,求函数y=(x-8)[200-10(x-10)]的最大值。很多学生是这样算的:y=(x-8)[200-10(x-10)]=(x-8)(200-10x+100)=(x-8)(300-10x)= -10x2+380x-2400= -10(x2-38x+240),再对小括号内的式子配方。看似简单的一个式子,很多学生计算了10多分钟都没算出结果来。显然这样计算不仅繁琐,而且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但如果合理运用提公因式法和十字相乘法的逆运算,就可以使计算大大简化,轻松得到答案。可见,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反复训练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有的学生计算能力差,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法则的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1.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审题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一定要使学生在计算时养成看题、读题、想题的良好审题习惯,让学生在边看边想中领悟到算式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从中找到解题的捷径。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的法则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看看有没有简便运算,能简算的尽可能简算,没有简算的再按运算顺序计算。
2.养成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因为书上要求做的计算题和教师要求做的计算题,必定有一定的难度,不打草稿会产生书写混乱,也不利于检查出错的地方。因此,教师要要求学生找出专门的草稿纸,认认真真地打草稿计算。教师要走下讲台,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打草稿的良好习惯。
3.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练习本进行竖式计算,并且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同时要注意计算过程中有没有抄错题、写错数字和运算符号。要让学生掌握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按计算的顺序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特殊的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可用代入法。
三、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1.重视说的训练,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口算是计算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说”的训练,加强 “说”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说算理、说思路、说方法等等,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3.6)÷1.2+0.5-5”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结合例题思考,之后再让学生说出:这道算式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鼓励计算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倡和鼓励计算多样化可以克服过去那种“过于注重计算技能,计算方法单一呆板”的弊端。
例如,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5=0时,可以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等方法求解。这种多样化的解法可以激起学生对算法的思考、归类,对问题解决策略进行提炼,达到了对算法的深层次理解,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