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态课也可以上得精彩

2012-04-29 11:00:14张云峰
江苏教育研究 2012年17期
关键词:教者宠物板书

我们每天都是在教学的行走之中,日日走过的课堂应该是也只能是“常态课”,而不是表演课,不是展示课。常态课是朴实的,是自然状态下的真实呈现,当然同时还必须较为扎实。如果教学手段或媒体依然回归到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台录音机、几张挂图等的状态中,我们的课堂还能“精彩”吗?这样说,当然不是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否定,要大家回到“刀耕火种”的“原始年代”,而是说,我们更应多去研究常态课如何上,怎样使我们的日常教学更有实效。毕竟,公开课、示范课、教学比武课只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几个盆景,而不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一片原野。

最近,本校一位教师前一晚独立备课,第二天抽签借班,执教译林版牛津英语7B Unit 6 Pets的第一课时“Welcome to the unit & Comic strip”。听了这节课后,我最强烈的感受是,常态课也可以上得精彩!

一、放下教者的身段——“我的眼里只有你”

对于借班上课的教师来说,教学的难度、速度、深度等的把握是很容易出现偏差的,而这几个度的把握又恰恰是我们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点。只有教者(“我”)的心里装着学生(“你”),真切地关心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与真实的生活相联系,表述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教学的难度、速度、深度等才能与学生的心智水平相契合,课堂也才能成为让学生学有所得、充满活力的地方。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执教者是初三的老师。课始,她先自我介绍,告诉学生自己喜欢做游戏,然后和学生进行猜谜游戏,设计了前面单元所学动物名称的谜语。继之,采用“头脑风暴法”,让学生说出各自所知道的动物的名称,然后告诉学生,人们喜爱的、在家饲养欣赏的可爱动物叫做宠物“Pets”,自然引到下一步的学习:学习一些宠物的名称,它们的外貌特征及人们喜爱这些宠物的理由。单词的教学不随意拓展,设计的对话和调查任务也不过难;在活动之前,教者进行了充分的引导和铺垫,学生在经过思考和练习后,在每个环节上都能展示自己的所得。教者语音清晰,不疾不徐,态度亲切,创设情境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又与旧有知识进行勾联,引起学生兴趣,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教学过程和谐有效地向前推进。

教学中教师展示自身的优秀素质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把握。几年前江南某外国语学校一位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她语音地道,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而学生们听起来却很累,有时跟不上拍,让人觉得教师远远超越于学生之上,学生或谦卑地低头冥想,或胆怯地仰望老师,彼此之间的交流不很顺畅。因此,教师放下身段,站在学生的高度和角度,把握好适合他们的难度、深度和速度,为他们构筑一个自由、安全、平等的交流平台,是尤为重要的。

二、“节约”媒体的运用——“能捉老鼠就是好猫”

很多人认为,课改进行这么久,上课不用多媒体,太落伍了。但是教师的日常事务很多,每节课都寻找大量优美图片和精彩视频等来制作课件是不大可能的。在日常教学中,传统的媒体和手段不应抛弃,如果根据需要和客观条件,采用传统的方法能够达到或更好地达成目标,我们又何乐而不为?“不管白猫黑猫,能捉老鼠就是好猫”,恰如对于“捉鼠”这项“任务”,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驱动”很多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

在这位老师的课上,她呈现了一些宠物的彩色打印图片。学生们对这些图片很感兴趣,描述这些可爱的动物时,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当教者发现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时,她手持图片走到学生中间,变换角度让每个人都能看清楚,这比多媒体固定位置无法移动更具优势,能近距离地、很有亲和感地观照到每一个个体,更便于师生之间的语言及情感的交流,更显人性化魅力。呈现之后,她把图片张贴于黑板上,每张图片下面板书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字迹工整清秀。

在许多公开课上,课件容量大,教学时间有限,加之教者本身的错误认识——用了多媒体就不要再板书,结果,黑板上往往一个字都没有,学生对所学知识往往感知肤浅,记忆模糊。板书内容常常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适当的、动态的板书呈现,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帮助学生记忆。当学生想要运用新知识时,他可以看板书,再次熟悉并加深自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从而更好地运用新知。总之,在常态课教学中,传统的媒体和手段的作用不容忽视,不能由多媒体完全替代。

三、注重灵动的评价——“你是幸福的,我就是快乐的”

示范课、优质课或公开课常让人感觉热热闹闹。教室里时时回荡着鼓掌声,教师的赞扬声也不绝于耳,学生回答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老师就夸“Excellent”,然后带领大家鼓掌并分发小礼品;明明答案有误,还是听到老师赞“Great”,却听不到任何建议或指正。我以为这样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创造力的培养,时间一长,他们对于类似的表扬与鼓励也会越来越麻木,甚至不屑一顾。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同时更要倾听学生。倾听是评价的前提,倾听缺失的评价是不得要领或无的放矢的;经由倾听而形成的评价才能体察入微,妥当熨贴,进而成为一种对话。在一定意义上,倾听就是一种评价,而评价又是一种对话。

在这节课里,执教老师有几个细节的处理令人印象深刻:

1.一个学生把单词“giraffe”说成“geography”,教师没有忽略这个语误,又没有直接指正,而是重复单词的第一个音节,并拉长语调,等待学生自己意识错误并纠正。片刻后,那位学生摸摸自己脑袋,笑着说“Oh, giraffe”。这种“于无声处”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反观自我,认识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

2.教师问:“What do you like?”学生答:“I like playing the piano.”教师没有立即转向另一学生,而是继续说:“Oh, I cant play the piano. Would you please teach me to play the piano?”学生面露喜色地说,“Yes, Id like to.”教师用自我“示弱”的方法,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地位,使之进一步增强了即时学习的信心。这样的评价使他在悦纳自己的同时,也悦纳了老师,悦纳了学习。

3.生生对话结束,一个学生对另一个学生说:“Thank you.”后者没有应对。教师对他说:“When someone says ‘Thank you to you, you should say——”他马上反应过来,转向合作者,“Youre welcome.” 评价寓于提醒之中,让学生自悟、自得、自改,看似不经意间的、波澜不惊的评价真的有了一点艺术的味道。

上述例子表明,教师在倾听学生、欣赏学生和引导学生的过程中给予了他们灵动巧妙的评价,这些评价引发了学生的幸福感,使他们做出了积极的反应。师生间有了情感的对流,课堂又怎能不充实,不快乐呢?

四、传递“文化”的信息——教学“可以更美的”

有人把文化性知识称为“通识性知识”,它是指教师所拥有的、有利于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般科学文化知识,如科学类、人文类或艺术类知识等等。这种知识无论是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还是对于学生的全面成长,都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背景性作用,是教师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所必需的,也是作为一名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与充满好奇心、随时会提出各种问题的学生共处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的职业使命所规定。

本课中,在听完对话之后,教师设计了“What does Eddie want Hobo to do?”以及“What do you think of Eddie?” 两个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给学生唱了一首英语歌谣“Mary had a little lamb”,学生对这首和动物有关的歌谣十分感兴趣。教者继而对学生提出要求,如能补全歌词中缺漏的词,老师将教他们唱这首歌。学生屏气凝神,十分专注,很快就将缺漏的词找出来,然后师生共唱这首琅琅上口的歌谣。这个环节并未就此结束,教者又就对话和歌词相关的内容(宠物跟着主人来到学校),提出问题“Can we bring our pets to school?”“How should we take care of our pets?”让学生展开讨论。

这个环节的设计自然、巧妙,不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了学生的听力,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由对话和歌词内容转而联系到日常生活中如何照料宠物,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在强调课程整合的今天,教师不能仅仅根据教科书、教学参考书来教学,如果学科教学依靠多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来完成,教学过程是“可以更美的”。

(张云峰,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226004)

猜你喜欢
教者宠物板书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中国篆刻(2018年9期)2018-09-22 07:17:14
宠物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7:44
抬起脚来
养宠物
上海故事(2015年10期)2015-12-03 13:42:06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戏剧之家(2015年13期)2015-08-07 00:36:50
某生课寝
你适合养什么宠物呢?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32
受教者主体性视角下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