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课堂导入的六种方式

2012-04-29 10:32张克生郝峰慧
科教导刊 2012年18期
关键词:塑料片电功率物理

张克生 郝峰慧

摘要有效地导入新课,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使物理教学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导入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新课标指出:物理课堂教学要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足感及兴奋感。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学生的创新想法,创造活动,往往来自对某个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而兴趣和好奇心又往往来自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导入新课,是物理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伊始,教师用贴切而精炼的语言,正确、巧妙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他们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下面浅谈几种物理课堂导入的方式:

1 故事导入式

初中生的特点是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因素,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使正处于课间兴奋或懒散状态的学生能很快进入课堂角色,简短而又精彩动人的故事对激发学生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由讲故事引入正课,变学生的好奇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建立在积极活跃的基础之上,精神百倍,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物理教学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动与静”这一节,教师讲故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在蠕动,飞行员以为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吃惊地是,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讲完故事后,教师问:“这名法国飞行员怎么会有这么大的本领呢?什么情况下我们也能抓住一颗飞行的子弹呢?”“要想知道具体原因,就应学习《动与静》这一节”。学生便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到新课中去了。

2 悬念导入式

悬念可以使人萌发出期待心理,从而产生扣人心弦的诱惑力,激起欲知其详的渴望,在物理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教起来干瘪,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导入式能切实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良好效果。

例如,在学习“能量的转换与守恒”时,我拿出一只金属圆筒,称之为“魔筒”(筒里面有二根橡皮筋中间拴着一个重物)。把它沿台面滚出去,看一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演示后学生奇怪,造成悬念:滚出去的圆筒还会滚回来,而且还反复地滚来滚去?我因势利导:为什么这样的结构就会产生这种奇特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换的?学习了下面的课题,这些问题就不难解决。利用“悬念”创造的神秘感可以唤起学生的高度注意和积极思维,同时可以使学生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

3 激情导入式

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知的素材为出发点,教师通过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讲解、谈话或提问,以引起联想,自然地导入新课。根据教材内容,教师还可用激情的语言,讲述一点物理史料,借以唤起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热情,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物理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无疑是一次愉快的心灵旅行,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教师讲述:原理是前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有一次,叙拉古王国的国王找珠宝商做了一顶王冠,他请阿基米德鉴定王冠是不是纯金的,但不弄坏王冠,阿基米德冥思苦想许多天,没有结果。一天,他到盛满水的浴缸中洗澡,当他注意到浴缸里的水向外溢,顿时豁然开朗,兴奋地喊:“我找到了!我找到了!”这样,不仅自然地导入了新课,而且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4 实验导入式

实验导入式指的是运用实验导入新课,它是课堂实验教学的开端,实验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使学生具有课题意识,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求知欲望。实验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他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教师通过演示课本上的实验或自创小实验,物理实验直观、形象,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揭示实验规律,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为学生喜闻乐见。

例如,“惯性”这一节,教师将一个水杯放在讲桌上,然后在杯口盖上一张硬塑料片,在塑料片上放一个鸡蛋,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当老师用木棒迅速敲打硬塑料片时,将会发生什么现象?这时学生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被鸡蛋所吸引,全神贯注地盯着鸡蛋。随着“刷”的一声,塑料片从杯口应声飞走,鸡蛋落入水杯中,学生目睹这一现象后,呆住了。教师立即启发,问:“鸡蛋为什么不随塑料片一块飞走而落入水杯中呢?”学生带着问题兴高采烈地到“惯性”中找答案去了。

5 设碍导入式

学生对某一现象或某一规律缺乏正确理解时,教师有意设置路障,使学生陷入“圈套”,回答问题自相矛盾,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为解决矛盾而进行新课的学习。

例如,“温度和温度计”这一节,先在桌面上从左到右放置三杯水,编号为“1、2、3”,分别是热的、温的、冷的,让两位同学分别用手指放入“1”号杯和“3”号杯的水中,稍待片刻,分别把手指从“1”号杯和“3”号杯抽出,并立即放入“2”号杯的水中,问:“‘2号杯里的水是热的,还是冷的?”左边的同学说是冷的,右边的同学说是热的。为什么两位同学对同一物体的温度会产生不同的感觉呢?这样,引入新课的教学,学生思维活跃,兴趣较浓。

6 类比导入式

类比法不仅是一种以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法,也是一种寻求解题思路、猜测问题答案或结论的发现法。物理课的教学,不仅要重视物理知识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加强对学生科学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类比法是一种学习物理的良好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道理有较为感性的认识,它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例如,“电功率”这一节,教师不讲电功率,而是带领全体学生复习“什么是功率?功率是怎样的物理量?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回答出: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功率,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是P=W/t,教师问:通过和功率作比较,考虑一下,什么是电功率?电功率是怎样的物理量?计算公式是什么?教师引出课题,导入新课,学生也对电功率的定义、物理意义、计算公式迎刃而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无论哪种导入方式,都必须服从于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导入要“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引而不发”,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发其思。导入的方法要因人而宜,因教学内容而宜,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用,既不能“洋洋万篇”,也不能“喧宾夺主”。对课堂导入,教师应不断探索,精心设计,巧妙运用,使课堂教学达到更高的境界,使物理教学的魅力得到充分展现。

猜你喜欢
塑料片电功率物理
只因是物理
基于PCC-CNN-GRU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轻松上手电功率
你会计算电功率吗
巧装小衣柜
处处留心皆物理
解读电功率
探秘倒吊的酒杯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利用废旧器材制作二力平衡演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