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2012-04-29 08:55杨晓文张海媛
科教导刊 2012年19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办学

杨晓文 张海媛

1 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功夫熊猫》是继《花木兰》之后,又一部原料产自中国的美国动画大片,早在十年前,美国制造的《花木兰》就席卷了三亿四百万美元的票房。如今,同是美国制造的《功夫熊猫》似乎更胜一筹,2008年8月,全球票房高达三亿六千四百多万美元。然而,在《功夫熊猫》大获全胜的同时,这种“中国材料,美国制造”的现象也悄然达到顶峰,而日本、韩国这两大文化产业大国也不甘示弱,他们输出的文化产业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一直居高不下。相比之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较为落后。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文化阵地的建设是深化文化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的重要保障。民办高校作为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人才和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重任,在国际化、全球化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今天,民办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加强民办高校文化建设。

2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困难和困惑

(1)民办高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设置客观导致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轻视。民办高校作为从事高等教育的应用型大学,秉承的办学方针和办学方向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应用型人才。所开设的专业大都是理工科应用型的,评估专家们重点关注的是教学和实训环节。软件方面注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验、实训、实习”等;硬件设施建设则关注“占地面积”、“生均占有教室、多媒体”,“仪器设备”等。对于学生管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应有的重视,对于学生的精神塑造,品质培养,校园文明建设则提得少之又少。纵算评估文件中体现出“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指导精神,但评估实施过程中也没有明确的量化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和指导下,民办高校的领导和教师在管理和教学中,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向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设施和教学管理方面,而对于校园文化关注甚少。

(2)民办高校领导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其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民办高校办学历史短,办学经验不足,历史传统单薄,文化积淀稀薄。当前许多民办高校迫于高校竞争压力,把财力、物力和人力都投在学校物质建设上以扩大办学规模,对搞建筑,买设备,修道路,建广场等这些外在的、收效快的形象建设普遍比较重视,但对管理、制度的加强和完善,对隐性的、潜在的精神文化建设积极性普遍不高,只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在学生管理部门,局限于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面。久而久之, 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要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是根本不可能的。

(3)民办高校教师观念的偏差致使校园文化建设困难重重。一所学校的素质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作为高校文化的载体,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导向性作用,大部分教师提倡和认可的东西很快就会成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在民办高校,师资结构还没有达到理想的地步,基本上“两头大,中间小”,离退休返聘的老年人较多,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较多,骨干教师较少,而且流动性较大,不利于形成稳定发展的校园文化;另外,教师们认为我们培养的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往往注重的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塑造,而对于真正能给学生带去一生影响的道德品质,思维方式,处世观念和价值取向等关注甚少,或者口头重视,实际轻视,停留在只“授业”而不“传道”的层面上。学生是校园文化中最广泛、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受益者。可是作为校园文化主体之一的学生,在民办学校,尤其是高考制度改革后,因为录取分数线较低,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不少学生的学习的基础和自觉性都较差。从当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功利实用倾向明显,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过分讲求利益目标,大多数学生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看得到,用得上的成果。这种功利性也体现在学生对课程的选择上,选修人文社科类课程的人寥寥无几,而对于一些基础性课程由于实用价值不大,学生逃课现象极为严重。

(4)校园文化活动商业化、娱乐化在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一些高校将校园文化建设和意义等同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偏重于校园文化的娱乐性,忽略其哲理性、艺术性,时常举办一些唱歌比赛、选美竞技活动吸引大量学生参与其中,而真正具有艺术价值,可以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艺术品位、陶冶情操的文化活动却如同凤毛麟角。

3 加强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议国家和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方案,并制定具体的量化考核标准及要求,促使民办高校在评建工作中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民办高校办学历史“一穷二白”,要注重文化积淀和累积历史传统。在迎评促建工作中,校园人文景点(校园建筑,雕塑)的设置,校园制度文化的完善,特色文化品牌活动的推广,学生校园文化活动的记录和档案的保存以及校友文化的积累等都可以评估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督环节的政策落实,强化对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和管理,定期派专员深入各个民办高校了解情况,可以起督促作用。

(2)建议民办高校要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将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稳定发展,顺利开展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办学理念和办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因此,学校领导一定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深刻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全员共建校园文化的意识。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中,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注意结合本校实际,从整体上、全局上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3)建议要积极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够平衡好“教书”与“育人”之间的关系,改善教师待遇不公局面,让教师在民办高校中获得归属感。民办高校行政人员流失严重,主要也是待遇和职称方面无法得到保障。所以必须通过相应的政策完善各种保障机制,才能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4)建议为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人文教育。尽可能为学生开设人文选修课或开设文科类专业,并引进文科专业的学者、大师,邀请一些名师名家到校讲座,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并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发挥社团的德育功能,创新文化活动,尽可能地多开展一些可以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艺术品位、陶冶情操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办学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