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
若按时间来算,自从建立A股市场起,“政策市”的影响、惯性与效用就与市场如影相随。这原本就是中国特色之一,应该不算是多么羞于见人的一件事,但证监官员们却打死也不愿意承认这个雅号。
A股原本就是在政府政策主导之下快速发展的一大硕果,历任主要证监官员又非常习惯采用“政策之手”,来解决股市发展、运行中的系列诸问题,其运用政策时往往得心应手。若要采取市场化、经济的手段,其实相当不习惯。至于政策手段与市场化之下的规律、规则是否有悖,以及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通常都不在制定政策的时任官员考虑之列。
实践已经在反复证明,“政策市”主导下的监管政策,并非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灵丹妙药,更不可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略举一例,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应该在A股历史上占据极为重要地位,但“股改”并非在2005年才开始。
早在2001年6月,为了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有关方面推出了《国有股减持方案》。由于当时的“减持方案”存在着一些致命缺陷,A股从当年起就在极度恐慌中,沪指暴跌了1000多点。半年后,国务院不得不出面终止了这种不合理且“杀伤力极大”的“减持方案”。实际上是完全否定、放弃了原有的旧减持方案,另起炉灶,重新来过。
记得原有的旧减持方案(2001版)也就是分阶段、按比例将长期固化锁定的国有股,直接在二级市场解禁、减持套现。因为这些国有股长期的摊薄成本极低,几乎至零、或为负数。故其无论在任何低的价位上沽出套现,都会获利颇丰。当然会:一、对高成本持有股票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形成毁灭性的摧残;二、对市场形成巨量供给的严重冲击。
新版的减持方案,找到了国有股股东与二级市场投资人“对价”的折衷办法,来解决国有股的减持套现难题,即国有股股东向在二级市场买入并持有股票的股东支付一定的“对价”,平均按每10股支付3股的“对价条件”,换取获得后者同意前者在二级市场直接减持的“应允”,“股权分置改革”由此全面展开,迄今并未完结。
在A股,“政策市”至少有两大鲜明特征:一、用政策的行政办法,来解决市场化过程中的很多问题,即非市场化。“前股改”的彻底失败与被完全否定,就是其中经典一例;二、用政策手段来直接干预或者改变市场的运行趋势、节奏,包括市场的过热与过冷问题。后者正是证监会过去常用、却又总是力图避讳的敏感地带;市场过冷时的“救市”又总是与“政策市”紧密相连。
就在五一“小长假”这几天里,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却罕有的并未空闲,而是连推多项改革新政。监管当局在今次“小长假”期间的新政与新规并举、连发利好,给人感觉就是眼花缭乱,亦被市场的多头高调称颂为“重大利好”!节后的市场也是用上涨来回应证监会的改革动作。
现在股市的待遇、定位和存在问题等似乎已经越来越清晰。不仅温总理亲自发话,下达“一、二级市场要协调发展”的改革总动员,其待遇和定位亦被锁定就是要为实体经济服务;包括在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最新提出的,要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稳增长”等16字方针。
概括起来一句话,股市并不好弄,所谓监管与发展股市的任务相当不轻松。因为,外围的欧美经济复苏,既是愿景,更是幻觉。在此大前提下,国内经济确保“稳增长”、与能否“稳增长”?一直都充满悬念和质疑,显然就是一个并不轻松的目标。对此,若反过来解读,就是不容易稳增长、或难以实现稳增长。
尤其是,A股依旧要完成大约年度万亿元融资额度任务的重压之下,市场能向好吗?现时业界对今年股市与经济的预期大致有三类:一、稳增长与强股市并举;二、弱经济与强股市共存;三、稳增长难保与弱股市延续。郭主席就是在这种背景与预期之下,多重举措强撑市场不再继续下跌,已经相当勉为其难,简直就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郭主席上任后,曾经给绝望中的股市投资人泼过一大盆凉水,称“不存在救市这个概念”。显然就是明显迥异于其之前五位前任主席的例牌做法。郭的五位前任,无一例外的都救过市,而且救市的唯一含义与措施,就是暂停新股上市。到了郭主席这一任时,居然不再管用?
但是郭主席上任以来的所有改革新政,包括IPO改革,鼓励社保、险资和银行理财资金等长线资金入市,高调唱好蓝筹股,设立投资者保护局,强推创业板、主板和中小板退市新规,打击恶炒新股和违规、操纵等,都被市场理解为救市之重大利好。
郭主席说不救市,却在不断推出各种改革新政与新规,业界对此却单向解读成是救市的重大利好。而五一之前的市场却不太争气,一直是欲振乏力,当然个股还是很精彩。这三者的奇妙关系,难道不值得回味吗?笔者以为,其中的逻辑与奥妙非常清晰:若不救市而让市场继续沉沦下去,证监会拿什么来服务实体经济?拿什么来确保实现“稳增长”?
学界也大都将郭主席的系列改革新政归于“治市”范畴。既然真是“治市”,那就应该属于中性的概念,其市场效果应该在中长期慢慢体现。但投资人大多急功近利,市场的短期反应却是欢呼雀跃,自动将其归结于利好市场的救市措施。非常蹊跷的是,既然是中性的东西,为何却又能够短期刺激市场、利好市场?
或许,原本就不必将“救市、治市和政策市”这三者,划分得那么清清楚楚。因为,划分得太清楚的现实意义何在呢?如果一定要划分,则笔者以为,当下的行情是由“治市”所引发的“政策刺激市”,最后还是“政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