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思
犹记得2008年4月,青春版《牡丹亭》在武汉大学上演时的盛况:连演三天,场场爆满,6000张免费门票一票难求,过道边、乐队旁挤满如痴如醉的观众,未能进场的学生在场外苦等40分钟。可惜的是,当年的演出仅对武大在校学生开放,武汉三镇的昆曲爱好者未能进场一睹《牡丹亭》的容颜。
10月28日,这场在全国刮起昆曲旋风的青春版《牡丹亭》将登陆武汉剧院,迎接全武汉市民的“顶礼膜拜”。古老的昆曲艺术,因这场青春版《牡丹亭》洗去古旧身姿的尘埃,焕发年轻的魅力。
白先勇:《牡丹亭》因他而变“潮”
白先勇,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出身将门却在文学领域功名显赫,作品《台北人》、《游园惊梦》、《纽约客》不仅享誉海内外,更是同时入选了大陆、台湾、香港三地的语文教材。
因梅兰芳先生的一曲《游园惊梦》,幼年时的白先勇至此与昆曲结缘,并将这份热爱在青春版《牡丹亭》中释放。他自许为昆曲义工,担任青春版《牡丹亭》的制作人,并参与剧本整理。之所以称为“整理”,是因为白先勇几乎未曾改动汤显祖的原作,剧中的念词皆是五百年前的韵味。
白先勇带着青春版《牡丹亭》的本子和创意,接触大陆的每个昆剧团,最后选择苏州昆剧团来实现他的梦。选中两位初出茅庐的新秀担任“杜丽娘”与“柳梦梅”的角色,两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经过他的精雕细刻大放异彩。
不仅主演启用年轻演员,青春版《牡丹亭》的其他演员平均年龄都在20岁左右,青春的面庞和唱腔,将会吸引更多的青年人了解与热爱古老的昆曲艺术。而青春版《牡丹亭》另外一大流行催化剂,就是将把西方歌剧的音乐创作技法用到了戏曲音乐之中。全剧采用西方歌剧主题音乐形式,丰富了戏曲本身和音乐的表现力,呈现出一席五彩斑斓的视听盛宴。更值得一提的是,《牡丹亭》的唱腔中加入了大量的幕间音乐和舞蹈音乐,也很好地渲染了舞台气氛。
以“情”为轴,荡气回肠
四年前在武汉大学,青春版《牡丹亭》上演的是全本,分为上、中、下三本,每本3小时。一别4年,10月底在武汉剧院上演的青春版《牡丹亭》,是经过精心编排后的“精华版”,只演一场,全场2小时45分钟。
与全本相比,此番新编将“情”作为中轴,围绕着“梦中情”、“人鬼情”与“人间情”,传承着原著中“至情”的精神。杜丽娘为情而痴,因梦而亡,复又因情而得以还魂人间;柳梦梅为爱所狂,因梦而名,寻得梦中人之魂魄并与之人魂幽媾,复又挖坟开墓重生梦中人。真挚而又炽热的爱情,越古至今,直触每个人的心灵。
相较武大的校园礼堂,武汉剧院的优异场地为青春版《牡丹亭》的舞台表现力增加了一枚砝码。剧中传统的花神拿花舞蹈,改成用十二个月不同的花来表现,用戏曲语言来舞蹈动作,让舞台的整个气氛随花神的独具特色表演流动起来。利用“空舞台”的设置,最大限度拓展了载歌载舞的虚拟空间。地板也打破了传统地毯,利用灰色调地胶作舞台,还将现代书法家的优美书法运用其中,舞台景片上书写的,正是唐代散文大家柳宗元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