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梅
〔关键词〕 班级文化;建设;规则意识;班级活动;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25—01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品德养成、人格形成以及素质能力培养的主要平台。班级文化是班级内部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也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班级的灵魂所在。因此,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下面笔者就如何建设农村小学班级文化,彰显班级特色,谈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一、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合力打造“会说话”的教室
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增强班级的凝聚力。班主任首先要从教室的美化着手,力求教室的静物“会说话”,突出室内墙壁和角落的教育意义。其次要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能体现班级精神的“班风”、班规等,以节俭为原则,采用物美价廉的材料制作成文字模型,悬挂在教室正前方,时时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二、建立健全班级制度,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建立健全一系列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和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首先要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限制他们的自由,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秩序和好习惯。其次是要体现民主。在制定班规时让学生尽情讨论,充分发扬民主,制定出与《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一致,且符合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的规章制度和利于自我约束和互相督促的言行指南。通过建立制度并强化落实,促进班集体建设和个人成长目标的实现。
三、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化学生
班级活动是凸显班级精神、实施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和谐发展。与课堂教学相比,班级活动内容更丰富,为学生成长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同时也给班级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是良好的班集体形成的重要途径。开展班级活动,班主任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素:
(一)要有明确的活动目的。开展班级活动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班级活动一定要根据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要“寓教育于活动”中。这就要求班主任确立活动目标,组织学生共同设计活动方案,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内容要多样,形式要活泼。按照班级活动的内容,结合实际需要,班主任可在课内外灵活安排以下活动:
1.班级例会。组织学生了解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常规教育,引导全班同学说普通话、讲文明语等。
2.主题班会。联系实际,围绕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而召开班会,如“绿色环保,从我做起”、“我和好书交朋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保护花草,人人有责”等都可作为班会的主题。
3.学习活动。为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应定时开展班级学习活动。主要有:作业展评、学习经验交流、各科知识和技能竞赛、成立兴趣小组等。
4.文体活动。文体活动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增进师生、同学间的友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身体素质。例如:表演课本剧、书画作品展、各种文体兴趣小组活动等。
5.科技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科技活动,有助于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科学知识,加深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认识,训练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6.劳动活动。针对新时期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差的现状,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树立“劳动光荣、懒惰可耻”及尊重劳动成果的观念。
(三)要重视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认真反思,以口头或书面报告的形式讨论交流,总结经验,查找问题,达成共识,从而提升个人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达到个人成长与班级发展和谐统一。
总之,无论是教室的布置美化,还是班级制度建设和活动的开展,都要围绕丰富班级内涵,彰显集体精神,建设班级特色文化,构筑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把班级文化化为有效促进孩子们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才能推动班级人文化管理,真正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
编辑:马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