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状况分析

2012-04-29 06:05蔡娟
2012年2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城镇化

蔡娟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基础上,社会财富和人民生活的总体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重要的体制基础和物质条件。“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贵阳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工业强市、城镇化带动主战略,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同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但与全国相比,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如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人均可支配收入,城乡差距,城镇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但与全国相比,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同时全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如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根本目的。为更好地对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状况进行客观分析,本文在深入部门和基层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2005年为基数,用2010年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情况与之比较,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作了探索研究,并对下一步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提出建议。

一、贵阳市城乡居民收入现状

(一)城镇居民收入

201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597元,比2005年的9928元,增加6669元,增长67.2%,年均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五年实际增长46.3%,年均实际增长7.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省十个地州市中居第1位,从2005年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871元扩大到2010年高出2454元。虽然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却在逐渐扩大,从200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65元扩大到2010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19元。

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看,2006年至2010年贵阳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7.9%,低于全市GDP年均14.2%的增长速度。分年度看,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但增幅波动较大,尤其是2008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明显。

从收入构成看,贵阳市城镇居民收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

近年来,贵阳市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拓宽就业渠道,创造就业岗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城镇居民在岗职工工资水平;同时,2008年、2009年公务员及部分事业单位规范调整工资,带动了居民收入的较快增长。2010年,贵阳市城镇居民家庭(按家庭人口平均,以下同)人均工薪收入为11184元,比2005年的6705元,增长66.8%,五年年均增长10.8%,工资性收入是城镇居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动力。

2.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

随着对民生的关注,贵阳市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提高保障标准和扩大保障覆盖面,并连续提高离退休金或养老金工资待遇标准,使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贵阳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转移性收入达5114元,是2005年的1.25倍。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按离退休人员平均)为20865元,比2005年的12372元增长了68.6%,年均增长11.2%。2010年,人均捐赠收入和赡养收入分别为551元和202元,为2005年的4.94倍。

3.财产性收入比重偏低

2010年,贵阳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85元,比2005年的170元,增长8.8%。财政性收入占居民家庭收入比重为1.02%,比重偏低。主要原因是,一方面,与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贵阳市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较为缓慢,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渠道比较狭窄;另一方面,相比其他发达城市,由于家庭收入较低,居民家庭投资能力不够,理财意识不强,获得财产性收入的人数较少,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4.经营净收入增速较缓

2010年,贵阳市居民家庭经营净收入为1624元,比2005年的1125元,增长44.3%,年均增长7.6%。同时家庭经营性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由2005年的10.9%,下降至2010年的8.9%,下降了2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贵阳市城镇个体经济规模较小,行业竞争激烈,经营成本增加,盈利水平较低。

(二)农民人均纯收入

2010年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976元,比2005年的3135元增加2841元,增长110.3%,年均增长13.8%,扣除物价因素的影响,年均实际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省十个地州市中居第1位,从2005年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258元扩大到2010年高出2504元。同时,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并反超,从2005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0元到2008年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10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7元。

从历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看,2006年至2010年贵阳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低于同期GDP年均增长4.5个百分点。分年度看,农村人均纯收入持续平稳增长,年均增速都超过8%,其中2007年、2009年增速达到两位数。

从收入结构看,贵阳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工资性收入比重越来越大

2010年工资性收入达到2155元,比2005年增加了1229元,年均增长18.4%。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纯收入比重由2005年的29.5%,提高到2010年的36.1%。

2.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逐年下降

2010年家庭经营纯收入为2795元,比2005年增加了977元,年均增长8.9%,仍然是支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比重显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家庭经营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从2005年的57.9%下降为2010年46.6%。

3.财产性收入快速增长

2010年农村住户人均财产性收入为576元,比2005年增加了331元,年均增长18.7%。财产性收入增加的原因是贵阳市创新产业发展思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以农家乐为主导的乡村旅游业,农民收入得到提高。

4.转移性收入增长迅速

2010年农村住户人均转移性收入为450元,比2005年增加了304元,年均增长25.3%,为贵阳市农民收入结构中增速最快的一项。主要是由于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民得到的涉农补贴收入明显增加。

三、城乡居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

城镇居民收入与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大2005-2010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收入比分别为3.167:1、3.26:1、3.13:1、2.87:1、2.83:1、2.78:1,从发展趋势来看,我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但总体差距仍然很大

(二)经济发展不平衡

1. 地区经济发展方面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十分突出,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县(市)发展较快,如云岩、南明等中心城区,经济发展较快,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分别达14.92亿元和12.7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7592元和9531元;而一些区位条件较差的边远区、县(市)的经济增长不快,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如息烽县、修文县,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仅为3.08亿元和2.8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5084元和5152元。

2.社会保障方面

城镇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离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标准逐年提高,使城镇居民普遍得到实惠。同期农村社会保障也实现了新突破,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快速增长,但保障水平与城镇职工相比差距明显。

四、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建议

(一)抢抓机遇,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城乡居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

从城乡居民收入的发展趋势和发达地区、发达国家城乡居民收入的发展经验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基础是本地区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一是要保持工业经济稳定快速发展。二是要加快服务业发展,扩大就业。三是要突出区域特色,加快都市农业、特色农业和高效农业的发展。

(二)扎实推进城镇化进程,切实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加快城镇化进程,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一是要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放宽农民进城定居条件,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二是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三是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加快城镇化和“城中村”改造。

(三)规范工资分配秩序,增加居民增收渠道

一是要建立健全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企业工资收入分配调控政策。二是要严格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根据省统一部署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三是要加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组织和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工会和企业作用,努力形成企业和职工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四)加大扶贫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一是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全面提升和增加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发展动力和能力。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三是要采取积极措施,为农民创造更多就近就业的机会。四是要认真落实各项涉农补贴,不断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五是要鼓励和支持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出租、互换、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五)做好居民减负工作,切实保障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

一是全面加强物价监管,确保低收入群众不因物价过快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二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解决民生问题,确保财政对民生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增加,降低居民生活负担。

(六)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居民生活

一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二是加强政策调节,构建住房信息系统,完善“政企并力、建储并举、公廉并轨、租补并行”的住房保障新模式。三是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建立专项救助相配套,不断完善专项救助政策。通过建立农村低保缺粮户基本口粮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农村低保对象的季节性缺粮问题。进一步发展壮大慈善组织机构,不断提高救助水平。(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

おおお

げ慰嘉南祝

[1]喻晓东, 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原因和解决途径J.农村经济,2006(6).

[2]杨飞虎,关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07(3).

[3]李实 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

[4]刘文勇,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程度、原因与政策调整J.农业经济问题,2004(3).

[5]陶纪坤,国内城乡收入差距研究观点综述J.统计与决策,2007(6).

[6]王涛,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现实状况和原因分析J.山东经济,2006(5).

[7]贵阳市统计年鉴(2005-2010).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城镇化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考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制度变迁路径分析
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分析
有效提高表达能力,拉近城乡差距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