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深度

2012-04-29 05:35江冰
广州文艺 2012年2期
关键词:隔膜中老年人儿童文学

江冰

在网上看一位美国华裔女孩关于“成年人要向孩子们学习什么?”的视频,很有趣,孩子气十足但很自信,质问大人你们就不幼稚吗?世界飞速发展大人屡屡犯错,学习能力并不领先孩子,使我再次想起提出“代沟”的著名学者玛格丽特·米德夫人的名言,大意是年轻人永远占据优势,因为年轻,而中老年人却再也没有可能年轻了。换我们中国人的说法就是年轻人代表未来。我们年轻时,有中老年教训指导,今天,我们成了中老年,我们还真的具备指导年轻人的资格和能力吗?面对这个“真是心乱如麻”的世界。谁在犯错?这个充满错误的世界是谁之错?是年轻人造成的吗?

我的上述感受在近日出席的“儿童文学和后儿童时代的文学阅读研讨会”期间变得尤其尖锐,因为议题与我研究的“80后”、“90后”关注点接通。还因为有了观点碰撞的对立面:几位儿童文学作家都在强调世界、文学、孩子没有变,论据之一是人性没有变。文学的本质没有变。我理解他们试图坚持文学恒定不变的立场态度。但近年来我对大陆文化人偏于定性结论,偏于将一个宏大的叙事立场与涵盖各个领域或显著或微妙变化的做法,愈感受愈见偏颇,愈加以为是一种值得需要修正的文化习惯,且不说其中还不免包含某种精英式的傲慢与偏见了。

少年正在变化——几乎所有的方面:

青年正在变化——从精神到生活,从思维到身体。

“80后”、“90后”是有深度的,他们拥有了互联网,拥有了全球视野。网络,巨大无边的网络给予他们许多许多,我们不熟悉的那许多许多,我们可能隔膜却并没有意识到隔膜的许多许多—一因此,少年也是有深度的,不要轻易地将他们与“幼稚”画等号,也许,我们成人社会的做法才是真正的幼稚。寻求沟通吧:方式、态度、立场、出发点。学会做父母、做教师、做少年的朋友吧!

这是每一位中老年人的新课题,也是我在儿童文学研讨会上获得的想法。

广州既是一座千年古城,更是一座充满商业氛围的大都市,其流动的新鲜的年轻的时髦的时尚气息甚至轻易地覆盖了传统的生活方式,2011的圣诞节,青年人的狂欢,青少年在这座城市的各种节日和活动:演唱会、时尚秀、艺术沙龙、民间聚会、行为艺术、慈善行动,《城市画报》、《新周刊》等等的流行,都从各个方面证实了广州的少年性——一种向前看向外看的青春文化的性格。我喜欢,我认可,并在此确认:少年是有深度的,他们同时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深度。我甚至以为,正是此种少年性,使得这座城市不会因为千年古城而背上历史包袱,从而步履沉重、老态龙钟,而是平时轻松随意,关键处一跃而起,奔腾向前!本次栏目曾妮对专家陈实的采访也可以视为我观点的一个佐证,新的思想也是总与少年有关,一如我们广东人梁启超笔下的“少年中国”,何等豪迈,新锐无比。同样是少年的黄斯恬,从清净安逸的故乡来到广州,由拒绝到接纳,由恐慌到喜爱,这座城就有如此的魔力,让你着迷,让你愿意留下来,尽管那可能意味着“蚁族”,意味着漂泊和焦虑。

猜你喜欢
隔膜中老年人儿童文学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中老年人食物嵌塞的防治
中老年人应该培养什么样的爱好?
一种高压钢化橡胶双隔膜滤板
一种高压钢化橡胶双隔膜滤板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大型氢气隔膜压缩机的开发及应用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