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实录:谁说广东没文化?

2012-04-29 05:35曾妮
广州文艺 2012年2期
关键词:小蛮岭南文化广州

曾妮

从古代的“蛮夷之地”,到如今的“经济大省”,广东素来都被人称为“文化沙漠”。人们说到东北文化就能想到赵本山、小沈阳,提到上海文化就能想起繁华的外滩,可是讲到岭南文化,我们能想到什么?2010年广州亚运会,为世人呈现了一出极具岭南水文化特色的开幕式,把岭南文化推向世界。如今岭南文化在广东已然受到极大重视,它的发展现状如何,发展前景怎样,还存在着什么问题,这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采访时间:2011年12月

采访地点:雕塑公园

陈实: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主讲人

1、我从来都不认为广东文化不如人家,现在中国所有的新思想都处在广东

岭南文化实际有两个定义,有的人叫岭南文化,有的人叫珠江文化。新时期以来最早提出岭南文化这个概念的是吴友恒,他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我们应该有一个岭南文派。而现在以黄伟宗为代表的一些专家主张,我们应该称为珠江文化。但是我认为,这只是一种学术概念的分歧,有很多文化概念上的东西讲究的其实是约定俗成,既然大家讲的都是“岭南文化”,我们就用岭南文化来规范,其实岭南文化就是吴岭以南的文化。现在谈岭南文化有一个问题,我们现在不是在研究岭南的文化,而是把岭南文化内化为了广东文化。实际上,岭南文化至少包括广东、广西两地的文化。但是它在明末清初以来就分化了——广东这边就开始接受全球现代化的浪潮,逐步地现代化;广西那边就更多的是由传统的百越文化引导的岭南文化。因为现在广东渐渐成为华南的中心,所以大家也就以广东岭南文化为主,而广东也以岭南文化自居了。我们今天讨论的那些岭南文化实际上得改个名,叫广东文化。

现在人们爱说“广东是文化沙漠”、“广东文化走不出去”,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判断。岭南文化、广东文化早就走出去了,现在全国都知道“饮茶”、“搞掂”、“唔该”,而且岭南文化早就深入到乡间,即便是在村寨里的人都知道“埋单”、“搞掂”。而且岭南文化的思想也早就走出去了,比如我们有卓炯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开放就是以他的理论为底蕴的。岭南文化早就走出去了,只不过是大家看不见。大家会觉得岭南文化没有走出去,实际上是因为在文艺作品上我们还没有形成所谓的大家。但是岭南文化这样的现状,并不能断论是因为岭南文化缺少代言人,而是要看这个代言人是从哪个角度去选择。我们现在所谓的缺少代青人,那是从文艺作品方面看的,但是这是一种很狭隘的看法。我们也有过很多优秀的作品,比如说改革开放初期的《雅马哈鱼档》是一部很有名的电影,引起了很强烈的轰动,当时很多学生就说我们将来的中同就是要像这个样子。当年广州的电视剧也是全国叫得响的,像《英雄无悔》。那些人之所以会说广东没有文化,说广东文化走不出去,最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界具有优势话语权的人不是广东人。我们也曾有《三家巷》、《欧阳海之歌》;世纪之交的时候我们曾经出过一本《大江沉重》,是讲资本是怎样在现代化建设中运行的,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80年代我们也有《冬天的童话》、《春天的童话》,这些作品只有广东才敢出,这就是广东文化强大的优势:90年代我们的电视剧影响全国。

我从来都不认为广东文化不如人家,广东过去被叫作“文化沙漠”本身就是一个误解,箅是北方文化偏见。我们从以前那个完全边缘的,而且是中央政府历来不放心的一个省份的文化,变成现在中国文化的三个中心,你怎么说它没文化?而且现在中国所有的新思想都处在广东,现在只要一有社会重大事件发生,大家就会去看《南风窗》、《南方都市报》、《花城》、《随笔》,这就说明了新思想在这里。

2、广东文化有几个特别之处,我相信广东一定能出大人物

广东文化有几个特别之处,这是其他传统文化都无法比拟的。第一就是以人为本。过去广东人把谈恋爱叫“晒月光”,他们在中山纪念堂那边的柱子那里,一对一对地坐着谈恋爱,即便是武斗的时候,依旧有人敢在那里坐。这在别的地方就不行,会有人随时想把门推开来抓你,但是在广东,尤其是在广州,把门一关,没有人会管你的。广东文化的以人文本还体现在穿着打扮方面,在别的地方女孩子都很注重穿着打扮,但是在广东就不一样,广东人不太讲穿衣凸显身材,大家讲究穿得舒服,是以舒适为美。

第二,广东文化有很强的民间性。比如说“小蛮腰”最后被叫作“广州塔”,这是政府的行为,但在民间大家还是照旧叫“小蛮腰”,甚至还有些人只知道“小蛮腰”而不知道“广州塔”。值得一提的是,“小蛮腰”这个名字也是大家创造出来的,这就是广东文化强烈的民间性。而且广东的民间性不只是体现在记忆性的东西上,更能体现在思想上,我们出过梁启超和康有为。在北京一个7岁的小孩可以问你广东人民过得怎样,但在广东我们会讨论今天的菜价,这就形成了我们独有的人生世界观,而这样的民间性的力量是很强的。我认为广东将来一定会在衣食住行比其他地方发展得好,因为广东现在是56个民族聚集的地方,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姑且不说东西文化的交流。单就是中国,整个中西部的省份的人都喜欢到广东,于是粤文化和几十种文化一起交流融合,有文化冲突。这在北京就不行,北京相对来说还是有门槛的,会造成共性大于个性。而上海主要是吴文化,去那里的多数都是江浙一带的人。广东就不同,全国的人都能来广东,所以这里肯定会形成新的东西。也正是由于广州文化的民间性,导致了广州要不就不出人物,一出就必定是大人物,我们曾出过大名鼎鼎的孙中山,还出了一个卓炯。

第三,广东文化还具有民主性。我一直觉得,民主实际上应该包括三点:第一,民主是一种共享,大家都可以有;第二,是要对话,大家要沟通,不能光政府说话;第三,就是要相互让步,才能解决问题。广东地区的文化相比其他地方,就更具有民主性,出了什么问题大家都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普粤之争,放在其他地方可能他们就会觉得文化和我有什么关系,你拆我屋子才是我最关心的事情。在民主这点上,广东做得还是不错的。

3、我们要用心保护历史文化。也要为后人创造自己的传统

对岭南文化的保护方面,政府现在确实比过去重视了很多,采取了很多举措,这是我们都看得见的。但是值得注意的事情,我们不能以保护之名,做破坏之行,或者在保护的行动中却破坏了。就像东华村,政府想保护东华村的水文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可惜没有研究透彻东华村的历史,也没有认真调研过,最后就是根据一些专家的意见,再根据自己手头上有多少钱。最后把保护变成一个政绩工程。现在我们保护的概念是有了,但是把保护这政绩挂钩,这样就不好。还有,我们不能在保护的过程中,把实际上要保护的东西给破坏掉。比如说五仙观,为什么钟楼要建在五仙观的后面,在大钟楼后面为什么是坡山古渡,你问为什么,可能没有一个人能解释,因为重建的时候他们没有去仔细研究、考证。五仙观是南北向的,而惠福西路在秦代的时候是一片大海。如果坡山古渡是靠现在的惠福西路这边,那就是面向大海就不能成为渡,那就应该叫码头。所以应该是由惠福西路向米市路渡过去,那这样大钟楼就应该面向那个地方。而五仙观就应该建在大钟楼的后面,而现在成了在前面。历史景观要怎么恢复,这是一个大问题。

当然我们在保护岭南文化古韵的时候,我们不能只向过去看。我一直认为,广州文化不怕烧。秦兵一把火,汉兵一把火,南汉王一把火,黄巢起义一把火,蒋桂战争其实也是一把火,但是广州还是在这上面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了。可见创新性是岭南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如果广州是一个不大的城市,能把自己的2000年古文化保护得很好,那确实很不错。但是作为一个发展的城市,广州还是要扩大,还是要有新的中心线,这个过程就需要积累。传统有两种,一种是老祖宗的经典,另一种是我们自己每天都在做的,是我们要给后人留下的传统。只看到前人留给我们的传统这样不对,我们也要给后人留下传统。我们确实应该批判的是那些没有规划的建设,是那些仅是为了搞一个标的物就把其他的东西填平推翻的建设。我们不应该反对在这里建一座“小蛮腰”,我们反对的是为了建一个“小蛮腰”而把其他的地方都填平了,“小蛮腰”是我们给后人留下的传统。这样3000年后人们走进这个城市就可以看到,汉代是什么样子,明代是什么样子,中华人民共和国改革开放时期是什么样子,这样“小蛮腰”也成了传统。

谈话间,陈实始终流露着对岭南文化的自信和期待,他笑称这不是因为自己思想的乐观,是因为岭南文化的发展方向给了他乐观。这位祖籍湖南的“老客家”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快一辈子了,他热爱着这座城市和这里的文明,也殷切地期待着能出现一个人,他愿意坐下来细细地去研究广州的每一条街每一个巷子每一块砖头,考量曾经发生过的故事。

猜你喜欢
小蛮岭南文化广州
岭南文化名家
没有叫停!广州旧改,还在稳步推进……
117平、4房、7飘窗,光大来惊艳广州了!
9000万平!超20家房企厮杀! 2020年上半年,广州“旧改王”花落谁家?
多彩广州
“小蛮腰”
笑话
捉住小蛮
岭南文化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中的应用
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普及社会科学知识与岭南文化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