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平
摘 要: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他系统地提出了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目的、标准、方法、归宿和基本要求,填补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关于党员修养的理论空白,成为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进行思想修养的教材。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加强自身修养,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需要,成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需要。
关键词: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思想修养
中图分类号:D7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2-0200-02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是刘少奇同志写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部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刘少奇同志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中国共产党的客观实际出发,吸收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独辟蹊径,把共产党员的思想修养和党性锻炼作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共产党员思想修养的理论,填补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大空白,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从思想上建设和巩固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产生的历史背景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共产党员的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修养的基本要求。那么,这样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又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独占中国,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日军,抗日战争爆发。9月22日,国民党发布中国共产党7月15日提出的国共合作宣言,翌日,蒋介石发表谈话,宣布了国共两党合作的成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和延安的长期封锁,大批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纷纷从全国各地涌入延安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其中相当数量的人加入了中国共党,中国共产党的人数激增。
对于当时党的这种状况和党所面临的新形势,先后担任过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和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刘少奇同志体会得更深刻,认识得更清醒。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中国党的马克思主义的修养”的命题,刘少奇对此在思想上有强烈共鸣。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调往新成立的中共中原局任书记。在赴任路上,刘少奇开始系统思考共产党员的思想修养问题。因武汉失守,刘少奇在赴任途中不得已滞留在河南渑池一个多月。这期间,他指导并主持了豫西特委的工作。根据在这里了解的情况,他建议豫西特委开办党员培训班。在这个训练班上,刘少奇亲自授课六次,其中三次是《共产党员的修养》专题,第一次系统提出了共产党员修养的思想和理论。1939年1月28日,刘少奇抵达中原局驻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他指示中原局参照在渑池办训练班的经验,举办了多期党员训练班。为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教育,刘少奇在《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及部分初稿的基础上精心撰写讲演稿,又加上了一个“论”字,成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1939年3月底,刘少奇奉命返回延安参加会议。7月,刘少奇受时任马列学院院长的张闻天的邀请,在马列学院向学院作了两次《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报告,在学员中反应热烈。张闻天认为刘少奇演讲的内容是广大党员迫切需要的,他请刘少奇整理成文,在他主编的周刊《解放》上发表。刘少奇将稿子交给张闻天后,张闻天立即转交《解放》周刊责任编辑吴黎平送毛泽东审阅,毛泽三天后退回并附信说,这篇文章写得很好 , 提倡正气 , 反对邪气 ,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 ,应当快登。吴黎平随即在《解放》周刊上,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为题,分三次公开发表。之后,很多读者来信要求发行单行本。中共中央宣传部采纳这个意见,1939年11月,由延安的新华书店首次出版发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单行本。各抗日根据地也先后大量印发到党员干部手中,作为党课教材阅读学习。此后,《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版再版,经久不衰。
二、《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的主要内容
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从党性的高度,教育共产党员必须牢固地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并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阐明了共产党员加强党性锻炼和思想修养的目的、标准、方法、归宿和基本要求。
(一)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目的是更好地改造自身改造社会
共产党员为什么要进行修养?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开篇即提出这个问题。随后,刘少奇提出,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目的是为了在不断的革命斗争中更好地改造世界,改造社会,改造自身,保持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纯洁与先进,提高共产党员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为了生存,必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人们的物质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所以,人们在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进行生产的时候,都要建立一定的生产关系。人类在和自然界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改造自然界,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人类自己,改造着人们彼此间的关系。人们的本身,人们的社会关系、社会组织形式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都是在社会的人们和自然界的长年斗争中不断地改造和进步的。”[1] 刘少奇根据中国共产党当时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分析,开宗明义地指出共产党员在社会斗争中应求得自己的进步,提高自己的革命品质和工作能力。
(二)共产党员修养的标准是以马克思、列宁的思想和品质为模范
要成为一个起码的够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只需按照党章的规定,承认党纲、党章,交纳党费,并在党的一个组织内担负一定的工作。但是,刘少奇指出,我们每个共产党员,不应该只是做一个起码的够格的党员,而应按照党章的规定力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觉悟,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克思和列宁在参加革命斗争的过程中,体现出了渊博和高深的理论知识水平,在实践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三)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方法是学习和实践
刘少奇同志在书中花了大量笔墨来讲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与共产党员修养的关系、无产阶级革命实践与共产党员修养的关系以及理论学习与革命实践的关系。作为革命的唯物主义者,共产党员进行修养无论怎样都不能脱离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必须结合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去总结、学习和运用历史上的革命经验,将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马克思、列宁的高尚品质运用到实践中,又在实践中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四)共产党员加强自身修养的归宿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刘少奇认为,共产党员进行修养,最根本的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代表人民群众利益,这是每一个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归宿。刘少奇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代表一切革命阶级的利益,代表自己民族的利益。无产阶级的利益同一切劳动人民的利益,同一切被压迫民族解放的利益,同全人类解放的利益是一致的、分不开的。共产党员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也就是要服从无产阶级的和民族解放的利益,服从共产主义的和社会发展的利益。刘少奇进一步强调,一个共产党员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应该首先想到党的整体利益,都要把党的利益摆在前面,个人问题、个人利益服从党的利益、人民利益。任何问题上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当代共产党员进行修养的现实意义
刘少奇同志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具有时代可行性。革命战争年代,党员和干部要讲个人修养;党执政了,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员和干部同样要讲个人的修养。这个问题,我认为现在大有重申和强调的必要。”[2]《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是对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选教材之一,随着时代的推移,日益显现出其光辉。
(一)共产党员修养是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维护党的执政安全的需要
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内外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外部来看,全球金融危机将中国推向了一个更为重要的国际地位,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这种变化可谓“又爱又恨”。能否经受住国际地位变化的诱惑,是否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国际关系,考验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从内部来看,一方面,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由于利益分配引发 的社会矛盾加剧,特别是由于网络等新兴媒体起到的助推作用,使得一些社会矛盾激化,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这已经成为执政者的软肋;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近年来党员人数激增到近8 000万,其中良莠不齐,使得党员的管理、教育更加困难。
(二)共产党员修养是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已经成为困扰党的一大顽疾。一些党员干部急功近利,缺乏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理想信念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盛行,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滋生蔓延,严重脱离群众。这些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党员干部轻视学习,不注重个人修养造成的。邓小平同志曾反复告诫我们,中国要出事,还是出在共产党内。党员是共产党的细胞,党员整体素质高,就会成为党的造血细胞;反之,党员整体素质低,就会成为党内的癌细胞,危害党的执政安全。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和干部重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加强自身修养,对于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2]江泽民.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7-01-29.
[3]王双梅.《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写作前后[N].《瞭望》新闻周刊,1998-11-02.
[责任编辑 杜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