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专题复习

2012-04-29 00:44徐建华朱雪梅
地理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工业区位区位考点

徐建华 朱雪梅

一、直击高考

考点1: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考纲解读】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影响农业生产的各要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不同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不同的。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就是综合考虑各个因素,依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决策。本考点应作为理解层面的内容,具体要求为两个方面,一是掌握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二是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其中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又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一般性因素(即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科技因素),二是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从利弊上可分为具有明显优势的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复习过程中需要将区域地理知识与系统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握农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区位因素。要注意的是:从时间上看,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经济、交通、科技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强;从空间上看,不同地域的主导区位因素各不相同,所以要找出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考点透视】

本考点的命题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利用材料分析各种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命题趋势显示,农作物种植规模和种植地区的显著变化、农业结构的改变、区域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等素材都可能进入命题视野。在今年的高考复习中可特别关注袁隆平试验田水稻单产达900千克以上的新记录、东南亚的洪涝灾害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转基因产品”等热点问题。

例1:(2010年山东卷8~9题)图1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解析:本题以“某城市郊区农业土地利用示意图”为载体,考查了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及农业布局结构的调整,试题信息还说明城市郊区农业结构一般会随着城市布局结构的特征而发生变化。

考点2: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考纲解读】

农业地域类型是一种比较稳定、具有一定地域性分布的农业生产类型。本知识点的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这说明要依据案例教学的分析方法理解具体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同时应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观念。复习的重点,一是要掌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概况与基本特点,二是分析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基本条件,重点内容可归纳为表1。

【考点透视】

有关农业地域类型的考查常与气候分布及特征分析相结合,多以文字材料、图表(农业结构图、景观图、农业地域类型图、区域图)等方式呈现,以某一农业问题为背景,注重因果组合,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考试内容上,侧重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及其变化、特征、发展方向、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内容的灵活运用与分析论证能力。复习过程中可关注每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惠农政策,关注农业结构调整、特色农业及观光农业等新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形成条件。

例2:(2009年江苏卷第14~16题)图2为欧洲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图3是该区域某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经营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和集约化程度最高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B.bC.cD.d

(2)若图3中箭头线q表示产品流量最大,则该经营方式对应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aB.bC.cD.d

(3)m、n两地均盛产葡萄。两地相比,m地的区位优势是:

A.交通便捷B.市场广阔C.鲜果上市早D.技术条件好

解析:本题组主要要求学生理解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主要特点,需要根据区位条件进行比较分析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对学生利用地理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考点3: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均会对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农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为获得更多的农产品而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建立新的符合人类意愿的生态系统的历史。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有弊,有利方面主要是因地制宜地改造了对农业生产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不利之处有两大表现形式:一是传统农业对地理环境的过度开发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易引起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二是随着社会、科技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大,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有生态问题,又有环境污染,并且程度加深、范围扩大。

【考点透视】

高考中多利用图文资料和案例的形式考查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历届考题以不利影响为多。考查形式上多以选择题组出现,并与其它相关知识一起进行考查。农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所造成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是经常考查的内容,从前沿知识看,如耕海牧鱼可能会造成沿海地区海底荒漠化、生态系统单一化等问题容易成为考点。

例3:(2011年浙江卷第5~6题)十八世纪墨累-达令盆地开始种植小麦,饲养绵羊,现已成为澳大利亚主要的农产品输出地。随着农场规模、数量的扩大与墨累河河水引用过多,该地陆续出现了一些环境问题。读图4(粗箭头代表主要流向,细箭头代表次要流向),完成(1)~(2)题(注:④图部分箭头有改动)。

(1)图4所示农业经营模式中,最能说明上述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目前该盆地最有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是:

①土壤盐碱化②河水流量增多,河口附近侵蚀作用增强③湖中的水生动植物大量繁殖④湿地萎缩,牧草生长不良

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

解析:本题组以“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图文资料”为案例材料,主要考查混合农业的特征和农业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等相关知识。能力方面考查了学生提取图文信息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点4: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区位因素

【考纲解读】

本考点对应的课标要求是“分析工业区位因素”,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要掌握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及工业区位的分析方法,理解各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的影响。二是要知道主要工业部门的主导区位因素,注意区域主导区位因素的应用和分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根据工业区位选址的经济原则: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可从工业生产成本投入的角度加以判断,即所需的生产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导地位越强。

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与农业一样,在区位选择上,也要考虑自然因素和市场经济因素两大方面。有所不同的是:一般来说工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受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当然也有些工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也较大。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工业区位选择应尽量减少运输等中间环节的费用,这就要用原料、市场、动力、交通、技术、廉价劳动力、信息网络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来选择最佳区位,同时还要综合考虑社会因素、环境因素等。此外,投入与产出比是经济学中经常运用的分析方法。市场经济中的工业投入—产出—销售三大环节顺畅,工业生产才可以持续进行。但随着工业对投入要素要求的变化,要将社会要素、经济要素、环境要素综合考虑,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业生产持续发展。

【考点透视】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多以中等难度题为主。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对工业生产及工业分布的影响,多从工业投入因素的比重及其变化、某工业企业的布局及其变化、某企业布局地的选择等角度进行考查。从考查形式看,选择题和综合题并重,主要以区域工业区图、工业区位图、工业生产统计图表、文字材料等为素材,较高的要求是能较全面地评价某工业区位和工业布局的合理性。当前复习中要重点关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 “北部湾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等热点区域的工业开发。复习中要加强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比较、评价,如同一工业在不同区域发展的区位条件比较、不同工业在同一区域的区位分析等,同时要注意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及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

例4:(2010年全国卷Ⅱ第7~9题)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1)~(3)题。

(1)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地 B.消费市场 C.劳动力价格 D.交通运输

(2)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A.接近原料产地B.接近消费市场

C.利用廉价劳动D.方便产品运输

(3)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A.原料生产环节B.加工环节C.运输环节D.销售环节

解析:本题组依托巴西果酱生产概况,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主导因素、工业区位选择原理等基本知识,对推理分析的能力要求较高。

考点5: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考纲解读】

本考点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课标要求“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复习过程中,宜结合具体的工业地域案例,分析该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要对其发展的区位、面临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有较清晰的认识。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要能够用工业联系的观点去理解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及工业转移、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等原理。本考点主要包含两个小点:一是工业联系的主要形式、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二是工业集聚和分散的主要表现形式、原因和优势。具体内容如图5所示。

工业区按照其形成的时间可分为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两者以二战前后为分界线。这里要注意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这一组概念与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这一组概念的区别,前一组是指工业部门,后一组则是一个地域空间概念。一些新兴工业区以新兴工业为主,但也有一些新兴工业区的主导产业并不是新兴工业,其主要强调的是时间新、地点新,而并不一定是工业部门新,即新兴工业区内也可以有传统工业部门,同样,传统工业区内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可以有新兴工业。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特点如表2所示。

【考点透视】

高考命题中多以世界主要工业地域类型图、某区域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变化、某工业企业的空间布局的变化等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工业地域类型特点和形成条件的理解。近几年高考题多以实际的工业区分布图来考查工业联系,用产业链结构图来考查工业地域的发展等知识,并注重考查与我国工业地域的比较和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借鉴作用。

例5:(2011年江苏卷第28题)图6为广东省佛山市产业分布示意图,图7为佛山市顺德区家具生产专业镇联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佛山市工、农业空间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

(2)改革开放初期,港商在佛山市投资建厂,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__________。

(3)顺德区家具高度集聚,并且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镇,其优点是_______。

(4)近年来,佛山市工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其对佛山市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和区域经济的分布与发展等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工业区位因素、工业集聚、产业转移等相关知识点,此外还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与地理表述能力。

考点6: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考纲解读】

本考点要求学生掌握环境污染的类型,理解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和地理景观的影响及解决措施。这里的影响主要是从不利的角度进行分析。工业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破坏和污染了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甚至是全球性环境问题。工业生产对原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所以复习这部分知识可按照找出问题、分析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具体应对措施这一思路进行。

不同的工业生产部门对地理环境的要求及对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因此,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在进行工业区位选择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如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严重的工厂;对地理环境有污染的工业应考虑设置在市区边缘,并建卫生防护带进行隔离;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企业还要建污水处理厂;产生固体废弃物的工业企业应远离市区、农田及水源地(如图8所示)。

【考点透视】

高考中常以工业生产过程所产生的“三废”考查“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内容多与工业区位、工业地域的相关原理结合起来,考查形式以选择题组出现的频率更大些。随着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环境质量的下降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要求,今后对“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一知识点的考查频率可能会有所加大。在复习中要与热点地区、国家新建设的工业区结合起来进行知识整合,并要积极思考如何减轻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例6:(2011年山东卷第29题,节选部分)汉阳铁厂的兴衰和武汉钢铁厂的建设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9年,湘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湖北设铁厂,考虑的厂址是大冶或省城武昌附近的汉阳。1893年,铁厂最终在汉阳建成投产。图9是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材料二: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

(1)据材料一,指出与大冶相比,当时在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若1955年选择在汉阳铁厂原址建设武汉钢铁厂,可能会对武汉的城市发展造成哪些不利影响。

解析:本题结合汉阳钢铁厂的兴衰与武汉钢铁厂的发展概况,考查工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以及区位条件的变化,并要求分析工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属于考纲要求的核心知识点。

二、思路扩展

1.知识整合

图10表示本专题知识结构,可以为学生的复习提供一个思维框架。此图说明农业生产活动与工业生产活动这两个知识点并不是孤立的,应该有着相似的分析思路,各知识点也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工业生产活动还是农业生产活动,区位因素的分析是关键所在,而研究区位因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工业和农业的地域类型,尽管两者的区位选择要求有一定的差异,但其原则是一致的,都说明生产活动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复习攻略

人类产业活动是人文地理的核心知识,在高考中所占比重较大,而且其综合性强,既可与自然地理知识(如农业与气候、工业与资源等)相结合,又可在区域地理中考查其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在复习时要结合热点问题,抓住核心知识,构建知识关联图,梳理知识体系。

★绘制知识关联图,梳理区位条件

本专题的重点为农业和工业的区位。这在每年的高考中均有体现,因为区域性(地域性)是地理的本质特性之一,也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它学科的主要特性。人文地理学中关于区位的理论和知识点很多,如城市区位、工业区位、农业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进行区位分析时,要分清对象、理清要点、明确要求,深入分析其各要素的基本特征以及与所要分析地理事物的联系,可用关联图表示各要素或条件的关系,以体现区位条件的整体性分析思路。如对东北地区农业区位的分析可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个大方面逐步展开(如图11所示)。

★通过列表比较,理解工农业生产的区位差异

比较法是地理学习过程中最常用的方法。人类的生产活动知识点比较多、记忆较为困难,为加强直观性,形成对比记忆,可以采用列表比较法。如在复习农业区位的各个因素、各个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因素、生产特点、存在问题、解决措施、对我国的借鉴作用等方面均可以进行列表比较以加深理解。同样在复习工业时,也可以对一些工业区、经济区进行列表比较,分析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发展方向等。在分析工业主导区位时也可列表对其类型名称、典型工业部门、布局原则、优势发展地区等进行比较。如表3就是不同主导区位下工业类型的比较。

三、踩点热练

1.命题走向

本专题的考点和技能在2011年各地高考题中涉及较多的是“分析农业和工业区位条件”。涉及的考点有工、农业布局的区位选择,世界主要工业、农业地域类型的特征,产业链结构,进出口贸易等。命题通常以区域地理为载体,以现实的图表材料为情境,内容多以热点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考查的重点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区位条件评价、决策以及发展变化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可以推测,2012届高考可能仍会考查世界主要农业和工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影响其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可能会考查我国主要工业基地、新兴工业地域和农牧业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解决的措施。建议结合具体的热点区域综合分析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生产活动对人口、城市、地域联系、产业转移等的影响。新课标背景下的命题可能更加注重生活化的地理现象,注重考查学生发现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运用工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区位原理解释、评价现实问题。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灾害性天气事件有所增加,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的增强以及我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工业发展的深远影响等现象,也很有可能成为高考的关注点。

2.对症训练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图12中M点表示我国某县2005年农产品产值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县农业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气候B.土壤和水源

C.市场和交通D.政策和劳动力

(2)该县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大力发展城郊的“都市农业”,以下适合“都市农业”发展的产业部门有:

A.观光农业B.商品谷物农业

C.房地产业D.水稻种植业

命题立意:本题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和区位因素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生对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能力。解答第(1)题,读图中M点的三轴数值可知,该县农产品产值比重最大的是蔬菜水果,说明其主要区位因素是市场和交通。解答第(2)题,应该理解 “观光农业”的含义,它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出现的一种新农业生产方式,集旅游、观赏、参与、创造于一体,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及旅游业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因此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答案:(1)C(2)A

图13为印度东部沿海某城市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若该城市需布局一大型火力发电厂,其最佳区位是:

A.①B.②C.③D.④

(4)该城市所在地形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A.商品率高B.机械化程度高

C.生产规模较大D.单位面积产量高

参考答案:(3)B(4)D

图14中的三幅图分别示意某地区的地形、1~5月气温变化和降水季节分配。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5)评价图中城市所在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

(6)指出2009—2010年冬春季节该地区降水和气温的突出变化,并说明其对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

命题立意:本题以多种地图、大量的地图信息为载体,全面考查了对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主要是自然条件)的评价,以及区位条件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于农业生产条件的评价要一分为二。依据题意,第二题应从降水和气温两个角度分别作答。进行农业区位选择,首先要考虑大区位,即较大范围的地理环境,主要是指其自然因素。可根据经纬度位置及其它信息确定该地的气候特征,根据等高线图等信息分析该地的地形特征,并结合各种作物的生长习性进行选择。其次再考虑小区位,即具体到某一个小区域,主要是指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地价的高低、农产品的产值、农业需水量、农产品对交通运输的要求等,如花卉生产的产值高,需水量大,易分布在靠近城镇及交通方便、水源充足的地方;乳牛场应分布在靠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参考答案:(5)地形:有开阔的谷地气候:热量满足发展一年一熟的耕作农业;降水量季节分配比较均匀水源:有河流灌溉系统;谷地边缘:因灌溉条件较差,可以发展畜牧业或农牧业(6)降水:冬春季节的降水(雪)量高出多年平均值气温:从多年平均状况看,春季持续增温;2009—2010年则表现为4月底以前气温持续低于0°C;4月末到5月初气温快速上升到0°C以上主要影响:春耕期间气温偏低,播种期推后;冬春积雪量超过多年平均值,并在短时间内融化,易形成融雪性洪水灾害。

目前一个争相建立中国“硅谷”(包括“光谷”)的热潮正在全国掀起,北京、深圳、广州、武汉,合肥、西安等十多个城市已经先后提出在今后5~10年内建成“中国硅谷”“华中硅谷”“西部硅谷”的目标,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政策倾向、加大投入等一系列措施。结合图15,回答下列问题。

(7)“硅谷”的称谓源于_______(国家),区内以______为主。

(8)与北京相比,从区域位置角度来分析深圳建设“硅谷”的优势与不足。

(9)我国“硅谷”要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的大学、科研机构、政府、企业应各自承担哪些职责?

(10)你是否赞成争相建立中国“硅谷”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11)简要分析“全球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技术的进步”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7)美国 高科技工业(或电子工业)(8)与北京相比,深圳位于珠江三角洲,毗邻香港和澳门,对外联系方便,便于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产品的输出。但深圳的知名大学与科研机构不多,科技实力不强(9)大学、科研机构提供技术,不断研发新产品,新技术;政府营造广阔宽松的创业空间、良好的法制环境;企业放眼世界,将企业做大(10)、(11)略。

图16为“世界两个工业区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2)按工业生产的形成和发展,甲、乙两工业区都属于_________,该类工业除图示两区外,在_______国的________区发展最具代表性。

(13)简述甲、乙两工业区区位条件的差异。

(14)钢铁等相关产业在两工业区都有明显的集聚特点,简述该特点的有利影响。

(15)如果图甲中①、②箭头都代表该国人口迁移的方向,请说明②迁入地的工业发展类型及该类工业在甲国发展区别于其它国家的明显优势。

参考答案:(12)传统工业 德 鲁尔(13)甲地:资源、能源(或煤铁)丰富;乙地:资源、能源缺乏(14)利于生产协作、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运费、集中处理废弃物等(15)工业类型:新兴工业明显优势:军事订货。

猜你喜欢
工业区位区位考点
高中地理“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教学探讨
——基于韦伯工业区位论的思想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郑州:紧抓区位优势 未来发展可期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连锁餐饮企业区位选择
强化锻炼:在工业区位问题上开展地理专题复习策略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蒙元京畿区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