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人口普查关注现阶段人口问题

2012-04-29 00:44孙超张翠
地理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性别比人口普查人口老龄化

孙超 张翠

一、我国历次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某一特定时间,按照统一的方法、项目和调查表对全部人口进行调查,以取得该国或该地区有关人口方面的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特征的诸多资料。我国现代意义的人口普查,是从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的。从1949年至今,我国先后于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进行了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每一次人口普查都各具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人口普查是在1953年进行的,该次普查主要是为了配合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做好选民登记工作。同时,该时期我国正着手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迫切需要翔实的人口资料。该次人口普查涉及的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主关系及居住地六项。

与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相同,第二次人口普查也是在我国计算技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进行的。该次普查的目的是为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和长远规划提供依据,与第一次人口普查相比,该次普查增加了本人成分、文化程度和职业三个项目。

1982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人口普查,该阶段我国正开始走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道路,因此该次普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同时,该次普查也是我国首次采用计算机来对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处理,普查项目共涉及19项。

与国际接轨的第四次人口普查是在1990年进行的,这次普查与联合国关于1990年人口普查的建议相一致。与第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该次人口普查的登记项目增加了“居民常住地状况”和“迁来本地原因”两项,旨在查清我国人口迁移的流向和原因。

2000年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该次普查首次采用了长短表的方式,其中19%的普查对象接受了短表调查,共涉及17个项目,10%的普查对象接受了长表调查,共涉及49个项目。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凌晨开始,此次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在数量、年龄、性别、学历、迁移流动、身体健康、妇女生育、就业和住房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

二、我国现阶段人口问题

1.人口数量方面

历次人口普查中人口总量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我国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第六次普查人口总量已达13.39亿,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2.66亿相比,增长了5.84%,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0.57%,已经维持在较低水平,人口增长模式也已属于现代型(自然增长率<1%即为现代型)。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庞大,在过去的十年里,人口仍增加了7 390万。由于计划生育等工作的有效开展,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转变,第六次调查发现,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到3.10人,独生子女现象渐成主流。

庞大的人口数量,劳动适龄人口的持续增长,使得我国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据统计,第六次调查中15~64岁的人口为9.984亿,占总人口的74.5%,与第五次人口普查中的15~64岁人口8.879亿,占总人口70.15%相比,劳动适龄人口数量增加,比重增大,劳动力供给过饱和,从而导致了更为严峻的就业问题。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农村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他们在促进城市发展、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加剧了城市人口的就业压力,随之带来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治安混乱等一系列问题。另外,庞大的人口数量也给教育发展、医疗改革等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2.人口结构方面

(1)性别比趋于正常。性别比是人口学上关于男女人口数量的一种比率,通常是以每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人口统计学将性别比在102~107之间定为正常范围。本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为68 685万人,占总人口的51.27%,女性为65 287万人,占总人口的48.73%,性别比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性别构成更为合理,这与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的相关宣传教育密切相关。与前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第六次调查性别比下降到最小值,具体情况如图2所示。

(2)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随着人口出生率的下降以及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加快,呈现出老龄化、高龄化和空巢化三个特征。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 765万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 883万人,占8.87%。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93%,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1%。根据国际标准(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或7%,即可看作达到了人口老龄化),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是在较低的经济发展阶段迎来白发浪潮冲击的,劳动力队伍的老化、养老压力等问题应对起来难度更大,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六次人口普查中,第六次普查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为严重(前三次人口普查无此数据),对比情况如图3所示。

人口老龄化的步伐还将继续加快,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11.92%;到本世纪中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将达到25%。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这给经济增长、产业演变、文化进步、社会发展等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社会总体负担加重,建立必要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安度晚年将是一个大问题。

(3)人口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向城镇集聚,使得城镇人口比重大幅上升。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 557万,占49.68%,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13.46%。在六次人口普查中,第六次普查城市人口比重最大(图4)。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水平相对较低,但增长速度较快。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诸多不合理现象,如迁入地就业形势严峻、交通拥挤、生态环境恶化、社会治安欠佳等;迁出地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农村留守儿童等问题。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如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4)人口流动加快。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放宽了对户籍的严格限制,人口流动以自发为主,频率增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长了81.03%,具体如图5所示。

3.人口质量方面

总体来看,不管是身体素质方面还是科学文化素质方面,我国的人口质量都有了一定提高,但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目标和总体要求来看,人口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大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科学文化素质方面,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3 611人上升为8 93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1 146人上升为14 03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3 961人上升为38 78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5 701人下降为26 779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5 466万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6.72%下降为4.08%;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 964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比率由3.61%上升为8.93%。虽然我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进步很快,但总体上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并与现阶段我国的社会发展不相匹配。就文盲率来讲,本次普查已降到历次最小值(第一次人口普查无此数据),对比情况如图6所示。

综上所述,人口普查作为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基本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已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维持在较低水平,可以说我国已经进入了低生育水平的发展阶段。另外,男女性别比继续下降,性别构成趋向合理。随着人口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得到进一步改善,这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劳动适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增强,一系列人口问题带来的资源、环境及社会问题也日益凸显。

猜你喜欢
性别比人口普查人口老龄化
无人机助力人口普查
人口普查学问多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七连降”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
内蒙古地区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人口普查由谁首创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