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迁 王昕
摘要:近年来社会资本成为除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之外的第三大资本,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尽管中外学者从社会资本的内涵、功能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因社会资本同时具有社会性和资本性的二重特征,理论界在社会资本内涵、功能、度量等方面依然未能达成共识。通过对现有社会资本研究进行梳理,本文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界定了社会资本的内涵,探讨了社会资本的分类、功能及度量方法,并提出社会资本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趋向。
关键词:社会资本;内涵;功能;度量;研究趋向
中图分类号:F032 文献标识码:A
社会资本首先由社会学家提出,现已成为解释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概念。目前,经济学家将社会资本引入经济学领域,用于解释公共物品的合作供给、职业选择行为和收入分配等经济现象,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不同学者对于社会资本的内涵和结构解释分歧较大,迄今为止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本文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对社会资本的内涵、分类、功能和度量等方面进行讨论,试图为社会资本的研究提供一个较为清晰的逻辑框架,并提出社会资本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的领域。
一、社会资本的内涵和本质
社会资本是社会学、经济学交叉的跨学科领域,理论界对社会资本内涵界定存在差异,厘清现有社会资本的概念,把握社会资本的内涵是研究社会资本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资本最早由Lyda Hanifan(1916)提出,他认为社会资本是组成社会单元的群体和家庭中的善意、同胞感、同情心和社会交往关系,这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个人或家庭通过利用这些东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需求和利益[1]。Lyda Hanifan主要从社会学角度界定了社会资本,强调社会资本是个人和家庭构成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具有获取资源、满足需求的特征。最先将社会资本引入到经济学分析中的是Loury(1977),给出的社会资本定义是 “促进或帮助获得市场中有价值的技能或特点的人之间自然产生的社会关系” [2]。Loury的定义和Lyda Hanifan的定义都强调社会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社会成员是关系网络中的受益者,但Loury限定了社会关系中成员的内涵,突出指出这种关系成员是具有某种禀赋的。社会资本解释的不同引起了学者们极大的兴趣,研究者跟随他们的足迹,将社会资本的研究范围大大扩展,用来解释各种现象,同时在经济学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研究的目的、层次有所差异,不同学者对社会资本的看法和认识各异,目前关于社会资本的界定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1.社会网络说。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网络关系,这种网络关系主要存在于个体之间,以对关系网中资源的占有和利用为基本的表现形式。这种说法的典型代表是法国学者布迪厄(Bourdieu,1997),他认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集合体,这些资源与对某种持久性的关系网络的占有密不可分,这一关系网络是大家共同熟悉的、得到公认的,而且是一种体制化的,集体的每一个成员拥有这些资源” [3]。社会网络学说强调社会成员构成关系网络,这种关系网络为成员提供可以利用的资源。可见,社会资本重点在于拥有特定资源的成员嵌入的链接。这种链接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基础,而且依靠成员在频繁交流过程中形成的内部信任关系维系,使人们能够从这种稳定的网络关系中获得利益。
2.社会信任说。一些学者认为信任是社会资本的关键要素,它根植于人们形成的社会网络中,并成为网络目标实现的重要纽带。典型的代表人物是普特南和福山。帕特南(Putnam,2001)认为“社会资本是由一系列的信任、网络和规范构成的,这种具有组织性质的网络可以促进集体合作意愿的达成,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他重点强调了信任的重要性,指出公民信任对合作行为的内在作用机理,公民间越信任,合作行为越有可能达成。福山(Fukuyama,1998)从社区角度出发,扩展了帕特南的界定,认为社会资本是根据社区的传统建立起来的群体成员之间共享的非正式的价值观念和规范,因其趋同性可以产生对成员的信任,从而促进合作行为[5]。但归根结底,社会资本体现一种网络成员中的信任,这种信任突破了个体的限制,可以拓展到社区范围,而且成员间的信任致使他们间更容易发生合作行为。
3.权威关系说。詹姆斯•科尔曼(Coleman,1990)认为社会资本是“个人拥有的以社会结构资源为特征的资本财产,社会资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构成,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中,人们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利转让给他人,以换取对他人资源的控制” [6],他强调人们之间对资源控制的权威关系为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这种权威关系基于长期的信任和资源的交换形成,是人们对资源的支配。由此,社会资本首先存在于结构性的人际关系中,而其在这种人际关系中的具体表现是对资源的拥有和控制,谁掌握的资源多,控制的资源多,谁就越有发言权,在网络关系中树立一定的权威,而这种权威又影响着其他人的行为和态度,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更多的资源。亦即是说社会资本是关系网中的成员通过彼此的控制,及拥有的资源利用形成一种权威关系。
4.社会参与说。一些学者认为社会资本的内涵重点应该强调社会参与性。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社会性的资本,更主要的是通过不同个体和团体的参与,做用于政治和经济生活的。如亚历山德罗•波茨(Burts,2000)把社会资本界定为“个人通过他们的成员资格在网络中或者在更宽泛的社会结构中获取短缺资源的能力,获取能力不是个人固有的,而是个人与他人关系中包含着的一种资产。社会资本是嵌入的结果” [7]。他的思路是现存的结构提供给行动者“互惠的预期”和“可强制推行的信任”这两种约束,使行动者能够通过“理性的嵌入”或者“结构的嵌入”来具有某种成员资格,从而得到获取稀缺资源的潜力。这种嵌入就是一种社会参与,这种参与使不同的成员融入到整个组织中来。
尽管国外学者对社会资本内涵把握的侧重点不同,但从根本上来说都认为社会资本以社会资源为载体,以一定的关系网络为运作基础,网络结构中的每个人根据占有资源情况各自拥有自己的场域和位置。从更广阔的意义上看,社会资本关系网络成员彼此间频繁的交流、接触和互动产生了信任,这种信任生成了声望和制约关系,从而能够使网络成员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可见,网络资源是社会资本的运作基础,信任、声望和参与是社会资本的核心要素。
首先,社会资本存在于一定的关系网络中。社会资本是由一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网络关系,每个成员在这种网络结构中都有自己的支点和场域,占有一定的资源,为了实现目标而结合在一起。
其次,“信任关系”是社会资本中的核心元素。社会资本建立在人们频繁交往形成信任的基础上,基于这种信任,人们内部容易达成一致,提高目标实现的效率。
第三,社会资本形成权威关系,对资源具有控制权。实际上这种权威关系在人际关系长期发展中形成一种社会声望,在人际关系的网络节点中,由于人们各自占有资源,在他们为实现一定目标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长期合作形成的信任产生对权威人士的崇拜和认可,可以解释为社会声望,一些人会利用这种权威关系或是自己的社会声望,借助这种信任,优先占有和控制资源。
第四,社会资本离不开人们的参与。无论何种形式下的网络关系,彼此间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在社区认同的规范下,人们选择作为局内人参与到网络活动中来,充分利用获取信息的优势和网络信任的优势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可见,社会资本不是单个孤立存在的概念,其内涵实际上是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的结合体。
本质上社会资本和物质资本、人力资本一样,都是一种资本,都具有生产性和增值性,社会资本能加速信息的流动、减少交易的机会成本,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社会资本又与两类资本有所差异,物质资本主要是物质性的,强调实物的内容,而人力资本重点在于对个人的投资;社会资本是除这两者以外的资本,并且将资本外延到组织的范围上来,它的本质就是社会网络关系所具有的信任、声望和参与的特征。这些特征促使了合作行为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织目标的达成。
二、社会资本的类型及功能
目前,关于社会资本的分类主要有两大方法。一种是以马斯•福特•布朗(Brown,1997)为代表的层次分类法,他认为社会资本系统可以按照 “要素、结构和环境”的三维概念,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微观社会资本主要是个人形成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等;中观层次的社会资本是集团间所形成的信任、互惠、义务和期望等;宏观社会资本体现为国家制度、法律框架、公民权利以及社会凝聚力[8]。另外一种较为普遍的分类是以Uphoff(1996)为代表的二维分类法,他将社会资本划分为结构型社会资本和认知型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是指社会资本中有形的方面,如影响人们交互行为的网络、规则、程序、制度、组织等;认知型社会资本主要是无形的,如共同的价值观念、互惠、信任和声望等[9]。
以上两大分类方法虽然依据不同,但都强调了社会资本中的网络、信任、声望、合作。基于前文关于社会资本内涵的讨论,从社会资本构成的角度可以把社会资本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即网络型社会资本、信任型社会资本、声望型社会资本和参与型社会资本。网络型社会资本是指社会成员形成的关系网络规模、网络密度及他们在网络中的地位;信任型社会资本是指个体间形成的信任以及个体对组织的信任程度;声望型社会资本即在网络关系和合作行为中长期形成的权威关系以及人们的互惠规范;参与型社会资本主要指组织成员中集体活动参与程度。
尽管社会资本有不同的类型,但社会资本实质上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对人们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多重功能。首先,社会资本具有社会功能。社会资本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生活保障、经济支持、精神支持和维护社会秩序上。人们形成特定的关系网络,可以相互帮助,给贫困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和经济支持;在交往过程中,人们借助于彼此间的信任关系和对规范、制度的共同遵守,不仅提供物质支持,还给弱者供给情感、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此外,社会资本的形成促进了社区人们的协调与合作,增强归属感,压制了社会犯罪等不良的社会行为,对社区治安有重要作用;同时,社会资本增进了人们对政治生活的参与,保证了社会的有序运转。其次,社会资本具有经济功能,社会资本的经济功能体现在多个方面。
1.促进经济发展。不少学者认为在社会网络中,成员间频繁交流可以减少因信息不完全而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利用个体的社会关系及其信任,利用组织的社会声望和纳入公民参与可以替代契约,降低交易成本,利于提高经济绩效,实现经济的繁荣和发展。Grootaert(2002)认为社会资本与经济发展之间有正相关关系[10];张其仔(1997)从社会网络的角度出发,探讨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等的关系,认为社会资本促进经济增长[11]。
2.解决集体行为困境。在公共产品领域存在 “搭便车行为”、“哈丁悲剧”和“囚徒困境”等集体供给矛盾,奥斯特罗姆(Ostrom,2000)将社会资本引入到集体选择理论中,证实了通过自发形成的社会资本能够将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解决集体供给行为困境的问题[12]。社会资本的个人社会关系网络、信任和声望促进了信息的流动,降低了交易风险性,减少了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增加交易机会,提高合作供给效率。
3.社会资本能够促进人力资本再生产,增加人力资本的收益。网络成员通过资源长期互利形成一种合作和信任,这为人们获取教育和就业等提供更多的机会,对人力资本的再生产有着积极的作用,这种人力资本的投资收益主要表现在健康、劳动力职业地位的获得等方面。张智勇(2007)认为社会资本可以减少迁移的心理成本,可以缩短农民工寻找工作的时间,得出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有积极作用[13]。可见,社会资本提高了人力资本收益率。
4.社会资本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居民累积的社会资本可以强化社会交往和信息交流,长时间的交往利于居民间信任的建立。这种社会资本给居民带来一定的资源和利益,如就业信息提供、贷款支持等,有助于增加居民的收入,同时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Naravan 等(1999)通过对坦桑尼亚的一些乡村进行调查,测量农民参与组织的社会资本发现社会资本对家庭收入有正影响[14]。黄瑞芹等(2008)经过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农村社会资本对农户家庭收入有显著正影响[15]。赵剑治(2010)认为家庭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具有很大的贡献[16]。
三、社会资本的度量
因社会资本内涵丰富,具有多维特征,目前学术界争议颇多,且社会资本表现为一种隐含的资本,较难用明确的显性指标直接进行度量。所以,关于社会资本的度量一直是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难题。现在流行的社会资本测度方法主要是个人网络分析方法,包括提名法和位置生成法。提名法是在某一社会中对群体和群体成员进行普查,通过调查者提供网络成员的信息等来考察社会资本。位置生成法是根据调查者在网络中的位置,分析其社会资本情况。但这些方法在资料的收集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社会资本的度量需要将社会资本转化成一系列具有操作性的可衡量的指标。由于在对社会资本内涵理解上的差异,不同学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研究目标选取了不同的指标进行度量。如科尔曼主要是从个体的角度出发,通过社会网络关系、社会成员资格、同质性和异质性等测量社会资本;普特南扩大了研究范围,基于社区视角,利用社区组织生活、公共事务的参与、社区志愿活动、非正式社交和信任五个指标对社会资本进行测度。
学者对社会资本的内涵各抒己见,强调的重点和研究目标不同,大部分集中于社会资本的某一维度或某几个维度,导致其对社会资本的度量方法各异,从指标选取上看主要致力于社会资本某些方面指标体系的建立,从单一层次或某几个层次进行测度,忽视了社会资本不同维度间的相互联系,难以从整体上完整的把握社会资本的度量,缺乏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指标体系。笔者认为对社会资本存量进行衡量需要从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声望和社会参与四维度出发,建立一个融合这四个方面的综合性指标体系。当然,社会资本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如何科学合理的衡量社会资本存量还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
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领域
尽管社会资本的内涵尚存争议,社会资本的度量指标难以统一,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的强大的解释力,使它成为众多学科的热门概念和分析经济社会现象的重要工具。未来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会逐渐深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社会资本的作用机理。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状况直接影响着成员的个体行为和集体行为,也会影响社会的运行机制和治理模式。社会资本将分散的、拥有一定资源的个体通过一定的网络关系结合在一起,在网络中他们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和协调,优化共享配置资源,最终使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研究彼此间的内在机理及相互作用关系,探索不同类型的社会资本对人们行为的影响,解释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社会发展、文化传统的关系,对现实生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社会资本度量方法的创新。首先社会资本更多的牵涉到了情感和主观因素,这些因素难以量化,需要寻找可定量的替代性指标进行实证分析,为测度社会资本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此外,社会资本因国家背景和内涵迥异,研究目标和分析层次不同,而选取了不同的衡量指标。经济研究的终极目标是发现一贯的普遍性规律,从错综复杂、形态各异的世界中抽取社会资本的核心因素,建立具有全面性、普遍性和系统性的指标衡量社会资本是今后研究的目标。
3.不同主体的社会资本特征。社会资本随着环境变化、人们所处的阶层差异、人们所占有的资源及形成的网络关系不同而有所不同,其信任、声望和参与各有特色。对社会资本的研究需要考察不同环境下个体层次、集体层次或社会层次的社会资本。尤其是在人情味很浓的中国,社会资本有很强的地缘、血缘和宗族关联,这就需要从本土视角分析社会资本。然后,考察包括个人、企业和社区在内的不同的主体的社会资本特征,找到他们的内在差异,为研究社会资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的逻辑思路。
4.社会资本的动态研究。现有研究倾向于从静态的角度分析社会资本的相关内容,而对社会资本的动态研究不足。社会资本是拥有资源的人们集结成的网络关系,这种网络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迁和成员心理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在网络形成、发展和完善阶段社会资本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同时社会变迁也会对社会资本造成影响,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从发展的角度看待社会资本问题需要深入分析转型中的社会资本更新问题。
信息时代下互联网对社会资本构建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社会资本不再局限于个体间有形的网,已经外延到计算机网络这张无形的网中。这种传播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普及程度高的网络媒介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资本的扩张和更新,为研究社会资本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空间。因此,将互联网纳入考察体系,研究互联网在社会资本构建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充分体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 Hanifan,L.J. The Community Center,Boston:Silver,Burdette,and Co. 1916.
[2] Luory,Glenn C.A Dynamic Theory of Racial Income Differences,in Women,Minorities,and Employment Discrimination.Phvllis Wallace and Annette M.La Mond.eds.Lexington,MA:Heath.
[3] 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 帕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5] 福朗西斯•福山.信任——杜会道德与繁荣的创造[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8.
[6] 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0.
[7] [美]亚历山德罗•波茨.社会资本:在现代社会学中的缘起和应用[A].杨雪冬,译.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 Brown,ThomasFord.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on Social Capital[EB/OL].http://hal.lamar.edu/~BROWNTF/SOCCAP.HTML,1997.
[9] Uphoff, Norman T. Learning from GalOya: Possibilities for Participatory Development and Post-Newtonian Social Science[M].London: Intermediate Technology Publications,1996.
[10]Granovette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73(78).
[11]张其仔.社会资本论——社会资本与经济增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12]Ostrom E.Governing the commons: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 for collective action[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3]张智勇.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就业[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6):123-126.
[14]Naravan D, and Prilchell, L. Cents and Sociablity: Household Income and Social Capital in rural Tanzania[J].Economic Developtne and Culture Change,1999,47(7):871-897.
[15]黄瑞芹,杨云彦.中国农村居民社会资本的经济回报[J].世界经济文汇,2008(6):53-62.
[16]赵剑治,陆铭.关系对农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地区差异——一项基于回归的分解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1):363-387.
Reviews and Analysis Framework of Social Capital
LU Qian, WANG X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west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Xianyang 712100,China )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ocial capital becomesthe third capital besides material capital and labor capital andis widely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sociology and economics. Although Chinese and foreign scholars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function of social capital,but becausethe social capital has both social and capital dual characteristics, connotation, function, measurement of social capital, still failed to reach a consensus. Based on combing of the existing social capital research, this article defines the connotation of social capital from the aspects of social network, social trust, social prestige and social participation,discusses its classification, func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s of social capital,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trends that the social capital should be deeply studied.
Key words:social capital; connotation; function; measurement; research trend
(责任编辑:关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