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小青
摘要:本文回顾了中外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方面的特点,剖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改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的框架思路和途径,对如何降低评价指标冗余度及其相关问题作了探讨。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评价模型;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展了区域(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研究重点领域集中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尽管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和可持续发展评价两个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尤其是可持续发展评价几乎覆盖了从省、地(市),直至县(区)各个层次。
一、可持续发展指标及其应用研究述评
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朔到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UNCED)通过了里约宣言及《21世纪议程》,采纳了其中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的一些观点,强调可持续发展指标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21世纪行动议程号召世界各国开发和识别能够为各个层次决策提供坚实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特别强调指标与不同国家、区域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1995启动了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的工作程序,包括指标定义、方法研究和提供训练等一系列活动。首先在协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共同认可的可持续发展指标的核心指标表,然后在与联合国统计局及其相关组织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由134个指标构成的指标集。从1996年到1999年间有22个国家试用了这套指标集,试用结果表明该指标集是可行的。2001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出版了《可持续发展指标:指南和方法论》报告,给出了由15个可持续发展主题,38个子主题共58个指标构成的核心指标集。《可持续发展指标:指南和方法论》为各个国家开发符合自己可持续发展特点的指标集提供了有效工具。2007年《可持续发展指标:指南和方法论》报告的第三版出版,该版本对可持续发展指标进行了修订,基本保留了2001年版的指标框架,修订后的指标扩大到96个,其中的核心指标50个。
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署(UNDESA)在其2001年提交的国家持续发展国际论坛报告中指出:许多国家已经认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忽视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的监控和评价(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M&E))。为了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提高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M&E的重要性认识,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实施过程、战略执行结果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判断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熟度。
综上可以看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和联合国经济与社会事务署,在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所作的工作,重点是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个主题展开的,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各个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可供选择的参考指标集;二是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的监控和评价提供手段。其他一些国际机构也主要限于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研究,并强调这些指标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之间的联系,并没有过多涉及国家或者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甚至于很少提到评价的概念。迄今为止,鲜见国外完整地对某个地区或者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成果。
国内在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除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以外,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涌现出大量的区域(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研究成果,范围覆盖了省、市、县各个层次,与国外鲜见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成果形成强烈的反差。由于国内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历史比较短,对国际上开展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目的、研究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对可持持续发展评价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将可持续发展评价等同于一般的系统评价问题,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加之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各级政府希望通过开展可持续发展评价探寻促进经济发展的决策依据,客观上形成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需求,导致大量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成果的出现。由于缺少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本身特点的理论分析与深层次思考,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逻辑、评价技术等方面存在一些需要商榷的问题。
三、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发展水平与可持续发展相混淆
通过对国内众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发现许多成果名义上是可持续发展评价,而实质上是发展水平评价,简言之就是将发展水平评价当作可持续发展评价。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一个区域在一定发展水平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趋势或发展潜力,而发展水平是一个区域在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所达到的状态。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状态的综合可以反映其发展水平,而某个时点的可持续发展应该理解为在特定水平下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及可能性。遗憾的是目前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将可持续发展与发展水平混为一谈,从而误将发展水平评价当作可持续发展评价,这是当前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最值得商榷的问题。可持续发展评价大都采用状态指标,在状态指标基础上所得到的评价结果理应为发展水平,而不应理解为可持续发展(性)。当然,可持续发展评价不排除使用状态指标,但关键要注意状态指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联系,否则很难达到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目的。
(二)可持续发展评价结论缺乏说服力
可持续发展评价大多数是基于状态指标展开的,特别是在进行不同区域间可持续发展评价排序时常采用以下技术路线,具体概括为:首先以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给出各指标的理想状态值作为参照标准,测度评价对象各指标值接近参照标准的程度,进而得到各指标的价值判断,最后通过对各指标价值判断集结得出评价结论。值得指出的是,基于评价时点状态与理想状态比较得到的评价结论,并不能真实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下面通过说明性的例子加以分析论证。
假设某两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排序问题,其评价指标为X、Y,令(X0,Y0)代表指标理想值,(X1,Y1)、(X2,Y2)代表区域1、区域2的实际指标值。图1中给出区域1、区域2的实际指标值以及指标理想值的坐标,图1中(X0,Y0)与(X1,Y1)之间的虚线,(X0,Y0)与(X2,Y2)之间的虚线分别描述了两个区域与理想状态之间的距离,从中可以看出(X2,Y2)比(X1,Y1)更接近(X0,Y0),所以区域2所得综合评价值应该高于区域1,进而得出区域2的可持续发展(性)优于区域1的结论。稍加分析不难发现上述结论是缺乏说服力的,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设定评价指标理想状态并将其作为评价的参照标准缺乏科学性,因为许多指标比如人均寿命,人均收入水平等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很难有什么绝对的理想状态;第二,以理想状态作为参照标准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将其理解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过于牵强,因为发展应该理解为在已有状态基础上向更高水平的运动或转移的动态过程,而依据所谓理想状态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只是静态反映评价对象接近理想状态的程度,而不能反映可持续发展(性)。
下面结合某两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例子做进一步分析。限于篇幅这里仅列出部分评价指标的理想值,城市A和城市B部分指标的实际值,假定各指标权重相等均为0.2,如表1所示。进一步假定城市A各项指标达到理想值的80%,城市B各项指标值与理想值相等。很显然城市A和城市B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不同,对城市A而言其实要由当前状态向理想状态转移,而城市B则充其量是保持原有状态。按照目前评价方法,将各指标的实际值与理想值比较得到评价分数,然后对所得分数进行集结,通常是计算得分加权和,将其作为可持续发展指数,在本例中城市A和城市B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分别为0.8和1,据此得出城市B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比城市A好。显然此结论是值得商榷的,问题是所得到的指数能够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上述指数反映的是两个城市接近理想状态距离的大小,本质上反映了各自发展水平。所以,将这样的评价结论理解为可持续发展评价是缺乏说服力的。
(三)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冗余度
从目前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所包含的指标少则数十个,多则达到两百个以上。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CSD) 提出了一个包括人类生产活动、消费模式、社会各子系统状态特性的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框架,早期由134个指标组成,后来将指标的数量缩减为96个,其中核心指标有58。英国政府最早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有118个指标,后于2005年缩减为68个指标。诚然,较多的评价指标有利于全面反映可持续发展状况,但是指标数量过大也会有负面影响,比如会产生信息重复,增大评价信息搜集和处理负担等。此外,目前可持续发展评价大多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亦即通过计算指标价值判断的加权和得到可持续发展指数,而指标权重是和指标数量呈反向变化关系的,即指标数量越大则每个指标的平均权重就越小,比如评价指标体系包含100个指标,则每个指标的平均权重只有1%,特别是有些次要指标因权重将更小,其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也将无足轻重。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评价指标冗余度,是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之一。
四、解决问题的途径
从方法论的角度分析,系统评价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是建立在对评价对象已经发生状态的测度和描述基础之上,是对已发生事情的综合评估和总结,重在解决评价对象“现实状态是什么”的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目的是对一个区域或地区的“发展性”或者发展潜能或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其带有很强的面向“未来”的含义,评价的着眼点不是“现实状态”,而是未来发展性。因此,有必要考虑预测因素对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影响。
(一)基于评价指标时间序列的评价方法
可持续发展是在已有发展水平向下一个状态运动或转移的趋势,与其自身发展演进轨迹联系密切,因此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有必要引入预测因素,为此提出基于评价指标时间序列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评价时点指标状态值和指标预测值进行综合,反映可持续发展趋势。设yi(t)为评价对象的第i指标的时间序列,i=1,…,n,n为评价指标个数,βi为指标i的权重,且满足∑[DD(]n[]i=1[DD)]βi=1。设T为评价时点,评价步骤与计算公式如下:
步骤一,基于评价指标时间序列yi(t),i=1,…,n,预测n个指标在T+1时刻的值yi(T+1),i=1,…,n;具体的预测方法可以根据时间序列数据项的特点选择,如指数平滑法,移动平均法或者回归模型等。
步骤二,对各指标时间序列(包括预测值)进行规范化,即将指标时间序列的值都统一变换到(0,1)范围内。对于效益型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好),令:
(二)基于扩散指数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被广泛应用于经济景气监测与预警,扩散指数可以确定经济发展状态的转折点,其基本原理是基于预测指标变化的测度获得扩散指数,然后与事先设定的阈值比较,进而对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做出判断。通常将阈值设定为50%,当扩散指数超过50%,则认为经济进入发展阶段;当扩散指数低于50%,则认为经济进入衰退期;当扩散指数等于50%则认为发展没有变化。
扩散指数的原理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要求,可将其推广运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但是,简单地将扩散指数用于可持续发展评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原因在于仅以评价时点单一的扩散指数不足以反映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特征,需要通过与其它周期的扩散指数比较才能看出其发展趋势。例如在评价时点T,扩散指数为55%,而T-1,T-2时刻的扩散指数分别为40%、52%,据此可以看出评价对象处在上升阶段;反之若T-1,T-2时刻的扩散指数为60%、62%,则可以看出评价对象处在衰退阶段。故本文提出多阶段扩散指数综合评价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计算扩散指数。设yi(t)是评价指标,i=1,…,n,在评价时点T,分别计算T,(T-1),(T-2)时点指标值相对于上一时点的变化,用d1(t)表示指标值优于上一时点的指标数、d2(t)表示指标值等于上一时点的指标数、d3(t)表示劣于上一时点的指标数,t=T,(T-1),(T-2),对优于上一时点的指标赋予分数1,相等的赋予分数0.5,劣于的赋予分数0,用下式计算各个时点的扩散指数DI(t):
阶段1,DI(t)的值由50%向100%方向变化,则表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阶段2,DI(t)的值由100%向50%方向变化,则表明处在减速发展阶段;阶段3,DI(t)的值由50%向0%方向变化,则表明处在快速衰退阶段;阶段4,DI(t)的值由0%向50%方向变化,以较低速度衰退。比如,当扩散指数DI(t)为60%的时候,处在阶段1和阶段2显然意义不同,处在阶段1表明可持续发展处在上升期,而处在阶段2则具有下降的趋势。为了判断其处在上升或下降趋势,需要与DI(t-1),DI(t-2)进行比较。
(三)基于合成指数的可持发展评价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两个特征:一是发展的状态,其是一个区域在经济、社会等方面所达到的发展水平或程度;二是发展的可持续性,由当前状态向下一个状态转移的方向和可能性,其决定于资源、环境等因素对发展的承载力或者支撑力。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支撑条件是原因,发展状态是结果;从时间角度分析,支撑条件与发展状态相比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支撑条件较好的情况下,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比较好。可持续发展评价应该尽可能体现发展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合成指数的原理和方法与可持发展评价的上述要求有很好的契合度。
用合成指数评价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如下:首先,将可持续发展指标划分为同步指标与发展状态同步的指标,如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财政收入等;超前指标——超前于同步指标的指标,比如人均受教育年限、资源的丰裕程度、基础条件等等,这些指标具有超前性的特点。其次,分别计算两类指标的合成指数,超前指标合成指数反映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变动趋势,同步指标合成指数反映发展状态的优劣。最后,将超前合成指数和同步合成指数进行综合,得到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数。基于合成指数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如下:
设yij(t)为评价时刻t第j指标组的第i个指标,j=1,2分别代表超前指标组、同步指标组,i=1,2,…,kj,kj是第j指标组的指标个数。
(四)降低评价指标冗余度及其相关问题解决
评价指标筛选对评价方案的依赖性强,本文提出通过优化评价方案的设计降低评价指标冗余的思路,将降低评价指标冗余度的工作前移。值得指出的是,在笼统的或泛泛的意义上谈可持续发展,试图给出一个面面俱到的所谓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往往事与愿违,不仅无法准确表达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目的,而且使评价指标冗余度高。所谓优化评价方案,就是运用系统分析思想,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视角,界定评价内容的范围和方法。
1.转变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视角,由以往的偏重综合转向专业。即将一个复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分解为若干不同专业视角下的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指标体系构建,有效降低指标冗余度,也有利于明确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主题,提高评价的效用。目前,国际上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也呈现出专业分化趋势,如分别以生态学、经济学、或者社会政治为主导专业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可持续发展评价范围,有利于降低评价指标的冗余度。
2.密切结合可持续发展内涵设计评价方案。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不同,即使同一个区域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其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也是不同的。例如对于资源缺乏的区域,决定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资源的可获得性,因而可持发展评价方案设计应围绕资源及其相关问题展开,这样不仅可以突出重点,体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同时也不失降低评价指标冗余度的途径。
3.从可持续发展约束条件的角度设计评价方案。可持续发展体现在经济经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三个维度,通常对于一个具体区域而言,三个维度并不一定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通过系统分析找出约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维度和因素,在此基础上初步确定可持续发展指标集,再应用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指标精简和筛选,最后得到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这样的指标体系的目标指向清晰,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评价指标冗余度,而且获得的评价结果具有较高辅助决策价值。
4.从可持续发展驱动机制的角度设计评价方案,这是从区域系统构成要素之间因果关系角度进行评价方案优化的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明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依据目标——手段推理范式,理清区域系统因果驱动结构框架,再据此筛选和确定评价指标,这也是有效降低指标冗余和提高评价效用的思路。
5.综合运用相关技术,降低指标筛选的主观性。在评价实践中,人们往往面对的不是评价指标短缺问题,而是指标选择困境问题,即可行指标数量巨大,且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和信息重复,完全依赖人的主观判断选择指标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优化评价方案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AHP)、统计分析、粗糙集理论、贡献率测度等相关方法,适当弱化筛选指标的主观性,达到既能降低指标冗余又能够满足评价的实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Reena Shah ,CSD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activities,Divis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New York ,31 March 2004.
[2] OECD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 Core Set of Indicators for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Reviews: A Synthesis Report by the Group on the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Environment Monograph 83; Paris: OECD). 1993
[3] United Nations, Indicator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uidelines and Methodologies, Third Edition, Copyright?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October 2007.
[4] 李锋,刘旭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07,27(11).
[5] 苏振民,林炳耀.城市可持续发展度及其相态的量化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1).
[6] 张丽君.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设的国际进展[J].国土资源情报,2004(4).
[7] 刘玉.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态势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3(7).
[8] 李金海,刘辉,赵峻岭.评价方法论研究综述[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2).
[9] 王黎明,冯仁国,杨燕风.区域可持续发展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及降维模型研究 ———以中国省级区域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01,16(6).
[10]王庆.基于“熵定律”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n Eval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HAI Xiao-qing
(School of Business,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Beijing 100088,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s the eval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valuation, discusses the framework and the way of improving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and discusses how to reduce the evaluation index redundancy and its related problems.
Key word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index; evaluation model; system analysis
(责任编辑:关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