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气神兼修共养

2012-04-29 00:44张彩琴
健身气功 2012年2期
关键词:收腹上体两臂

张彩琴

健身气功·十二段锦集按摩、导引、观想等传统气功方法为一体,具有“意形相随、动息相合,动静相间、形神共养,强调伸展、注重按摩”的特点。习练者于功法演练中正身端坐,体态庄严、姿势优美、舒展圆活,犹如一幅精美华贵、连绵不断的画卷,令人不知不觉进入形气神合一的练功状态。本文仅属个人练功体验,有关动作中的一些感受,均来源于清净之心,是习练中实际生发的,并不需要大脑想象。只要长期坚持练功,自然而然会有诸多练功体验,切勿有意感觉,或有意模访。健身气功三调的核心是调心,目的是要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若大脑用于故意体会,反而扰乱了心神,不利于进入入静状态,进而影响到健身养生功效。

正形调息安神——预备势

两脚并步站立,两膝微曲,两臂自然垂于体侧,打开肩胛骨,两肩随即下沉,并带动全身放松。呼吸自然,面带微笑,排除杂念,大脑轻松明快,自然而然进入身心合一的状态。站桩时间虽然很短,不到1分钟,却是整个练功过程的基础,能够帮助我们在功法动作习练时,很快进入形气神协调统一的入静状态。缓缓屈膝下蹲,两手五指头撑地,内劲贯注掌心及十指;正身盘坐,两掌扶于两膝内侧,调整呼吸,身心松静自然,面容安详,神态自若。

物我两忘——冥心握固

意到十指,以手指领动两臂外旋向斜上方缓缓举起,即稍节起、中节随、根节追。手臂有托物之意,促使动作柔和舒缓圆满完成。两臂上举及两掌下按时,立项竖脊,百会产生轻微上顶之劲,注意这种上顶非头向上顶产生的蛮力,也不是假想中的上顶之力;两手握固置于两膝内侧,两眼垂帘,端正身型,肩胛骨渐渐松开、拉伸,带动两肩微沉,同时松腹松腰,脊柱节节松开,胸部虚含松空,心胸顿然开阔,胸怀坦荡。此时,脑无所想,心无所忧,呼吸之气直达丹田,气机开始宣发,形气神逐渐协调统一,有助于达到“物我两忘”入静状态。冥心握固可起到静心、养性、消除烦劳、平抑上逆的肝气、调理心肺、中和全身气血,使人心情舒畅等养生功效。

固齿聪耳明目——叩齿鸣鼓

两臂内旋向体侧平举,与肩同高时,肩胛螺旋式向两侧打开,带动两臂外旋,推动内气由肩胛经肩、肘、腕直达十指尖,利于打通手三阴三阳经之井穴;两臂缓慢屈肘,意在两手中指,内劲直达中指尖,掩实耳孔;叩齿时意念以及听觉全都在齿,但不可用意太重,大脑不必太过关注,似听非听,心中明了正在叩齿即可;两手心按实耳孔,用食指弹击后脑风池穴周围,声音通过头盖骨直达听觉神经,因此,听起来有如洪钟,感觉从体内发出,声音似乎很大,却不震动心胸,所以并不让人烦躁,渐渐地身心完全置于沉稳的弹击声中,不经意间,整个人被浑厚而富有穿透力的鸣鼓之声包围着,身心与声音融合,令人脑清目明;两掌水平收回至腹前,手掌如浮于缓慢流淌的小溪水上,使人心旷神怡。

伸展撼拔——微撼天柱

上体左转,两臂内旋平举过程中,内气引发的内劲柔和地作用于手掌或臂膀,有时感觉到一股上推之力,或感觉到有股轻微的下拉之力。练功中掌心的内气阻力体会最多,也是每个练功者在漫长的练功历程中最先感知到的,如下按时,有按浮球之感,上举时,有托物之意等都是手掌运动时感知到的阻力。对这种阻力的感知由明净之心自然而发,并非有意感觉,要听之任之、存而不感,不执著于这种意境,心中明了即可,正如天空中飘浮的一朵白云,来无影去无踪,任其自然而然生发和消逝;两掌轻轻地合于小腹前,两手五指分别虚掩两掌心,形成一个中空的小空间;头向左转,两掌向右移至右大腿内侧的过程中,鼓荡于掌心的气血似乎欲拉住两掌前行,促使转头移掌的动作柔和连贯地完成;左肩下沉,左掌根均匀而缓慢地向下压右掌五指,同时下颏持续向上用力,使得抬头匀速而不间断地进行,整个脊柱有伸展、抻拉、撼拔之感。抬头中,意在大椎穴,有利于疏通督脉,进而促进手足三阳经气血运行。

屈伸导引——掌抱昆仑

上体左转45度,打开肩、肘,右背俞穴周围有空困感;上体右倾压缩右肋并促使左胁肋部抻拉,目视肘尖,左边肝、胆俞穴等处有空困感,利于疏通肝经、胆经,起到舒肝利胆的作用;上体转正后,头向上抬起,使颈部有抻拉之感,利于疏通任脉;向前合肘,两掌抱头下按,意在大椎穴。上体左右扭转、侧倾竖直,手臂上举下落以及头上抬下按等动作的屈伸变化,起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的作用。

点揉按摩——摇转辘轳

单摇:以腰带动上体右转,将力传到左肩,左肩膀顺势下塌并前送,力达腕部,左腕缓缓上翘,同时缓慢地呼气松腹落肛形成一股下压之势,有种松腹落肛产生的松沉之力,牵引肩膀下塌及身体侧倾的感觉,转腰、沉肩、松腹三力被内劲推动浑然一体;以腰带动上体左转、立起,屈腕上提,及缓缓地吸气收腹提肛,催动下塌的左肩上升。上体左右旋转、侧倾立起及手臂摇转、起伏连绵不断,促使腰后五指根节点按之力随之发生轻重变化,柔缓地点揉肾俞穴以及周围穴位。随着身体缓缓侧倾,点按之力由小指根节向食指根节依次传递,食指根节点按之力慢慢地加重加大,小臂前伸到位后,力达到最大,随着上体立起,食指根节点按之力渐渐变轻、消失,最终传递至小指根节。

双摇:随着双肩绕动圆活连贯地进行,食指根节缓慢柔和地点揉肾俞穴,提肩时加重点按力度,向前合肩沉肩中,力由食指根节传递至小指根节,展肩扩胸时,通过绕动拳面将力再传给食指根节。

交叉摇:抬肘落肘注意力放在后臂,回环旋转,配合呼吸吐纳,气势连绵。充分展、抬两臂时,背部俞穴,有空困感,有利于激发俞穴,进而疏通膀胱经。

形气神兼修——托天按顶

十指交叉,两臂内旋,翻掌时吸气收腹提肛。借助传递过来的收腹吸气之力,提肛紧随其后,提肛收腹之力犹如轻快的小河流水经膝盖注入脚腕,膝关节随之挺直,脚面开始下按并渐渐地绷平。以上动作随着两臂缓慢上托,柔缓地进行。两臂伸直及收腹提肛、脚面绷平同时到位;掌心下翻时开始缓缓呼气松腹落肛,同时放松绷紧的脚面。随着两掌下落,气息缓缓地吐出,腰腹部慢慢地放松,脚尖逐渐回勾,两肩随之下沉,似有内劲缓慢地推动肛门一点点回落。两掌上托或下落的过程中,处于虚领顶劲的状态,在心境虚静、豁然无物中,不但可疏通头部经络,增加气血供给,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营养,并对手三阳三阴经也起到一定的疏导作用,有利于全身气机的宣发,达到形气兼修,形神共养的健身养生功效。托天按顶一紧一松,一吸一呼,起到调理三焦的作用。

畅通任督——俯身攀足

两手回搬,下颏主动向上用力促使头慢慢抬起来,同时吸气收腹提肛,可刺激任脉;头转正过程中,均匀地呼气松腹落肛;两腿与腰脊保持抻拉姿势不变,下颏尽力内收,抻拉项部,同时吸气收腹提肛,有利于疏通督脉;颈部放松、两手松开的过程中,呼气松腹落肛。

温通肾俞——背摩精门

上体前俯,两掌向体侧平摆,腰部发力带动上体缓慢立起,并将力传导至两肩,肩胛随即向后向下转动以使两臂外旋,两掌弧形前摆成前平举,两臂屈肘合掌于胸前,以上动作一气呵成,浑然一体;搓手动作完成后,随着两手贴腹部两侧向后摩运至后腰处向下摩运时,掌根用力,向上摩运时,手指用力,掌心含空,上轻下重,速度适中,以达温通肾俞、补肾益气的效果。

动息相合——前抚脘腹

背摩精门使得两掌发热,气血充畅鼓荡,有助于前抚脘腹动作功效的提高。力在掌根顺腹前向下摩运,同时缓慢呼气松腹落肛,由于肚腹外鼓,用掌根向下摩运感觉很自然;力在小指一侧贴腹向两侧摩运,同时吸气收腹提肛。反方向,十指前端用力,贴腹前向上摩运,同时缓缓吸气收腹提肛,由于吸气时,腹部内凹,用十指向上摩运会感觉很自然;由两侧向下摩运时力在掌根,同时呼气松腹落肛。要求练习时动作与呼吸要协调配合,并强调动作要匀柔慢连,从而与气息匀细深长地出入相应。柔和缓慢、匀速连贯的动作有利于呼吸达到细、匀、深、长。

动静相间——温煦脐轮

两掌叠于肚脐处,左掌含空在内,右掌轻贴左掌背,两眼垂帘。立身中正,百会虚领,有微微上顶之感。打开肩胛骨带动两肩下沉,松腰敛臀沉髋,意守肚脐——神阙穴,有意无意,似守非守。掌心与神阙穴周围气血相接,融归为一,从而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调节阴阳平衡的作用。这是因为:劳宫穴属心包经,肚脐正对命门,命门属肾的功能,有了一定功底后,练功中丹田与命门之气逐渐融通。所以劳宫穴对准肚脐,同时意守脐轮,可养气安神、固本培元,起到心肾相交的作用。在静养中逐渐使大脑旷然无思虑,心中寂然无忧患,体内真气显发,胸部虚空,丹田之气充实通畅,与命门之气沟通,脐轮自然产生温热感,不经意间进入“吐惟绵绵,纳惟细细”顺腹式呼吸的养气状态。

两掌做顺时针摩腹,摩运从左边开始,力由左掌根而发,经左小指外侧传递到右掌根,右掌根柔和缓慢地传递式揉按左手无名、中指、食指前端,再通过右掌拇指直接揉按左拇指,并经左手拇指外侧掌再传递给左掌根。摩运中劳宫穴对准肚脐位置不变,以无间断波浪涌动式揉按的方式均匀舒缓地进行。

此式两眼垂帘,两掌含空叠于肚脐处的静态,并不仅仅是身体处于不动状态,而是外静内动,强调表层意识、深层意识的训练。即身体的外部形态表现为安静不动,大脑(即表层意识)须进入休息状态(即断灭杂念),不经意间,心中(即深层意识)恰似点燃了一盏明灯,照耀着体内的气血按一定规则自然而然有序地运行。静态过后的摩腹,使得被唤醒的深层意识,回归于我们的身体,使清净空灵之心与摩运动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即动与静结合,以契入“将养其神,和弱其气,平夷其形,而与道浮沉俯仰”的养生之道。

返观内视——摇身晃海

两掌缓慢分开前伸扶于膝上,两眼垂帘,返观内视“海底”——会阴穴。随着上体圆活连贯地摇晃,小腹部自然形成一团旋转之气。根据每次练功时入静程度不同,转动的丹田内气会发生大小强弱变化。内视“海底”配合“摇身晃海”,利于疏通任督二脉,引气归元,调和周身气血。

意形相随——鼓漱吞津

两臂屈肘、两掌回收接近肚脐时握固,落于大腿根部。动作圆活连贯,气势连绵,心境清朗,无物缠缚,三焦畅通,气沉丹田,大有临危不惧、处变不惊、安如泰山之气魄;唇口轻闭,舌尖在口腔中搅动、鼓漱时,要意想口内生满津液;缓缓吐气、吞咽过程中,用意念将津液送至丹田,有股气息犹如涓涓细流直入丹田。舌头搅动、鼓漱时配合意念,以及吞咽过程中配合意念等意形相随的动作,起到消食化瘀、解除疲劳、延缓衰老、增进健康的作用,尤其随着津液意送丹田,调动激发了丹田内气,进而促进气血运行,灌溉五脏,营养周身。

形气神共养——收势

两拳收至腰间,同时吸气收腹提肛、展肩扩胸,随之闭气。闭气过程中,两腕在胸前交叉稍用力前撑,背向后靠,动作略停。闭气时吸入的一部分气体由胸部及丹田自然消散,因而并不觉得憋闷;随着两拳变掌下落,同时伴随呼气松腹落肛缓缓进行,全身细胞传导式倏地放松,好像忽地卸掉了人生重负,心意安然自在。

两掌向体前45度斜上方托起,心胸开阔,心与意豁然贯通,两掌下按,扶于膝关节内侧,周身鼓荡之气渐渐平息,沉归于丹田,中和之气贯输全身;左脚收于右脚内侧成并步站立,心境恬静安然,恢复常态。

猜你喜欢
收腹上体两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常练呼吸保健操
瘦肚子的走路法
瘦肚子的走路法
少林后天罗汉功十八势(三)
剖腹产后多久可以使用收腹带
“坐旋”健身法
TDJ-2000型减速顶拆卸上体的更新改造
预防肌肉萎缩健身法
用好产后收腹带
家庭体操十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