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磊
[摘要]黑龙江民族预科物理教学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新教改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一线教师应不断推进教学改革,突出课程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黑龙江民族预科物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45-02
高校的双语教学开辟了将外语学以致用的途径。双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并不理想。本文通过对几所高校双语教学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数学专业双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探讨了专业培养中双语教学的四方面关键问题: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体系、政策支持。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
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双语教学”的定义是: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1](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学科的教学。)具体可理解为:在使用母语教学的同时,不同程度地使用某一种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言进行教学。广义上讲是用两种语言教育,狭义上讲是用第二语言或外语传授教育。[2]可见,双语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 而不是学习外语和专业词汇。
二、数学专业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从数学专业特点和专业发展需要考虑,结合对教师和学生的调查走访,分析总结出数学专业双语教学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一)对双语教学的错误认识
授课中,教师和学生需一定精力去熟悉数学专业词汇,这往往导致教师和学生无形中将双语课程当做外语课程的延伸。
(二)双语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指标过于机械,注重量(一刀切)而忽略了质
例如:片面地要求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和各专业的双语课程比例,规定教师授课使用外语的比例等。这些做法都没有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师资力量、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外语水平、学校激励政策等因素。数学专业课理论性强、抽象,学生专业基础薄弱或外语水平较低,开双语课程难度就很大。双语课程沿用原来相应课程的学时和学分,很不合理——双语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相对较多的时间、精力和努力。还有很多学校对双语教师激励政策不力,从而导致教师不愿上甚至敌视双语课程(备课量大,但工作量体现不足;教学效果不佳,费力不讨好),这些都阻碍了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师资力量薄弱,双语教师举步维艰
数学专业的双语教师,应该是主修数学专业且有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或经过至少半年的双语教学培训或有出国留学经历的人,但事实上符合这些要求的教师并不多,更多的教师是被迫上岗的。这源于过于严格的“一刀切”管理制度和教师进修学习机会的相对短缺(时间短,机会少)。
(四)国内外教材要求不统一
双语教学大多使用国外的原版教材。但各国教材都是根据其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编写的,对同一学科的教学要求往往不同,教材编写的结构体系、侧重点及深浅度等也有差异,所以一律采用原版教材很不合理。
(五)双语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
有的双语课程难度较大,不适合双语教学;有些专业分别在大学二年级和四年级各开一门双语课,这是对学生精力的巨大浪费。
三、数学专业双语教学的规划与实践
在《复变函数》课程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从教和学两方面来激发教师和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兴趣,营造浓厚的双语教学氛围。
(一)培养目标要切合实际
考虑到数学专业课程相对抽象、学生整体英语水平不高、师资缺乏等因素,我们认为培养目标必须切合实际,否则曲高和寡,双语教学必定成为空架子。目前数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退一步定为:1.使学生获取数学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表述能力(数学概念、数学计算及论证过程的英文表达);2.拓宽学生学习和交流空间,培养学生国际化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设置要具有连续性和科学性
语言是在连续使用中得到提高或保持不退化的,所以双语课程的开设必须具有连贯性,要保证在连续的五六个学期中每学期至少开设一门双语课程。因数学课程相对抽象,所以开双语课之前要先开专业英语课程作为基础,同时双语课程要在原学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时(先开的课程多增, 后开的课程少增),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保证教学效果。
(三)教学管理体系要灵活得当
客观来讲,双语教学无法一步到位。要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在管理上必须以人为本,创造宽松环境,营造双语氛围。
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选择双语授课模式及教师。另外,双语课程要在原学时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学分,调动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兴趣。
创造宽松环境,鼓励教师改革创新。降低双语教师资格标准,壮大双语教师队伍,增加双语课程,并且鼓励其他教师敢于用外语进行教学活动,营造浓厚的双语教学氛围。同时选派教师去培养和深造,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基础直接影响着双语教学效果,所以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教学:逐步增加授课语言和板书的外语使用比例,逐步加快授课速度、加大知识容量。这样才能保证双语教学不流于形式,保证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正常学习和掌握,使学生真正接受双语教学。
在教材的选择上,尽量选用高质量的外文原版教材,同时在教学中辅以中文教材作为参考。但考虑到国内外教材的各种差异,不能要求一律采用外文原版教材,应积极鼓励编写符合实际需求的外文教材及教辅材料。
(四)政策支持
学校对双语教学应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在教师培养、教辅材料编写等方面给予经费支持,提高双语课程酬金标准(为其他课程的1.8~2.5倍)。另外,学校要为双语课程的学生提供相关书籍、资料及网上查阅资料的条件。
我们必须遵循人的认知规律,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脚踏实地地探讨在高校数学专业中开展双语教学的客观规律和有效途径,真正搞好数学专业双语教学。
[参考文献]
[1]Jack Richards. Longman Dictionary of Applied Linguistics[M]. Longman Group Limited, 1985.
[2]王斌华.双语教学实践谈——从国际比较中思考定位[J].
上海教育研究,2004,(4):13.
[3]王修鲁.高校自考生的特点及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3):86-87.
[4]罗建河,吉苑辉.学历歧视与成人教育的信誉危机[J].成人教育,2011,(4):39-40.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