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乐宁
[摘要]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这种教学环境下,高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为高校教改工作的开展和完善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改教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48-02
近几年,教育改革不断加强力度,高校的教学管理理念也在逐渐改变,教师的角色转变也在加速,从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我们应该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结合现代教学方式,把多样性、实用性、创造性进行统一。我们的教学重心也应该从单一的只看重学生的成绩,转移到以教授基本课堂知识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为重心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一、高校教改在网络环境下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网络信息时代,如果我们还只依靠有限的书籍来获取所需知识的话,我们能获得的信息量是相当有限的,而且这种方法效率低下、即时性相当差。因此,身为大学教师,我们应该熟练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相关技术,用网络信息技术现代化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丰富性以及能力。在如何学习的问题上,我们有多重平台和途径可以选择。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一种方式,就是在各大高校的校园网站以及各省教育厅等相关机构的网站上开设精品课程展示,这个平台为教师的直接交流学习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利于互相借鉴与学习,这对培养和提升我们高校教师的整体教学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教学角色的转变:从执行者到评说者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都会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活动,但是现代的教育方针要求我们还要即时进行课后评价。这主要是针对我们以前总是以成绩作为评估的标准,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逐渐失去了个性发展和培养的机会以及能力。所以我们现代的教学评价不仅仅要求学生们在基本知识上有所了解与发展,而且扩充了许多新的指标,比如交际能力、创新能力、适应能力等。这些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他们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确定优势发展方向。在评价方式上,也要走多元化方向,既要重视量的评价,也要重视质的评价。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础,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与此同时,老师还要学会总结和评估,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教学方法。
三、教学角色的转变:从实施者到教学设计者
为了顺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在教材使用上要具有时代性、实用性、针对性和突出性等特点。为了突出这些特点,我们应该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等设计和编写上,更多地让教师参与其中。因为他们长期工作在教育一线,手中掌握了即时的教育信息,可以把实际情况及时地反应给相关专家和学者们,这样在编写和设计上就更能符合教学实际要求。这种角色的变化让教师变成了教材开发和设计的主体。校本课程的出现更有利于发挥学校的自身特点。在这一部分,属于学校自主开发,国家只做范围指导,具体内容与情况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编写和设计。这就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时效性。
四、教学角色的转变:从授业者到研究者
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搞好教学活动,与此同时,还要做好课程开发设计。现代教育改革要求教育活动要走出课堂,在实际中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开拓他们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要更好地将有地域特色的教育教学方式,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美国的课程理论专家麓瓦布就呼吁过“教师应成为课程探究者”,英国的斯坦豪斯断言“教师即研究者”,德国的“课程过程的教师中心模式”也倡导教师应该“不断成为主体”的思想。教师应始终处于学科教学研究的前沿,成为教学活动的研究者。
五、高校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应对对策
(一)教师教改形势下的压力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步步深入,学校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和考评制度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例如学校为检查教师的日常教学的课堂效果而开展的听课制度,为探讨教学模式而进行的教研活动,教师评职,学生评教等。另外,学校为鼓励老师们多出研究成果,设立了各种科研成果奖。这些评价结果都是要记入老师的考评成绩中的,在一定时期内学校会根据考评成绩来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使其依次竞争上岗。如果教师没有获得上岗资格,就要进行待岗学习,最糟糕的结果是被直接淘汰。
(二)对策
教师在寻找减压方法之前,首先要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压力来源,然后才能用适当的方法寻求突破和创新。高校教师在正式任职前,都是要经过岗前培训的,这是为了培养老师的职业素养,也是提高教师能力和认知水平的一个平台。教师们要用联系、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我们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要审时度势,时刻关注教育发展动态,这样教师才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补充自己的能量,而不是坐以待毙,从而达到从经验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重要目标。
压力可以给个体带来一定的动力,但是过多的压力会成为个体越来越重的负担。所以,自我调节是至关重要的。人都会受到自己意识的支配,所以自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个体的行为和结果。教师们在教改上应该积极主动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经验,虚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建议。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师既要从别人身上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优点,又要学会将自己分阶段考察,总结经验教训,给自己设定发展规划,在不断进步中,感受到成就感和归属感。教师们还要多参加社交活动,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多与同事交流学习,分享教学经验,放松自己的心情等。总之,一个会自我调节的人,就会一直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
近几年,教育改革的风头越来越盛,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肯定会迎来新的春天。高校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关乎我国人才战略计划的实施。在这其中,教师是主要的改革承担者,他们肩负着整个民族的希望。我们也应该明白,没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培养出一大批一流人才的。我们对人才的划分,不能只依靠成绩,而要看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对我们教师队伍的严格要求,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教学改革成功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渊.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2-23.
[2]周雪梅.论网络教学环境下教师角色的转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139-140.
[3]林永柏.浅谈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及其养成[J].教育与职业,2008,(9):121-122.
[4]李长印.试析新世纪历史教学方法转变与教师角色转化的内在关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3(2):39-42.
[5]杨琼,刘风娥,任郑莲.高校教职工生活怎么样[J].2005,(5):62-64.
[6]潘涌.论创新教育与教师角色转换[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9,(2):1-4.
[责任编辑: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