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名标 彭德红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层面积极配合。对高职学生自主创业支持体系的探索与构建是对创业教育研究的扩充完善。应从政策支持、创业教育支持、资金支持等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进行创业支持。若高职学生在创业的不同阶段都能得到这三方面系统的支持,会大大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成为社会的有力竞争者。
[关键词]高职学生创业创业支持体系政策支持教育支持资金支持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91-02
我国著名的“创业教父”贾少华教授曾说过,创业能力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即老板是在亲身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而不是在教室听教师讲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可以说,没有学生的“做”,没有学生的“练”,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在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给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创业支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高校、家庭各层面的参与。笔者从政策支持、教育支持、资金支持等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创业支持体系进行了分析,旨在不断完善和健全创业教育支持体系,给高职学生的创业实践提供帮助。
一、政策支持
(一)政府政策支持
政府必须成立真正能够促进学生创业的、负责任的、高效率的创业咨询指导机构,出台真正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平台体系。
1.营造良好的氛围
各级政府应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让社会慢慢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产生认可,在注册公司、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方面降低门槛、简化流程。[1]
2.提供各种融资服务
创业资金的来源一直是大学生创业的一个最棘手的困难,可以制定相关的融资政策,包括贷款担保政策,发动企业家设立创业基金等。
3.加强创业基地建设
学生创业需要办公场地的支持。据调查, 6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提供创业场所”是创业成功的第一选择。可见,在房价日益上升、寸土寸金的城市,创业场地对创业起步者的扶持非常重要。
4.咨询指导
政府应组建创业专家咨询团,对缺乏创业经验的学生团队和个人提供创业策划、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指导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二)学校政策支持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帮助他们提升创业基本理论和创业实践经验。
1.创业氛围方面的政策
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教育,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包括创业专题讲座、创业讲坛、创业教育沙龙、创业计划大赛等。创设情感与舆论的氛围,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转换学业就业择业观念、激发学生创业意识和热情的作用。此外,还要树立创业典型,努力营造活跃的创业文化和氛围。
2.学生管理方面的政策[2]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专业知识,按常理,全身心投入创业活动是与之相悖的。由于有家庭、工作的压力,很少会有学生抛弃专业去创业,因此,必须解决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在教学管理上,可以实行弹性学分制和替代学分制,允许创业学生“休学创业”、“延期毕业”、“提前毕业”、“课程替代”。清华大学曾推出“休学创业”的举措,允许一些对某项目特别有兴趣的学生保留学籍出去创业。武汉大学曾出台“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两年”的政策。江苏理工大学工商学院曾规定:只要在8年内修满规定的学分,学生随时都可以申请毕业。义乌工商学院出台了替代学分制,创业学生可以依据创业绩效替代部分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以外的课程的学分。这些举措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了创业与学业之间的矛盾,消除了创业学生在学业上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们还要建立相应的评估考核体系,对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项目、创业资质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考核,以确定其是否真正可以享受“休学创业”、“提前毕业”、“课程替代”的资格,最大限度地对创业学生负责,以免上述鼓励政策产生负面影响。
3.创业社团方面的政策
每所高校均有众多的学生社团,我们要把学生社团作为提高学生技能的有效载体,通过各种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鼓励学生自发组织各种具有专业性、技能性,与专业创业相关的社团组织,如“电子商务爱好者协会”、“淘宝联合会”、“创业俱乐部”等。同时,要经常对这些社团进行指导和监管。
二、教育支持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把创业教育提到与专业教育同等的地位,导致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形成较大落差。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纳入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体系之中,缺乏系统性,也未与学科专业教育形成有机联系。创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理念和创业意识,而不仅仅是扶持学生创办企业。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形成一个较系统、较全面的创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学分方面
我们应该将创业课程体系纳入正常的学分管理,每门创业课程均要有一定的学分。其中,创业理念课程应以必修课为主,主要面向大一、大二学生。后续的创业技能和实践课程则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主要面向大三学生。另外,还需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开设与专业创业有关的创业指导课程,想方设法把专业技能和创业项目结合起来,增加学生创业的兴趣和信心,同时促进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创业成功率。
(二)课程内容方面
应根据创业成长规律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并重视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大一主要进行创业思维训练。开设职业(创业)生涯规划设计、电子商务实务、网络营销技巧、网店装修技巧等创业类课程,在鼓励学生学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启蒙其创业思维,进行电子商务创业实践。大二主要进行创业行为训练。开设调研与统计、市场营销策划、推销与谈判、公司管理实务等创业类课程,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做好电子商务创业的同时,开始对实体创业模式产生一定的认知。大三主要进行综合创业、岗位创业训练。开设实体创业计划书编写、公司注册流程与实务、商标注册与专利申请实务、公司注册与成立、公司管理实务、公司运作与上市等实践性创业课程,让学生在从事电子商务淘宝创业的过程中,编写实体创业计划书、熟悉实体公司注册的流程,学会注册商标、申请专利、注册公司,以及学习公司管理、运作和提升的相关知识,为以后从事实体创业甚至专业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辅助创业教育方面
辅助创业教育就是在创业课程之外的其他形式的创业教育活动。
1.整合各种资源
我们可以发挥、培育校友文化,把一些优秀的校友资源整合起来,为在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帮助。也可以利用在校学生自身,将对创业感兴趣的不同专业学生以志愿者的身份纳入创业教育组织,用其自身的知识专长为其他同学提供财务、管理、人事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尽管搭建创业教育组织的形式手段不一,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个长效的高职学生创业辅助教育机制。[3]
2.成立创业指导中心
创业教育的支持有赖于多方面资源的调动和整合,在高校里设立专门的机构(如创业指导中心)运作学生创业。该机构的功能主要是制订创业教育课程计划、创业教育研究计划,开展多样的辅助教育计划以及筹集资金等。该机构也可以分设不同的部门,分别管理创业教育课程、创业辅助活动、创业咨询指导、创业科研等事务。
三、资金支持
调查发现,资金不足是高职学生创业的第一大困难,也是高职学生在创业起步阶段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大学生社会关系单一,较难得到家庭、亲戚、朋友之外的资金支持,很多创业学生的创业资金来自家庭,这无形中给学生创业带来了压力。因此,我们有必要考虑给创业学生提供各方面的资金支持。[4]
(一)政府资金支持
政府资金支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要出台减税制度,尽量减免一些税收;另一方面要给创业学生提供贷款服务,如“种子基金”、“创业基金”支持。国外有一些典型案例,如英国1983年出台《企业扩展计划》,对中小企业投资高技术活动的给予税收优惠,对创办小企业的免征60%的投资税、 100%的资本税,公司税降为30%,印花税降为1%,起征点提高到3万英镑,并取消投资收入附加税。[5]要推动高职学生创业,政府应尽快提供资金支持。
(二)学校资金支持
学校要尽力为创业学生设立创业基金,给创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原始资金支持。可以联合政府机构共同拿出创业基金,也可以争取企业家捐款、投资。
“穷则思变”是创业行为的动力,“甘于平凡”是创业起步的基础,“吃苦耐劳”是创业成功的保障,“务实肯干”是创业智慧的来源。若高职学生在创业的不同阶段都能得到系统的帮助,加上自身的努力,必将大大提高创业率,增强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成为社会的有力竞争者。
[参考文献]
[1]童话.上海市高职学生科技创业政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
[2]赵明.上海高校高职学生创业支持体系研究——基于上海部分高校的实证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崔万珍.高职学生创业支持系统的构建研究[J].中国高职学生就业,2008,(4):64-65.
[4]吴启运.我国高职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 科技创业月刊,2008,(3):32-33.
[5]李云芬,王海峰.构建高职就业与创业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J]. 中国科技教育,2007,(9):135-137.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