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秋
[摘要]土木工程测量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学生工程测量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新时代工程测量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工作之一。
[关键词]测量实验实验教学体系实践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95-02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教学是土木工程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培养工程测量实践动手能力、工程测量科研的开发能力、测量数据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有着测绘学理论课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也是培养工程测量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提高学生在工程测量实验方面的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成了培养工程测量应用人才的关键。
一、构建适时的合理的测量实验教学体系,为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工程测量应用型人才提供教学依据
近年来,学校对实验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改革。首先,转变“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改革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教学模式。其次,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探索实验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了课堂演示、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最终把实验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整体设计,建立与理论教学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具有创新性教育特色的测量学实验教学体系。[2]
(一)确定土木工程专业测量实验的培养目标
我校的土木工程测量实验的培养目标是为土木工程单位培养出具有土木工程测量理论专业知识、具有较强测量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线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确定了这一培养的目标,在构建实验体系时就不至于盲目,在知识涵盖方面,才能做到有系统的取舍。
(二)选择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教材
教材的选定是构建测量实验体系的重要一环,科学合理地选定测量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发展。一般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教学都应遵循接触性认知、理论渗透、认知实习、测量综合实习、生产实习实践的教学过程。因此,一本结合专业特点的由浅入深的教材,是培养测量应用型人才必备的导师。
(三)确定土木工程测量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实验能很好地将测量学的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它是培养测量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工作,没有测量实验的有效进行,就不能培养出好的测量应用型人才。我校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测量实验教学大纲,根据测量内容,科学合理地增加了测设方案设计、点平面位置的测设等具备设计性、综合性的试验项目。尽量在贴近实践工程中锻炼学生,提高学生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科学的土木工程测量实验评估体系
构建合理的测量实验教学评估体系,一方面应该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体现三者的统一,要有利于教师教、学生学,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得到认可。同时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大胆实践,营造一个敢于显示个性又相互尊重的气氛,使其在实验中养成耐心、严谨、求实、敬业等优良的素质。[3]另一方面要约束和监督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实验内容,引导和激励学生趋向培养的目标。对测量实验的评价,要从学生操作、实验理论考查及知识的运用入手,对学生进行“观、问、查”的评价,评价学生的测、绘、算的能力。
二、建立并完善测量实验室开放机制,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测量应用型人才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科学的文件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是建立和完善测量实验室开放制度的保障。实验室是学生实验的主要场所,其中包括实验中心、开放实验室、综合实验室等,这些场所是实验教学的主战场。[4]实行测量实验室的开放就是让有兴趣的学生有一个动手锻炼的场所,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可以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丰富自身的知识和能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测量实验室除满足附属理论教学的实验需求外,就只起到一个仓库保管的作用,设备不能得到有效的使用。测量实验室只有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有时间时想去就去,才是一个真正的学生自主实验的空间。紧闭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或定时随意的管理方法与学生日渐增长的实验知识的矛盾,强烈要求测量实验室进行改革。实行测量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是培养工程测量应用型人才必不可少的一环。
测量实验室是为测量实验教学管理,不断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而建立的。一个具有良好实验水平和上进的开放实验室,是理论联系实践,培养高素质测量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因此,学校为了让学生在专业培养上趋向目标,必须给予政策的支持,完善实验室开放的各方面制度,保证实验室在高水平环境下运作。
三、提高测量实验技术队伍的实践能力,为培养工程测量应用型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由于各高校学生数量和实验室的规模迅速扩大,实验技术队伍问题成为困扰实验室持续发展的凸显问题,亦成为制约高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的瓶颈。实验室技术队伍是由实验室技术人员组成的群体,因而实验队伍的建设终究要回归到如何提高个体的素质上来。实验室技术队伍是连接专业教学队伍与实验环境和实验资源的纽带与桥梁。强化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能够更充分地将现代先进技术应用到教学与科研中,为教学科研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技术、方法和手段的支持。[5]
测量实验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应付教学实验,按书本机械地教会学生使用经纬仪、水准仪和全站仪等设备,而没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是无法培养出高水平测量应用型人才的。要想给学生一个可持续的技术支持,必须不断对测量实验队伍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进行更新,特别是那些前沿技术(比如GPS等变形方面的应用),以适应培养测量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果学生是测量实验海洋中的一粟,那么测量实验队伍必须是能让那一粟漂浮的海洋。在测量实验中,如果实验老师本身都不能熟练掌握各类仪器设备的使用及相关知识,学生又怎能感受到良好的受教育氛围呢?测、绘、算是工程测量能力体现的三个方面,测量实验队伍只有具备较高的测量实验能力和强的测量实践能力,才能回答学生的专业问题,才能给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导向。
四、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坚信课程的建设离不开学术的沉淀的观点,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依托学科学术地位的背景,保证课程内容的先进性、实践性,保证实验教学的效果。[6]《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加强实践环节的教育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和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只有将测量实践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让工程实践来检验学生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我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立了校园测量一级导线控制网,提供了一些控制数据,并监督学生完成一些实践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一些基本的测量操作和概念,并掌握测量控制网的计算、评价方法等。部分专业学生根据要求被安置在远离学校的地方进行模拟野外的生产实践,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得到锻炼。
工程测量实践教学是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很强的教学,从经纬仪、水准仪及全站仪的使用到测量误差的产生、消除及预防,再到测量成果的形成分析,都不是简单的过程。仅仅通过附属理论教学或一个实验的证明是不足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境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内在动力。没有实际问题的发现及提出,就不会有科学实践的沉淀和结晶。
测量实验场所和测量实习基地的建立,让学生在一个敞开的、实际的实验环境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于测量实验来说,任何“温室式”或“保姆式”的培养,都只能让学生对工程测量实验停留在验证的结果上,活在理想数据中。
测量实验能力的培养是测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抓好学生工程测量实验技能的培养,提高其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新时代工程测量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不可或缺的核心工作之一。
[参考文献]
[1]江蕙.谈热学实验教学体系的合理构建[J].黔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3):77-80.
[2]邓琳,车娟.测量学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探索,2008,(8):33-34.
[3]花向红,汪志明,许才军,邹进贵.测绘工程实验教学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测绘工程,2008,13(2):14-15.
[4]万长建.微型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模式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1):207-209.
[5]涂宇清.研究型大学经济实验教学中心技术平台的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28(11):224-227.
[6]刘恩山.高校生物教学改革与教师观念的转变[J].生物学通报,2003,35(12):19-20.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