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关于教育公平的艰苦探索及其历史贡献

2012-04-29 00:44:03许秀群谢媚帆
大学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工农公平形式

许秀群 谢媚帆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教育公平的问题,为实现教育公平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针对我国教育情况的具体实际,中国共产党实行不同的对策对教育公平进行探索,对中国的教育事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2)02-0093-02

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这一重大战略。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教育公平的问题,它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努力奋斗的目标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一、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思想的来源

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其中最直接的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公平理论也是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第一次把公平观建立在科学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公平观。教育公平问题是社会公平问题的延伸,也是社会公平问题的具体表现。

二、中国共产党在教育公平问题上的艰苦探索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不同的对策,对教育公平问题进行了艰苦的探索。

(一) 关于受教育的群体

受教育群体的广泛性是衡量一个社会教育公平程度的重要标准。如果一个国家的受教育群体只限于小部分民众,则难以实现教育公平。

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出发,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认识到教育对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提倡要实现平民教育。在当时的社会,能够享有受教育权利的主要是社会的上层人物。平民教育的提出,为教育活动开辟了由社会上层移至社会下层的路径。受教育的群体也由之前狭隘的社会上层扩展到普通的人民大众,对教育的普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急需各方面的知识人才,尤其是具备劳动技能的专门人才。在这之前,工人农民群众没有受教育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后,他们终于翻身做主人,开始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工农群众的教育问题,确定了“为工农服务”的教育方针,把工农群众的扫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教育群体的侧重点放在工农群众的身上,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工农群众被排斥在教育之外的状况。

文革时期,中国各项事业遭到重大破坏,教育事业也遭到严重破坏。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复出,首先对教育战线进行拨乱反正并全面恢复教学秩序。其中一件大事就是恢复高考制度,从而使符合条件的知识青年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这是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教育公平方面最突出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受教育的群体范围更广。中国共产党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实施科教育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通过义务教育政策的实施和普及,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真正做到了教育的全民化。

事实证明,新中国成立至今,随着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探索,全民化教育发展不断加快。

(二)关于教育公平的理念

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公平追求探索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在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具体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早期,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倡导的是西方民主思想宣传的平民教育观。这种平民教育观反映了新文化运动所倡导的“科学”、“民主”精神,倡导把新知识、新思想传播到一般民众中去,提倡教育平等,保障平民教育。平民教育理念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关于教育公平的思想。

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初期的平民教育思想,把平民教育发展为工农教育。中国共产党从当时的工农劳苦大众的立场出发,维护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工农群众及其子女享有受教育的优先权,使工人、农民的教育地位得到提高。工农教育理念是通过群众路线的形式来扩大受教育群体,普及教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工农教育,对文化教育系统进行控制和改造,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重点培养工农出身的新型知识分子。当时的教育部党组书记钱俊瑞就明确指出教育的中心方针就是为工农服务。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工农教育理念更深化了工农群体受教育的重要性。

文革之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之后,在科学发展的指导下,“以人为本”的教育公平理念也逐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的功能和目标回归到人的身上,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人放在教育活动的第一位,充分重视人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教育公平追求的终极目标。

(三)关于教育的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丰富的教育形式对于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我国的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培养了许多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型人才,这跟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的艰苦探索是密不可分的。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不是执政党,没有决定国家教育形式的能力,因此,她通过一些有效的渠道和方式来实现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如演讲、出版进步书籍报刊等,向广大群众宣传科学文化知识和革命思想,还通过开办工人夜校、补习学校等组织对工人群体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抗日战争时期,为更好地为长期抗战作准备,中国共产党通过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等教育形式来发展民众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觉悟。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更多形式的教育活动,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教育基础上将教育分类别、分层次进行,如从普通教育到专业教育,从成人教育到正规教育等,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掌握了国家领导权,能更好地发展国家的教育事业,针对不同群体采取不同形式的教育,把教育公平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颁布新的学制,使工农子女通过基础教育的形式保证其受教育权利;青年和成年人通过补习教育继续学习专门的科学技术;通过工农速成中学、工农文化补习学校、机关干部业余学习活动、工农业余教育等形式提高工农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

进入21世纪,中国共产党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我国的教育事业推进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地位,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使中国人民享有更多更好的教育机会。通过义务教育的形式保护全国适龄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通过职业教育的形式使人人都能享受教育权和掌握知识技能,这是实现全面教育的主要形式;通过高等教育的形式为社会造就更多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的质量。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教育公平的探索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在对教育公平的探索中走过了一段艰苦曲折的过程。

三、中国共产党在教育公平方面的历史贡献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公平的发展道路中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正确把握了当今的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公平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公平思想,有力了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我国乃至世界教育公平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扩大受教育群体,实现全民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倡导平民教育,平民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就是全民教育。如今,我国通过义务教育,使全国的适龄儿童都免费享有受教育的机会。现在,不仅全体中国人民都有资格享受受教育的权利,而且国家还把受教育当做人们的义务强制执行。

(二)制定教育法律,保障教育公平

为了适应教育公平的发展及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受教育权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以往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教育发展的法律机制。以《宪法》为基础,以《教育法》为主体,以《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200多项专门法规和130多项地方法规政策为支撑的教育法律体系,为我国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丰富教育形式,形成终身教育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国民教育体系日趋成熟,终身教育体系也逐步建立,教育形式向多元化发展。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法制教育等各种各样的教育形式,不仅充分保障人民的受教育权利,也为人民提供内容丰富的教育,为更多人的发展提供服务。这不仅对实现教育公平产生积极作用,也为我国发展提供各方面的高素质人才,有利于社会发展。

教育公平是一个理想,也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是可以实现的。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保持着对教育公平不懈追求的理念,我们有信心克服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实现这个伟大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冯惠敏. 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思想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6-70.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 人民日报,2006-10-19(1).

[3]朱磊. 中国共产党教育公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 2007.10-31.

[4]胡坤华,余国源. 试论教育公平的实践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57.

[5]郭新和. 促进中国教育公平论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206-208.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工农公平形式
不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公平比较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