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的回顾与解析

2012-04-29 02:13:18杨昕沫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俄罗斯远东地区边境贸易黑龙江省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至今,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特别是俄远东地区的边贸交往历经三个阶段。1.“解冻”前后,中国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地区边贸结束了二十余年的停滞状态,开始复苏并走向发展。中苏双方都加快了边境口岸建设,而口岸的建设增进了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地区的经贸联系,也促进了两国边境地区的人员流动;边境贸易的兴盛拉动了黑龙江地区经济的发展。2.俄罗斯独立后,俄方商品进出口成本增加,以及中俄两国政府对双方边境贸易进行政策反思与调整,使得两国贸易,特别是边境贸易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短暂繁荣之后连续下滑,至1997年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贸易才出现回暖。3.进入新世纪,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联系不断加强,同时也出现许多新问题。首先,黑龙江省各口岸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其次,在促进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上,中国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俄罗斯的态度则略显消极;再次,“形象”问题对两国边境贸易关系乃至两国关系的影响日益明显。

关键词:黑龙江省;俄罗斯远东地区;边境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2-0172-04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确定了中俄两国黑龙江边境贸易的合法性,而早在17世纪中叶俄国将侵略触角伸入黑龙江流域时,沿岸双方的居民就已经开展了以物易物形式的小规模边境贸易。19世纪末,随着黑龙江、乌苏里江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边境贸易曾相当活跃。本文以中国改革开放作为起点,将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特别是俄远东地区的边贸交往历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回顾与分析。

一、“解冻”前后中国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地区的边贸关系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经济发展停滞期。在这种国内大背景下,苏联远东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明显放慢,其增长率低于全苏的平均水平。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恶化,已经顺利开展9年的苏联远东地区与中国黑龙江省的边境地方贸易也中断了,长达3 000多公里的共同边境线上从此失去了往日的人来车往,中苏两国间的贸易额急剧下降。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从1979年起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对外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并为此提出中国不需要对抗,需要的是“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特别是良好的周边环境”。中苏两国又坐到了谈判桌前。1981年1月1日,国家批准黑龙江省开展自营出口贸易,黑龙江省对外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由原来的提供出口商品货源的省份变为内地口岸省。1982年1月,国务院批转黑龙江省恢复地方边境贸易。

1982年3月,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塔什干就苏中关系发表演说,称苏联“准备在任何时候继续就现存的边界问题举行谈判,以便达到彼此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准备讨论关于在加强苏中边界地区的相互信任方面采取可能的措施的问题”,苏联“愿意在不带任何先决条件的情况下就双方可以接受的,在互相尊重彼此利益、不干涉彼此事务和互利的基础上,当然是在不损害第三国利益的情况下改善苏中关系的措施达成协议。这将既涉及到经济、科学和文化关系,也涉及到政治关系。”中苏政治领域的“解冻”带来了两国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尽管其间出现过影响谈判顺利进行的各种情况,但进入80年代后,中苏两国间的局势总体趋于缓和,特别在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双方的态度都是积极的。

1982年4月16日,中苏两国对外贸易部换文,确认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地区继续开展边境易货贸易。1983年3月30日—4月10日,苏联方面以全苏远东国外贸易公司总经理柯雷切夫为首的代表团,赴哈尔滨进行边境贸易业务洽谈,并与黑龙江省贸易公司签订了合同总金额为1 912.9万瑞士法郎的进出口合同。1983年5月,黑龙江省同苏联西伯利亚与远东地区正式供货[1] 132。此后,两地间贸易规模不断扩大。1985年黑龙江省对苏边境贸易进出口贸易额增加到3 256万瑞士法郎,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1959年的2 528万瑞士法郎。(见表1)

1989年5月两国关系宣布正常化,两国的经贸关系获得了更快的发展。(见表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苏两国贸易关系二十余年的冰冻也由复苏逐步走向发展。

1.为满足发展两国贸易的迫切要求,中苏双方都加快了边境口岸建设。1982年1月3日,国务院以国函字第1号文件批准,同意恢复黑河口岸对外开放。1986年9月10日,中苏两国对外经贸部补充换文正式确认“黑河和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也将是根据中苏政府交换货物和付款协定供应的进出口商品的交接口岸”。1985年3月,中苏贸易代表团于莫斯科商定,恢复同江至下列宁斯阔耶口岸通航。1986年3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黑龙江省同江口岸对外开放。同年,中苏两国政府决定开放四对边境口岸,即绥芬河与戈罗杰阔沃、黑河与布拉戈维申斯克、同江与下列宁斯阔耶、满洲里与后贝加尔斯克。1988年6月,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黑河市、绥芬河市、同江市3个“通贸兴边”试验区,以使边境贸易取得突破性发展。1989年4月8日,国务院以国函[1989]25号文批复黑龙江省,同意开放漠河、虎林、密山、饶河、萝北、嘉荫6个对苏边贸口岸。12月17日,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逊克、东宁口岸对外开放。口岸的增建促进了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地区的经贸关系。仅1988—1990年,黑、绥、同三口岸3年累计进出口额15.13亿瑞士法郎,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7.2%,输出劳务23 403人次,占全省输出劳务总数的90% [2] 194。

2.口岸的开放增加了两国边境地区的人员流动。以黑河为例,10年间黑河口岸进出境旅客成倍增加。即便是苏联解体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未影响到两国过境旅客的增加,并在1993年达到高峰,进出境人员总数790 476人次。(见表3)

3.边境贸易的兴盛促进了黑龙江地区经济的发展。口岸地区通过对外出口和加工产品,加快了当地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1987—1992年,黑河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累计90 810万瑞士法郎,其中区内地方产品出口额累计达3400多万瑞士法郎。全区已有56家企业生产出口的产品 [3] 551。进口的化肥和农机具则有效支援了当地农业的发展。每年进口水泥6—7万吨以上,进口水泥称号较高,早期强度好,摄氏零下15℃仍不影响施工,大部分供应了省内重点工程,如松花江公路大桥,哈尔滨第三发电厂等 [4] 48。同时,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市场也得到了发展。

二、俄罗斯独立初期中国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贸关系

1991年11月16日,俄叶利钦总统签署了“关于在俄罗斯境内自由开展对外经济活动的命令”,废除了国家在外贸中的垄断制,下放外贸经营权,允许在俄罗斯登记的所有企业开展对外经济活动。远东也同前苏联其他地区一样,迈开了全面改革和转型的步伐。一方面,解除了苏联时期将其作为国家国防重地的封闭状态。虽然80年代后期远东就已经出现了开放迹象,但苏联时代的逝去和俄罗斯独立之初的激进式改革使得远东完全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另一方面,计划经济时期,远东地区财政资金的90%来自国家财政拨款,而改革以后则不到20%,国家投入资金的不足,以及源于苏联时期所形成的地区经济结构的失衡,使得对外贸易成为这一时期的远东地区经济建设的支柱,而中国则是俄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由沿海向沿江及内陆和沿边城市延伸。在开放5个长江沿岸城市和17个内陆省会为开放城市的同时,还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地区逐步开放内陆边境的沿边城市。1992年3月,黑龙江省黑河、绥芬河两市被辟为边境对外开放城市,享受国家对外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5月15日,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呼玛口岸对外开放。5月21日,国务院以国函[1992]53号文件批复,同意开放抚远口岸。6月6日,国务院批准黑龙江省孙吴口岸对外开放。1994年 1月27日,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和俄罗斯联邦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中俄边境口岸协定》。中俄两国共有21对边境口岸列入该协定口岸清单,其中有黑龙江省对俄边境口岸15个(11个国际客货运输口岸,4个双边客货运输口岸)。

因此,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的上升势态一直持续至1993年。而1994年开始出现滑坡,这与中俄两国政策的调整密切相关。

1.俄罗斯方面。1993年,俄罗斯对外经贸体制改革由开放进入了调整阶段。从1991年到1992年年中,俄罗斯曾3次调低出口关税税率,并实行对外经济活动自由化,这一举措在推进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边境易货贸易中俄罗斯大量原材料廉价流向国外。因此从1992年底起俄政府改变了曾经的不征收进口税的情况,开征进口税并不断调高进出口税率。1993年俄罗斯开始实行外贸进出口商品限额和许可证制度,并规定其适用于同俄罗斯有贸易关系的世界各国。这一系列措施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1993年远东地区已经不能再自行处理鱼产品,因为鱼产品已属于首先应按俄国家需要而出口的商品,而渔业一直以来都是远东的支柱产业,是俄远东第一大宗出口产品。而在此时中国并未对此做出及时反应,造成了1994年黑龙江省从俄远东地区进口额大幅下降,降幅达29.3%,对俄出口略有下降,降幅为3%,进出口总额下降了34%。

2.中国方面。1992年伴随着中国扩大改革开放,各种经济“热潮”——开发区热、投资热、房地产热随即出现。对此,从1993年7月起,中国政府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1994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对我国边境贸易作了明确阐述。1996年按照国发[1996]2号文件的规定,中国边境贸易按两种形式进行管理,即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小额贸易。

俄方商品进出口成本的增加,以及中俄两国政府对双方边境贸易的反思与调整,使得两国贸易、特别是边境贸易在经历了90年代初期短暂的繁荣之后连续下滑,尽管1995—1996年时中俄贸易总体上略有回升,但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贸易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在两国贸易额中边贸和地贸的比重回落为20%。199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边境贸易有关问题的通知》,使边境贸易进入稳步发展时期。

1997年11月,俄叶利钦总统在访华期间专程访问了黑龙江省。12月,在远东符拉迪沃斯托克召开了俄中两国边境地方经济协调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黑龙江省担任第一任中方会议主席。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的贸易出现了回暖。(见表4)

表4 黑龙江省与俄远东地区贸易额(单位:万美元)

转引自:张宗海.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关系的历史回顾,东欧中亚市场研究,2002,(12)。

三、进入新世纪的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边贸关系

1999年12月29日,时任俄罗斯总理的普京在因特网上发表了题为《千年之交的俄罗斯》的文章,表明了自己整顿俄罗斯经济的决心。3个月后,普京无悬念地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俄罗斯政局的稳定交接,为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及中俄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依托。而中国经济此时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加大了对边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边境口岸进行了电子通关、物流信息的改造,中俄边境贸易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阶段。2000年边境贸易额31.7亿美元,2008年虽然遭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中俄贸易额仍然突破了500亿美元。这一阶段基本实现了现汇贸易,中方出口的主要商品以服装、鞋类、电器、声讯设备、电力机械和配件、粮食、食品等轻工业以及传统产品为主,而我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商品以原材料性商品为主,主要品种有石油、木材、有色金属、化学肥料、冻鱼、纸浆、塑料等[5]。

与此同时,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经贸联系也在不断加强。2001年5月1日起,在中俄全线、边境口岸统一实行了工作时间不少于8小时的无午休工作制的规定。2004年6月14—16日,首届中俄经贸论坛(中国?哈尔滨)在哈尔滨市举行,围绕如何促进中俄经贸关系健康、顺利、快速发展等问题中俄两国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研讨。同年第15届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召开,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18个州、区组织了192家企业参会,规模空前。2006年8月16日,中俄边境最大的跨国经济合作项目绥芬河-波格拉尼奇内贸易综合体启动运营,该贸易综合体总投资达100亿元,中方占地1.53平方公里,俄方占地3平方公里。

在新世纪的前十年,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进出口贸易额基本上逐年递增(2009年总额同比出现下滑)。2007年12月,黑龙江省对俄罗斯进出口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07.3亿美元,同比增长60.43%。(见表5)

新时代将中俄经贸关系推向了新的发展平台,中俄边贸大发展的同时许多新问题也不断出现。首先,黑龙江省是最早恢复中国与俄罗斯边贸关系的省份,同时也是边境口岸最多的省份,但各个口岸之间的发展并不均衡,而这种不均衡主要源于交通运输条件的差异。如同为最早开放的对俄边境口岸,绥芬河市拥有公路和铁路两个国家一级对俄口岸,铁路、公路直接与俄罗斯对接。而黑河市缺少陆路口岸,加上跨越黑龙江的大桥迟迟未能动工,只能以水上运输的方式以及冬季冰上运输的方式发展对俄贸易。因此,2007年,黑河市进出口贸易总额为23.6亿美元[6],而绥芬河市进出口贸易总额46.3亿美元[7],两地相差一倍。因此,中国对俄边境口岸及边境城市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高效的运输能力,成为促进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在促进边民互市贸易的发展上,中国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俄罗斯的态度则略显消极。俄罗斯海关将通过旅客携运商业性包裹的行为视为非法行为,并将将禁止俄罗斯居民携带商业性包裹。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自2008年11月1日起,中国将边民互市贸易进口的免税生活用品额度提高到每人每天8 000元人民币[8]。因此,两国两地区政府间达成互利共赢共识的磋商与交流必不可少。

再次,“形象”问题对两国边境贸易关系乃至两国关系的影响日益明显。在笔者2008年所做的一份针对俄罗斯远东地区青年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的调查中显示,在使用过中国商品的人中有3/4的人认为中国货质量低下[9],高档商品中欧美制造比中国制造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要高得多,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出于偏见而是事实。在俄罗斯的某些商店和市场里琳琅满目的商品中,中国商品大多数被视做低档。联系到中俄在贸易方面的一些纠纷,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中国商品确实已经“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但要想变成市场上的高端商品并真正在国外得到认可还任重道远。因此,只有在俄罗斯民众心中树立起良好的中国形象,才是黑龙江省对俄边贸做大做强的根基。

参考文献:

[1]黄定天.中俄经贸与文化交流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2]黑龙江经济发展五十年编委会.黑龙江经济发展五十年[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3]王兆明.黑河地区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4]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四十年巨变1949—198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89.

[5]赵德海.中俄边贸60年回顾与展望[J],商业研究,2009,(10):7-10.

[6]2007年黑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黑河市人民政府网http://www.heihe.gov.cn/html/2008-11/14-57-18356.shtml, 2008-04-19.

[7]关于绥芬河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EB/OL].绥芬河 经济发展和改革网http://www.sfhfgj.gov.cn/showarticle.php?id=416,2008-02-02.

[8]王志远.关于中俄边境贸易发展的几点思考——基于满洲里、绥芬河、黑河三市边境贸易的调查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9,(5):32-38.

[9]杨昕沫.简论中国形象在俄罗斯的变化[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1):21-24.

[责任编辑 杜 娟]

猜你喜欢
俄罗斯远东地区边境贸易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商务部:加快保税维修再制造先行先试 促进边境贸易创新发展
缅甸与孟加拉国边境贸易增加
17世纪卫拉特蒙古与俄国的边境贸易概述
延边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文化交流现状调查
时代金融(2017年27期)2017-10-23 14:05:56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俄罗斯远东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经济合作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对外经贸(2016年9期)2016-12-13 04:27:56
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投资企业绩效管理特点
商(2016年12期)2016-05-09 22: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