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尺度

2012-04-29 02:03张世彦
中国美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作画原创图形

张世彦

栖身于诸多单体图形和群体图形的形+色、笔+墨,经由章法的调遣组合,立意为象的图形转换,由表层进入里层,传导了内心世界的情感+意志,甚而渐至潜遁其中的气+韵,幅幅绘画作品便豁然陈迹于世。

读画人,面对煌煌熠熠的画面整体仰观俯瞰,并细察其中所有不可或缺的要素和成分,应该怎样地善加品尝辨味,才不辜负作画人当初的善加炮炙烹调?

古人早已为全方位检点审视画作,制造出品读评鉴的尺子,随身在侧。

南北朝人谢赫提出“六法”说[1],是最早的条分缕析而完备的品画准则,也给作画人定下了攀高标尺。

其后,五代人荆浩,提出“六要”说[2]。

宋人刘道醇,提出“六要”、“六长”说[3]。清人邹一桂,提出“八法”说[4]。清人龚贤提出“四要”说[5]。清人盛大士提出“六长”说[6]。这些,都以谢氏“六法”为蓝本,而各有补益和侧重。

依据这个标准,又有人对于画作和画家分出不同品格。

唐人张怀,提出神、妙、能的“三品”说。唐人朱景玄,加进“逸”的“四品”说[7]。宋人黄休复,使逸居于最上,提出逸、神、妙、能的“四格”说[8]。

现当代中国,有“为人生而艺术”说;“为艺术而艺术”说;“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说;“唯题材”说;“怎样表现胜于表现什么”说;“形式即是内容”说;“眼球愉悦”说;“视觉冲击”说;“个性至上”说;“当代感”说等等。各立门户于不同时期,交替轮番现身。这些学说多是现当代境外西方各种流行思潮的引进,但也未必与华夏文化精神全无血缘联系。

当代人毛泽东提出“政治标准第一”说[9]。可视为脱胎自“诗言志”说[10] 和“文以载道”说[11],而更见其乘时势,趋专注,矜功成。

今天的人们,视野疆域开阔,信息资源富足,脑库积存雄厚。因而思维空前活跃。凡品读画作时之目断飞鸿,凡画面操作时之手起刀落,都显示出充足的底气、沉厚的中气。

在此,笔者提出由操作难度、原创力度、品格高度三个层次组合的尺上刻度,或许能够在鉴赏时也在创作时,聊作进退幅员、择绳墨的参考。

1.操作难度

“操作难度”之大小,是第一层尺度。

在“操作难度”方面居于高端者,万人瞩目的通常多是形+色、笔+墨。即是作画人在造形和着色、行笔和运墨四个步骤中的手上操作难度。

画什么?什么随心,画什么。造起形来,严谨写实的,随心,好看;酣畅写意的,也随心,也好看。着起色来,同类互随的,随心,好看;对比互补的,也随心,也好看。行起笔来,雄浑健硕的,随心,好看;轻巧纤细的,也随心,也好看。运起墨来,浓郁漫漶的,随心,好看;清雅循度的,也随心,也好看。

科班训练时,此关不过,断难成才。画展评选时,此关不过,也断难入围。

千真万确的是,任何绘画作品中情志、气韵等一切内涵,唯有得到形状+色彩、笔+墨等技术的高端支持,才能于初始之时、于刹那之间产生令人倾倒的感动和威仪。

对于形状+色彩、笔+墨以外的其他作为,艺术家常常无暇顾及,或者竟作拂袖而去的不屑之态。这是一种常见的取向。此类取向,应看作是多元化格局中的一种个性化选择。自然悉听尊便,并且尽可敝帚自珍,信守到底。

操作难度,其实并不只在形状+色彩、笔+墨之中。

操作全程中还有“章法”,还有“图形转换” 。这是经营位置和立意为象。这是对图形实行纵横捭阖的配伍组合,是恰到好处地引发和传导深层的情感意志。

全画以此为涵管通道,由瞳仁之观看进入了脑仁之阅读,实在地进入了精神驰骋的深层领域,绘画作品因而能够成其为有深度价值的人类精神产品。

把有些关系的若干图形甚至把看来全无关系的图形,恰到好处地机巧灵动地而且有序有理地配伍编排到一起,形成可视的恰如其分的甚至举一反三的作品画面,传达出里层的情+志和气+韵,是为章法和图形转换中的思考紧要。

有序,有理,是图形配伍组合的关键。序,是画面表层里层间各图形的邻近、主从、正反等各种关系的外在秩序。理,是画面表层里层间各图形的邻近、主从、正反等各种关系的内在条理。无此秩序、无此条理的配伍组合,或许能因其楞头磕脑、鲜有所见而惊艳于一时,却必因其钗斜鬓乱、伸屈失措而速朽于过后。

特立独行的章法和图形转换,经常是心机已经费尽,也还未必能尽如所期。事成之后尽管皆大欢喜,进行中却绝无可能手快脚轻地一蹴而成,绝对没有信手挥洒的操作快感。这类脑仁中的思维操作,其难度绝不是手上操作的难度可以比拟。亲历者人人自知其中甘苦。

因为这类思维操作,与十年寒窗的手上训练似乎无关;很大程度是靠作画人自身的悟性,于作画当时率意而为。这种率意而为的灿然激发,则来自作画人全方位、全层次的经年蒙养所得。故先有厚积,才有薄发。正是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当下美术教育在基础训练时,不曾帮初学者快捷地摆脱思维操作中进退莫测的混沌神秘,使年轻作画人诸种美好的设想,能够召之即来地进入章法和图形转换的操作语境之中。至今还没有哪个院校能在这个方面推行一种可行而有效的系统训练办法。

绘画中操作难度的大小,并不只与操作时间的长短相关联。精心制作的工笔画,操作难度未必总是大于粗放洒脱的写意画。同是行笔运墨简约洗练的画作,几十年练就的大家手笔和三五年浅尝的初学涂鸦,一览之瞬就能分清高下。所以,决定操作难度的,既有画面操作当时着意深浅、着力多少的因素,又有作画人既往修练长短、积累厚薄的因素。

表层诸要素的操作难度,绝对是作画和读画的第一道坎儿,但绝不是最后一道坎儿。缺少使里层情志传导成功的章法和图形转换之难度支撑,画作很难进入高蹈远举的艺术堂奥。

2.原创力度

“原创力度”之强弱,是第二层尺度。

原创作品,是指画面上出现了由作者始初独创的中外美术史中从未见先例的原生状态的图形。

原创,是一切艺术作品之生命力久远的铸成要素。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靠的是各个领域永不止息的创造出新。没有千万年来地球各地智者的原创追求和成果,人类的生活只能停滞在茹毛饮血、巢居穴栖的蛮荒状态。诸多门类科学技术的创造出新,诸多派别思想哲学的创造出新,诸多风貌文化艺术的创造出新,使今天的人类能够徜徉于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的天地之中。

在绘画作品里,这种原创图形,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造形风格,一种前所未有的色彩关系,一种前所未有的行笔线条,一种前所未有的点染手法;也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边框圈围,一种前所未有的位置确定,一种前所未有的空间营造,一种前所未有的态势分布,一种前所未有的美感传导;还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由情感意志至可视图形的转换方式,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立意,可能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素材。

绘画作品,可以因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和成分的前所未有,而具有“原创力度”。既然是“前所未有”,就不是简单的“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是在一定范围里显示出作画人的独特个性。“一定范围”,可能是一个时段、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小小的作画人圈子,不必是全部美术史。而“前所未有”的原创,却必定是在全部美术史中较量短长、斟酌亏盈。其难度自在其中,而且非同寻常。因此,仅止于个性张扬,还与原创力度有相当距离。但只要是“前所未有”,必定已经具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建立个性是走向原创的进身之阶。作为稳扎稳打实现原创的阵前演习,这或许是一个绕不过去、省略不得的过程。

对已有格局实行减法,放弃或拒绝某些方法、技巧,就能轻而易举地实现“与众不同”,这是一种常有所见而层次尚低的诉求。表层形状+色彩、笔+墨等技艺方面的真正出新,却不是这种取巧的减法可以轻易获胜的。即使悟性过人的优秀作画人,也需长时间地反复操演,才能或有成功。

来自画册、教科书的创作动机,纵使已是高步云衢,也在前人后尘之中,难成“个性”气候。当然,如在画册、教科书中寻找、确立反弹回坐点,则又作别论。

绘画作品中的真正个性,来自作画人的切身生命体验。只有行了“万里路”之后,躬亲饱览了大千世界万物万事,由这里得到的不同层面的创作灵感,又经所读之“万卷书”的检验、肯定、提升,才有可能建立傲然而凌厉的艺术个性以至原创。

所以,原创在不少情况下其实是要对已有格局实行加法;要在前人的肩膀上增加些东西,如全新的图形、范式,才能实现真正的“前所未有”,实现十分不易的原创。这时,即使较前人仅仅增加了一厘米的高度,就已经非常不简单了。

踏在巨人肩膀上得到的高度,是艰难而沉重的“前所未有”。离开前人肩膀,有如旷野里纵马驰骋,所得到的个性张扬,多半是轻巧而廉价的“前所未有”。

形状+色彩、笔+墨、以及肌理质感等技艺层面的原创,完成之后,即使作品本身因缺失里层内涵的支持而不曾尽善尽美,画面品位未及最高端,却也必有机会传承、移植于后人的画作中,大大地助后人一臂之力,为后人画作的内涵传达增加颇有分量的砝码。这是继往开来、功德无量的好事。

实施原创,首先要作的是,了解前人作过些什么。着眼于“前所未有”的原创,须以回坐传统为行动绳墨。此时,画册、教科书中的先贤经典之作,恰可提供此种回坐方位。

在广博通晓全部历史的前提下,怎样把握其中尺长寸短的奥妙,要依仗画家自家道行的深浅。这自家道行无论深浅,都来自作画人的切身生命体验。在天下地上的万物万事中袒胸赤膊摸爬滚打,真有所见、真有所感、真有所思、真有所悟、真有所得,才是实实在在的原创源泉和出发点。

作画人的脑仁中,原创意识是明赫还是淡漠,是作品原创力度的决定因素。长期耽迷于已经熟练的操作经验并取得高端成绩的人,很有可能忽视或无视绘画作品中对原创的追求。就是在热衷于现当代艺术思潮实验并以推倒前贤为乐事的人群中,也不乏全无原创意识的作画人。

所谓创作,只不过是既有的古人、洋人疆域中的小屈小伸而已。难以得见有稍许原创含量,与时俱进地蕴藉其中。因而作品缺失激发鉴赏兴趣的勃然生气,极易随俗平庸。

还有另样的偏执。脑仁中空洞苍白,却狂热痴醉于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人,又可能完全忽视绘画艺术的法度规范、美学原则和已经延续垂范千年的文脉承传。

一些实验性的作品,新奇的图形诘屈聱牙、艰深晦涩,拒人于千里之外;而人们对其既不思贤若渴,也不乐见其成,甚至懒得围观。直觉敏锐的读画人则立时得出判断:毫无价值的信手涂鸦而已,原本就是愚弄别人的“皇帝新衣”。

原创追求不是莽汉般下死力气低头蛮干出来的;也不是凡有付出就一定能有所收获的。

一旦真正地实现了原创,必迸发相当强大的感染力度,使画面对观者视觉产生强烈的震撼。比起“与众不同”的个性,“前所未有”的原创,才更有日后传世的价值和可能。

原创对于艺术,虽然不是终极之诉求,却是能够决定作品存留废崩攸关之诉求。

3.境界高度

“境界高度”之高下,是第三层尺度;也是最高层的尺度。

绘画艺术的终极价值,在于审美境界的完善营造。这里的所谓“境界高度” ,就是审美境界的高度。

审美,不只是使感官层面的瞳仁获得愉悦或紧张,还一定包含着使心智层面的脑仁获得感动和提升。后者,直接受惠于绘画作品的境界高度。

一件具体的绘画作品,通过养目煽情、通文启智、修性明志三个层次的递进向上,才完满地实现了审美的终极预期。

(1) 养目煽情

“养目煽情”,先是视觉感官从绘画作品的形状+色彩、笔+墨,以及边+位+场+势+美(即章法)几方面得到了或愉悦、或紧张的美感享受。这些, 是激发生成情感的因由。之后,又借这愉悦、紧张的养目效应,以撩拨受众出现不同类型而倾向明确的情感律动,或喜、或怒、或哀、或惊,并显示出这喜怒哀惊之深及肺腑的强弱力度。

画中优美典雅的图形,足以培育受众高尚的审美品位,从而使之获得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功效。

艺术,不同于其他人类精神产品的最主要之处,就在于情感因素之有无含纳及含纳多少。精神产品中,如未曾直接散发出充溢着人类这一生灵的喜怒哀惊之类的情感,那是哲学、法律、科学、数学,以及其他。

通常,读画人是很在意“养目”这一环节的。所以,任何愿意与读者公众沟通并且还愿意对他们施加情感和意志影响的作画人,尤其与普通公众密切联系的公共艺术中的各个品种,都不可能也不曾忽视“养目”。并且还须对特定时空的读画人施用特定的“养目”方式,切不能指望自己的现成习惯方式置诸四海而皆准。

不同的作画人创造制作不同的画面美感,而不同的读画人可能欣赏、也可能拒绝某种画面美感。多样的审美选择使任何画作都无法取悦所有读者。换而言之,每位作画人、每幅画作能在浩瀚人海中使一部分读画人成其“粉丝”,就尽可知足常乐,不必妄生遍打天下的佯狂之念。

有些流派,甚至有些画种,只以“养目”为最高艺术标的,刺激了瞳仁愉悦了脑仁即以为大功告成。这也无可厚非。因为他们以及它们对绘画的艺术职能有自己选择和定位的自主机缘。

(2) 通文启智

“通文启智”,是绘画作品体现出对以往人类文化脉络之承传和扬厉,体现出对当下人类文化状态之认同和张大,体现出对未来人类文化目标之期待和催生。

传统文化是社会正常运转、人类不断进步的资源。由此通向当代作画人和读画人的心灵智慧之发育,予当代文化以强力支持。现当代艺术都由古典艺术孕育而出,内里都潜藏着古典美学的真髓。

绘画艺术,终究是一种人类创造的文化。即使是最表层的形状+色彩、笔+墨,状似手工技术,也无不来自从古至今各地域作画人煞费心机的操演和缔造。造形时或如实、时或变异,设色时或互随、时或互补,行笔时或粗放、时或工细,运墨时或浓润、时或淡枯,也都因尽显前人的丰裕积淀,而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含量。

对先贤的经验和成果虽不必视为不容变通的铁板法则,却也不必有嫌其滞后落伍的忧虑。文化领域,各层面、各类型、各品种、各作风之间,其优劣长短,不以出现早晚和所在地域为区分判断标识。古典绘画和现代绘画,无论中西,都各有精髓和糟糠。

绘画艺术的表里各层面,与艺术之外广博纷繁的诸多学科,与人类社会中的人类心理、价值观、生存方式习俗等一切文化结晶,都可能产生密切关联。优秀的绘画作品,无论表层的形状+色彩、笔+墨,还是里层的情感+意志;无论选材立意,还是沟通表里的章法、图形转换,在张力的施展中是不会轻慢各种文化结晶的支持的。

绘画,作为一种人类创造的艺术,应该显示出人类文化结晶的最耀目之亮点。人类文化的诸种踪迹,或此或彼,绘画作品中能有所见,才是浑厚、饱满、深沉、高远的上乘之作。站在巨人肩膀上,直接承载着前人的才华智慧,即使没有原创,也有高度。再加以多种学科的宽博发轫和侧旁相辅,画境因之开阔,因之提升。这岂是只凭手上技艺堪能奏效?!

文脉的贯通,在绘画作品的创作和鉴赏中,不是起码诉求,也不是终极诉求,它似乎是一种并非中流砥柱的边缘增援力量,似乎有一种不直接现身的隐性参考价值。或者说,它像是一种味素、一种香料,可令全画表里各要素、各成分的真髓醇化、出鲜;它还像是一种药引、一种酵母,能使全画整体表里各要素、各成分的品位质变、升华。

(3) 修性明志

“修性”,是画作以表层图形牵引里层涵纳帮助读者修身养性,从而陶冶个人之内心情操境界,增强言行举止之内力支撑。

庙宇中的佛教壁画,教堂里的天主教基督教壁画,坦荡宣示教义,对信众之正直善良等品质的养成,对世俗之邪恶凶残等作为的抨击,所起的教化作用已为千年中西历史所证实。既使它时而出现过一些有失偏颇的主张,也恰好能从侧面有力说明,绘画作品对于“修性”具有怎样的拔山神通。

“明志”,是画面漾溢喜怒哀惊等诸种感性效应之后,激发了观者对是非曲直的理性思考和判断,从而发表出一种意愿和志向。

诚然,这种意愿和志向发表自个人,具有个人特色。但这种个人的意愿和志向,却在大千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存之中,对全体人类之本原属性和久远需求,予以最大化的认同、支持、张扬。是本原属性,不是衍生杂碎;是久远需求,不是一时快意。而全体人类之本原属性和久远需求,一定具有整体、多样、和谐的特征;或可简而言之为:这是一种人性的优化。

读画人的心底震颤,立定于精神境界中与美丽攀缘的真诚和善良的高纬度上。这种历史久远的恒常诉求,埋藏着人类最核心的传统价值观,这也正是中华文化金身不败连绵至今的重要支撑。任何后来、外来的新声异曲,对此金身只有贴箔增辉、描花添彩的机会,而绝无砸烂推倒、重新塑造的可能。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真髓,恰是绘画作品假以明志的重要依托。

画作中因明志而生的意愿和志向,又与宇宙之内在精神、生命及其存在、运行规律的“气”贯通相连,和气灌注于单体物事时所呈现的格调、风貌的“韵”贯通相连。

这里的意愿和志向、气和韵,作为一种绘画艺术的内在精神、一种哲学思考,通联着、体现着“道”。

对于“道”,不妨理解为天下地上人间万物万事的生息状态和变迁轨迹。尽管这种客观真实的状态和轨迹于各家哲学思考范畴之中,未必尽在,未必尽善,未必尽同。

素常所说的“载道”,应是文化艺术领域中创造者(包括作画人)对此状态和轨迹之感怀和思辨的记叙。创造者、作画人这种感怀和思辨的记叙和传达,应是纯属自己的心声,未必一定要等同于或遵循着某位大哲人、大思想者的某种伟大学术建树。更不必把“载道”当作是为对他者实行居高临下之意识管制和思维驾驭所实行的舆论造势和话语霸权。对于人生阅历丰富的人,这是曾有所在和曾有所知的强势操演模式。

怎样地解读“道”,决定着我们面前是否会展现出一个十分开阔的艺术天地和文化空间。对“道”的解读,除了普世的恒久的价值观具有巨大的支配力,还有另样的事实:不同时空里有不同的解读立场和实施模式。

在个人、群体、地区、民族、国家、种族、全球人类等不同空间范畴中,立足于个人、群体,与立足于种族、全球人类,通常不会产生完全相同的感动和思考。显然,感动和思考,以敷盖广大者为高,为上,必然金身不败;相反,敷盖逼仄者,则为低,为下,极易枯萎腐朽。

在一瞬间、一昼夜、一星期、一年、几年、世纪、朝代、人类通史、宇宙史等不同时间范畴内,立足于一瞬间、一星期,与立足于人类通史、宇宙史,通常不会产生完全相同的感动和思考。显然,感动和思考,以跨越恒久者为高,为上,必然乘驱长河;相反,跨越短促者,则为低,为下,极易油尽灯灭。

解读“道”,作画人各有千秋。一些观念以为,绘画作品自身表层的一切即是绘画艺术的终极目标,无须承载其它。如此便是“道”,便是“道”的完成。这当然也是一种“道”,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但较绘画的整体系统而言,却是个子系统。所以,这是个空间覆盖逼仄、时间跨越短暂的“道”,是个小些的“道”。

这是一种无须日后盘点结算的艺术识见,一种眼下即可准确划归其所在的艺术立足点。对于“道”的真确解读,并通过绘画艺术的特有手段予以机巧而引人入胜的实现,是绘画艺术应努力攀登的高远境界。

与道串连的气+韵、情感+意志,是绘画艺术的语义成品。制造语义的是语言工具,是边+位+场+势+美,是形状+色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语义之情感意志、气韵的正确表达,务须依仗语言之形状+色彩和边+位+场+势+美的充分施展。这正是表里之间的互载互供。

同一种方法、技巧的处理,在甲环境里能建功立业,在乙环境里却是一败涂地。因环境不同所致,功过标准可能差异悬殊。一材一技因时因地各献一己之能、之长,已经足矣。

三层尺度中,操作难度和原创力度,考量的是画家的手脑能力;境界高度,考量的是画家的精神品格。三层尺度自此及彼的连接与递进,大体上呈现出一条由表渐里、由浅渐深、由低渐高的趋势与进程。视精神品格高于手脑能力,是人们的常态认识。若相反,视手脑能力高于精神品格,则难得常人认同。所以,把境界高度排居最上,大体上不会在创作中和评鉴中造成令人懵懂的历史性偏差。

每件绘画作品不必面面俱到地追求每级尺度的完美无瑕。只在一两级尺度上拔尖,已经足堪成立,已属十分不易,尽可理直气壮地发表、参展、出镜、印书、销售、获奖。不必求全责备。当然,最佳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判断,须是以全线取胜为好。尤其要站牢于高层面,丈量于高尺度,难成大器。

因而,指向过于集中的鉴赏尺度,就很难有较大的囊括能力和操演价值。

中国人有意识地以绘画作品与高远的哲学思考通连,与全人类的生命意欲通连。并且以有理有序的样式、方法、技巧,具体地得出许多卓绝昭彰的实践成果;也因此在于千年的世界艺术之林建立了自己特立独行的艺术境界和气血脉络。

我们,作画人和读画人,共同营造的这样一片天空,仰望起来,岂不是十分的开阔明朗,岂不是十分的深远沉雄。

(缩写自作者专著《边位场势美——绘画章法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注?释

[1] 南北朝·谢赫,《古画品录》。

[2] 五代·荆浩,《笔法记》。

[3] 宋·刘道醇,《宋朝名画记》。

[4] 清·邹一桂,《小山画谱》。

[5] 清·龚贤,《柴丈画说》。

[6] 清·盛大士,《山卧游录》。

[7] 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序》。

[8] 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

[9]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0] 周·□,《尚书·尧典》。

[11]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文辞》。

猜你喜欢
作画原创图形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折段麦秆来作画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墨水作画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指纹来作画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分图形
找图形
图形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