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

2012-04-29 04:32:21钟艺兵
中国美术 2012年2期
关键词:油画美术俄罗斯

继《大师名画1000幅》、《大师雕塑1000例》、《中国名画1000例》之后,广西美术出版社推出了《俄罗斯历史油画1000例》。这本书既丰富了“1000例”系列丛书,同时又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俄罗斯油画是世界美术的一大宝藏

俄罗斯油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俄罗斯这块神秘而充满民族风情的土地上,孕育了众多彪炳史册的美术巨匠,这些大师以深邃的艺术构思、精湛的绘画技巧构筑了俄罗斯绘画艺术的辉煌殿堂,其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一直流传至今。徐悲鸿先生认为,外国绘画有过四个高峰,即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9世纪的法国艺术,以及以俄罗斯巡回展览派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俄罗斯艺术的“银色时期”。随着民主主义思潮的发展,俄罗斯绘画也从古典主义学院派程式下脱离出来,逐渐演变成具有自己民族风格的绘画,社会现实性和人民性明显加强。尤其是巡回展览画派体现了俄罗斯革命民主主义的文艺思想纲领,如“美是生活”、“艺术是生活的教科书”等等。到了苏联时期,大批充满生活情趣的作品再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魅力,人们可以体会到俄罗斯画家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注重基本功技法、推崇艺术品味等优秀的艺术传统。

20世纪40年代,苏联卫国战争时期及战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表现爱国主义内容的绘画成为了画家创作的主旋律。50年代的和平建设时期,表现战后和平生活、歌颂劳动热情、描绘大自然风光的绘画题材占相当比重,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激情贯穿于画家的创作中。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期,苏联的文艺创作探索新的理论,从禁锢走向开放,全面讨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50年代末和70年代,苏联进行了两次规模宏大而深入的讨论,突破了教条主义的束缚,摒弃公式化、概念化的理论依据。苏联美术家在这以后近30多年里,美术创作朝气蓬勃,题材与意境方面都有开拓与成就。

苏联社会主义美术是俄罗斯美术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虽然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创作的主要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画家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的多样性,但是苏联画家仍然在艺术上不断创新和变革,他们歌颂劳动、歌颂生活、歌颂工农兵,以此为主题创作了许多精品力作。如莫依谢延科《红军来了》、普拉斯托夫的《拖拉机手的晚餐》、雅勃隆斯卡娅的《粮食》、科尔科夫的《共产党人》三联画、梅尔尼科夫的《在和平的田野上》、特卡乔夫兄弟的《艰难岁月》、拉克季昂洛夫的《前方来信》等等,作品画面充满阳光,充满激情。将信仰与忠诚、理想与激情、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等等一些积极元素组合与集中,是苏联画家这个时期的艺术特征。充满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民族自豪感,与世界美术并驾齐驱,俄罗斯美术在世界美术史上,展现出一道独具特色、异常亮丽的风景线。

二、俄罗斯油画对我国美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俄罗斯的文学、音乐、电影和美术在我国有广泛的影响。1949年后,中国文学及艺术界把俄罗斯的社会主义及现实主义文学和艺术作为自己的楷模;俄罗斯的艺术通过各个渠道被介绍到中国,这对当时的中国美术界具有深远的影响。俄罗斯绘画为中国油画艺术提供了养分,并成为很多著名艺术家的艺术启蒙。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生动评述:“俄罗斯绘画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吃到的第一口乳!”

1952年,我国开始派遣留学生去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这些留学生回国之后,在中国各美术院校的教学中起到了骨干作用。这些人中,有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肖锋、全山石教授,有广州美术学院院长郭绍钢和中央美术学院的林岗等。

1954年,通过中苏两国政府间文艺部门高层领导的互访和酝酿,由我国政府文化部出面邀请苏联专家来中国讲学;前苏联政府最终指派在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任教的油画家马克西莫夫赴中国完成美院教学和创作的援助工作。马克西莫夫1935年进入莫斯科美术学院(现国立苏里科夫美院)里亚日斯基教授画室学习,毕业后执教于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油画系。他是前苏联斯大林文艺奖金获得者,并荣获俄罗斯联邦“人民艺术家”称号。

参加由苏联专家执教的油画训练班的人来自全国各美术学院以及上海、天津的一些油画家,如靳尚谊、詹建俊、侯一民、何孔德等人。他们在此经过两年的严格训练,这批骨干人才对日后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起家》、《青年地下工作者》、《刘胡兰》等这些代表中国20世纪50年代油画成就的作品均出自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学员之手。

1957年夏天举办的油画训练班的学员结业作品展,显示了学员们的学习成果,受到了广泛的好评。这批学员后来都成为中国油画界的领军人物,在中国的美术创作和美术教学以及美术活动的组织管理中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

如果说建国初期请进专家是为了解决国家急需;那么派学员出去学习却是为了美术事业长远的考虑了。20世纪50年代,我国派出大量的留学生前往苏联学习。显然,他们在苏留学期间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回国后被分配到中国一些重要的教学、研究单位,成为当时国家的美术创作、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并把扎实严谨的教学作风和学习态度传递给他们的学生。这批人带回的留学期间的作品和研究成果成为共和国美术界比较优秀的范本,不断地影响着其界内后生。他们以此建立了一个堪称“苏派体系”的中国油画创作、教学体系,使中国的油画艺术有了一个同域外艺术进行交流的基点。

除了这些直接影响之外,共和国成立之初以至20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历史题材油画作品,也莫不受到俄罗斯油画的影响。其典型有陈逸飞与魏景山合作的《占领总统府》等。

三、俄罗斯油画对我国现阶段美术创作的启发

我国的美术创作,经过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思潮的影响之后,历史题材甚至生活题材以及社会主流性题材创作都呈现出弱化直至消失的倾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深思。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已经开启。国家财政投入1亿元的专项资金,遴选了全国优秀的艺术家,创作了共102件反映我国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殖民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主题的作品,使其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美术主题创作活动。之后,各省市也纷纷开展历史画创作工程。

《地道战》、《百万雄师过大江》、《井岗山会师》,这些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由当时最为优秀的美术家创作,已在新中国美术史上成为经典的作品题材,如今再次创作,两代美术家在不同时空对同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诠释,无论从历史的切入点还是画面形式语言来看,都已呈现明显的差异。如果说老一代美术家是凭着信仰带着激情在描绘他们深爱的祖国和伟大领袖的话,那么当代美术家则更多关注对历史的反思和画面形式语言的探索,作品主题和作品人物都相对弱化。

在这项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之际,我们不由得把目光重新投向取得优异成就、留下众多经典的俄罗斯历史油画,他们的创作思想、表现形式、刻画手法、创作过程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学习和借鉴。

四、精心组织、认真编辑、立体呈现俄罗斯历史油画的精华

俄罗斯历史油画作品众多,待选的作品主要来自从俄罗斯带回国的数套俄罗斯各博物馆的历史油画画册。面对这上万幅油画作品,如何在优中选优,从中选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作品,这不仅是对此书编者智力、精力的考验,更需要洞若观火的智慧。

我们首先与作者沟通。编辑出具有学术水平、内容丰富、时代感强的画册,如何策划是个关键,编辑要将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和市场化因素贯穿在整个编辑过程之中,就连开本、装帧设计、用纸、定价、印刷等等方面都经再三斟酌,等于进行了二次书稿创作。最后,通过作品的时代划分、作者的历史影响、学术水平的高低等排序方式,终于遴选出了这1000幅美术精品。这是一个“集零为整”的工程,其中包括我们已经很熟悉的经典作品,也有许多首次向国内读者介绍的作品;关于一些重要作品,我们还收入了草图(如苏里科夫1899年创作的《苏沃洛夫越过阿尔卑斯》)、色彩稿(如列宾1870年创作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素材作品(如苏里科夫1881年创作的《女贵族莫洛卓娃》)、局部(如列宾1873年创作的《查波罗什人给土耳其苏丹复信》)等以创作为主要目的的创作过程资料,以更为立体地全面地展现了经典的产生背景和创作全貌。

看莫伊谢延科1961年创作的《红军来了》,作品描绘的是国内战争时期作者在童年的感受:一些在驱逐白匪的红军骑兵夜间突然开进一个小村,骑兵飞驰,就像电影镜头那样,人和马都在快速地流动;对面一家农舍的窗内亮起了灯,一个连衣服还未穿好的小伙子从屋里跑出来,惊喜地出来迎接。近景是木栅的一侧,构图显得自然而独特;如速写一般的色彩笔触,亮处用白色,其余是朱红、蓝色,光线与空间感显得很不稳定。红军骑兵形象坚定有力,英勇豪迈。

看梅尔尼科夫1949年创作的《在和平的原野上》,这是画家献给战后和平劳动的一曲赞歌:在一望无际、充满阳光的田野上,走着一群矫健欢乐的青年农妇,我们仿佛听见她们高亢的歌声。画家以响亮的色彩描绘了广阔无垠的大地。绵亘迤丽伸向远方的河流,消失在密林后面,在地平线上与天空相连。近景上野花缤纷,百草摇曳,能令人感到飘散着的花香,沁人心脾。画家在这里强调了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人和大地的和谐统一,从而表达了画家对哺育着他们世世代代并令他们生生不息的大地的热爱之情。

多情的俄罗斯!让人不禁想起前苏联伟大的爱国战争,想起了流行一时的歌曲《喀秋莎》、《三套车》、《共青团之歌》、《山楂树》;想起了堪称经典的小说《战争与和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青年近卫军》;想起了震撼人心的电影《攻克柏林》、《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想起了驰名中外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和他的《天鹅湖》……

画册出来了,厚实、精美,凝聚着出版人的智慧和心血,这是迄今为止一部内容最全面、规模最宏大的俄罗斯经典历史油画合集。重温经典,温故而知新,相信无论是搞创作的艺术家还是油画系的学生,从这部画册中都会得到较大的启发。我们相信,1000幅油画会像涓涓的泉水沁入中华民族文明的长河。

中华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同为伟大的民族,都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新的历史使命召唤下,我国美术工作者满怀饱满的创作热情,一定能创作出更多与俄罗斯历史油画一样不朽的艺术作品!

(钟艺兵/山东美术出版社编辑)

猜你喜欢
油画美术俄罗斯
一张油画
油画《塬下》
油画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岁月长又长》(油画)
海燕(2017年4期)2017-04-11 13:52:18
另辟蹊径
环球时报(2014-10-08)2014-10-08 08:06:24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环球时报(2014-02-17)2014-02-17 23:53:35
同舟共济
环球时报(2012-02-06)2012-02-06 11: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