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主义通常被认为是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开端。它力图突破传统绘画的视觉秩序,建构起一种具有观念性的造型方法,形式方面的特征是追求几何形体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单一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式,在形象塑造和画面空间处理上形成新的样式。立体主义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初期,画家主要采取单纯的几何学形态来提炼和表现物象;中期,画家强调对物象的局部分解,并把同一物体的几个不同方面主观地组合在同一画面,试图表现出时间的持续性;后期,画家开始注重画面的整体效果,事物的形态又重新被重视,将表现具象的物体本身和表现抽象的结构形态综合起来。他们尝试利用多种不同素材的组合去创造一个新主题,甚至引入实物拼贴的手法,试图使艺术家接近生活中平凡的真实。立体主义代表画家有法国的毕加索、勃拉克、莱热和西班牙的格列兹和格里斯等。
(龚平/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
《阿维尼翁少女》
[法国]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布面油彩?234.9×233.7cm?1907年
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
《阿维尼翁少女》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充分表现了立体主义的主要美学观念。毕加索曾说:“我要按照我的想象来作画,而不是根据我所看到的。”作品受到塞尚的几何形结构和非洲黑人雕刻的影响。从题材看,像是欧洲传统的“浴女”题材。画家用变形的手法和几何结构描绘了五个少女,左边两位少女借用了黑人面具的形象,与画面中其他少女形成鲜明的对比,有人也将这幅画划分为毕加索的“黑人时期”。画中人物真实的形体被破坏了,然后按立体派原则,如变形、抽象和变换透视角度等方式重新结构,使她们已经变成现代女性的象征。
《三乐师》
[法国]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布面油彩?203.2cm×187.9cm?1921年
费城艺术博物馆
1912年后,毕加索走上综合立体主义的道路,他将各种解析后的几何形体作平面的组合,造成画面重叠的平面效果,描绘手段主要以线条和平涂的色彩为主。《三乐师》描绘了三个戴假面具的人物,一个在拉小提琴,一个在吹单簧管,第三个手按在键盘上,面前的桌子上有翻开的乐谱,三个人物是以滑稽小丑为模特画成。画面以浓重的黑色来结构分割,间以鲜艳的红色、黄色、白色和适当面积的紫灰、棕色等,以在统一中造成色彩对比和变化,人物形象以平面化和几何形式出现,既具有描绘的随意性,又有精心结构的秩序感。曾有一个青年人问毕氏,按照立体派的原则去画人的脚应该画成圆的还是方的?毕加索道答:“自然界里根本就没有脚!”
《格尔尼卡》
[法国]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布油彩?349.3cm×776.6cm?1957年
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毕加索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了一件伟大的作品,这件作品超越了他的时代,成为20世纪人类文化的标志之一,这就是在1937年画的《格尔尼卡》。这幅画来自具体的历史事件,当时支持佛朗哥的德国法西斯派飞机轰炸了西班牙境内的格尔尼卡城。为了表示对这种暴行的抗议,画家用他熟悉的立体主义语言,满怀激愤地表现了这一事件。画面上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肢解的人物、动物等形象,都有各种象征的意义,其强烈的视觉效果组成了一派恐怖与劫难的惨象。这幅作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画家实现了用现代主义的语言来表现重大历史主题的构想。
《二重奏》
[法国] 乔治·勃拉克
布面油彩?130.5cm×162cm?1937年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立体主义是20世纪重要的画派之一,立体主义画家宣称要打破传统时空概念,在平面上表现从不同视点观察的物体结构,将自然的形体分解为几何形切面,互相重叠地展开。勃拉克就是这一新风格的发起人。在《二重奏》中,人物和室内静物成了他体现立体主义观念的材料。不论是人物的表情和动态,还是钢琴、椅子或墙壁,均以交叉的曲线和直线以及不同视点的平涂块面重新结构而成,具有一种韵律感。洗炼的画面,将法国式的理性与感性融为一体。当人们向勃拉克讨教立体主义的原则时,他答道:“与其把事情说得更清楚些,我宁可把它弄得含糊些。”
《三女子》(局部)
[法国] 费尔南·莱热
布面油彩?183.5cm×251.5cm?1921年
纽约现代美术博物馆
莱热没有像立体派别的画家那样朝抽象的路子上走,而是转向了对现实生活的描绘。莱热认为工人是工业社会的主体,同时也是机器的操纵者,按照机器的几何原则来塑造的人,也就是机械时代的工人。这幅作品是他这一思想的代表作。此画用纪念碑的构图表现了用管道、螺钉和铆钉构成的三个女工形象,这三个表面上没有个性的女人却具有一种英雄式的品格。在这里,莱热似乎对运动不感兴趣,而一心追求某种静止的画面效果。画中所有的形象都是安静的,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他利用传统的裸女题材来象征她们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真正女神。
《吉他》
[西班牙] 胡安·格里斯
布面油彩?61cm×50cm?1913年
私人藏
格里斯在立体主义的行列中是独树一帜的,他画中蕴含的象征和寓意,形成了一个复杂而严密的体系。《吉他》中精到的笔法,数学化的空间分割产生一种韵律感。吉他明显的几何形结构,在不断错位、重复后,组成了一个具有新的秩序的物体;穿插其间引人注目的,还有拼贴在画中的古典绘画作品的印刷品,把抽象和具象结合在一起,丰富了立体主义绘画的材料运用和表现手法。
《约瑟特·格里斯女士像》
[西班牙] 胡安·格里斯
布面油彩?116.5cm×73cm?1916年
马德里普拉多博博物馆
格里斯的立体主义绘画有很强的设计性,构图精确而讲究,人物总有一点幽默的意味。在这幅肖像作品中,画家把立体主义的空间与真实的空间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几何形的平面分割、色块的节奏安排以及具象的结构提示,非常有机地穿插起来;在此,画家更多的是把毕加索、勃拉克的实验作为一种规范的语言来运用,使画面显得理智而精美。
《让·科克托的肖像画》
[西班牙] 阿尔伯特·格列兹
116.3cm×80.3cm布面油彩?1916年
该画的主角是一位年轻的先锋派诗人,喜欢穿着各式奇形怪状的军装在巴黎街头散步。画家通过这个形象将战火中的厮杀和先锋派美学合而为一。有评论家指出:“这是垂直意象的具体化,富有魔力的震颤产生复杂的节奏感,与血统高贵的纤细手掌中若隐若现的斜纹相呼应。这一闪烁着智慧光芒的垂直形体完美地包裹在复调的、多彩的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马赛克中……”这幅作品在坚守立体主义创作观念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未来主义的影响,如对色彩的重视,人物动态所表现的动感等因素,均具有意大利风格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