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海县产业结构现状及优化建议

2012-04-29 00:44刘胜囡,陈东景
经济研究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长海县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刘胜囡,陈东景

摘 要:长海县的产业结构单一,是典型的一三二模式,属于资源依赖型经济,长此以往,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势在必行。优化发展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应是长海县持久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长海县;产业结构;海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2-0060-03

引言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岛众多,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7 372个,常年有人居住的海岛420多个,海岛人口已经超过3 000万[1]。海岛是人类开发海洋的基地,是第二海洋经济区,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政策下,面临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海岛经济正从基础产业提高到核心产业和支柱产业。然而,我国海岛产业结构单一、“低度化”等问题严重,这大大制约了海岛经济的发展。因此,在全面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开展海岛产业结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长海县是我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全县人口11.2万,有汉、蒙、苗、达斡尔、朝鲜、藏、维吾尔和锡伯族等民族。它四面环海,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南与山东庙岛相对,西部和北部海域与大连市及普兰店市和庄河市相连,是大连地区距离日本和韩国最近的区域。此外,长山列岛位于海洋岛渔场中,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长海县发展较为迅速,但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海岛生态系统已偏离平衡,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而产业结构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模式,因此,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促进海岛经济发展的理论前提。

要实现海岛县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第一位的,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产业结构优化。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海县为例,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揭示海岛产业结构的经济演化规律,以此优化海岛产业结构,实现海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岛经济效益的稳步提高。

一、产业结构现状及特点

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及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县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强弱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低[2]。

(一)长海县产业结构的现状

近几年,长海县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2009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420 82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6 500万元,增长12.8%;第二产业增加值51 775万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82 548万元,增长5.4%。三次产业构成比例为:68.1:12.3:19.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4.0%、7.7%和18.3%。从业人数基本稳定,按三次产业划分,一产业30 278人,下降7.6%;二产业4 895人,增长34.0%;三产业18 961人,增长4.4%。由此可以清晰看出,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既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解决了就业问题。在第一产业总产值286 500万元中,渔业贡献258 535万元,占第一产业总产值的90.2%,主体地位突出[3]。

地方生产总值持续上升,人均GDP增加,但与其他海岛县相比仍有差距。2009年,全国12个海岛县的地方生产总值和人均GDP如表1所示。可以发现长海县的生产总值处于倒数第四的位置,与最高的玉环县相差甚大。由于各县人数相差较大,按照人均GDP排名,长海县排名上升3位。这说明长海县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表1 2009年全国12个海岛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GDP

(二)长海县产业结构的特点

纵观长海县的发展,不难发现第一产业的主体地位。1986—2009年,长海县的产业结构变化分为3个阶段:1986—1992年,第一产业的比重约为60%,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这是因为该阶段非常重视发展乡镇企业;1993—2000年,第一产业的比重约为70%,该阶段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2001—2009年,第一产业的比重有不断上升的趋势[4]。三产业在总产出中所占的比例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明显看出,第一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但仍不足,第三产业比重先下降后上升。目前,长海县的产业结构为一三二模式。

图1 三次产业的比例

1.第一产业占主体地位,养殖业比重上升

海岛县的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和港口资源等,是一种“资源依赖型”经济,依靠生产要素,低成本发展[5]。也就是说,第一产业是长海县经济发展的依托。从1983年第一产业占据62.3%,至今第一产业比例为68.1%,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50%以上。第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图1所示。从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发现,虽然比例有所下降,但仍处于主体地位。

长海县的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渔业一直是长海县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在第一产业中占绝对地位。凭借天然的优势,顺势而为,渔业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资源数量有限,人们开发手段粗犷,过分依赖渔业将不利于长海县的可持续发展。长海县渔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地位如图2所示。目前,长海县的渔业经济主要包括捕捞业、养殖业。发展势头如图2。

图2 渔业在第一产业中的地位

(1)捕捞业在渔业中比重下降

捕捞业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远洋捕捞,二是近海捕捞。从经济学意义上说,海洋里的鱼是公有资源,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就难免产生公有地悲剧。人们毫无节制地捕捞大海母亲的给予,不计后果。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领域必然会吸引大量人进入,这已体现在近些年渔船的数量和人的就业方向上。然而,近几年很多人退出渔业市场,这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油价的飞涨,使养船的成本增加,再加上捕捞量下降,许多业主入不敷出。二是由于过度捕捞,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出现了枯竭(这是从主要经济鱼类的单位捕捞努力量产量中看出的),人们将目光转向别国的渔业资源。很多中小船只无法从事远洋捕捞,不得不退出渔业市场。

(2)养殖业比重上升

在海洋环境的恶化和渔业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下,长海县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渔业模式,选择了“以养为主”的路线,大力发展沿岸浅海栽培渔业和海水养殖业。至2005年,海水养殖业产值已明显超过了海洋捕捞业产值,海水养殖业成为长海县渔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选择,也是当地渔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第二产业显著落后,建筑业增势强劲

海岛县独特的区位环境是其产业结构形成的主要原因。凭借自然优势,长期以来,长海县一直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发展滞后,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海岛陆地面积有限,淡水短缺,运输成本高,不宜大规模发展工业,因此,工业基础薄弱,生产规模小,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慢。其经济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其他海岛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对比表1和表2可以清楚地看出一些发展较为迅速的海岛县,其第二产业比重都较高,如玉环县和定海县,而长海县仅不到10%,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第二产业滞后是长海县发展的瓶颈。然而,除了主导产业水产品加工业正常发展外,在大好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建筑业生产增势强劲有力,这也可以作为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的解释。

表2 海岛县产业结构变动

3.第三产业发展逐步加快,旅游业势头十足

近年来,现代服务业在海岛县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这些服务业具有鲜明的海岛特色,已成为其新的经济增长点。据资料显示, 2009 年长海县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82 548万元,占GDP比重19.6%。长海县的交通运输业、批发与零售业、住宿与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在整合和创新中得到发展提升, 港口物流、旅游、房地产、金融业、信息咨询等海岛现代服务业迅速崛起, 发展了一大批在规模和实力上都有巨大潜力的海岛服务业企业,提升了长海县的海岛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增强了产业竞争力。在第三产业中,以旅游业发展势头最猛。凭借优美的海边环境和独特的区位优势,长海县将“旅游兴县”提升到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以“海景、海鲜、民俗”为特色,共同筑起了长海县海岛旅游的基础,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对长海县产业结构优化的建议

长海县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一三二,这种结构不利于长海县的长远发展,优化海岛产业结构势在必行。 然而,伴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短缺和远洋捕捞成本的加大及政府对二三产业的扶持,捕捞业已不能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依托,此外,一些转业渔民需要新的工作机会,因此,应在可持续发展模式下,综合考虑海岛具体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优化发展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一)优化发展第一产业

长海县的发展仍离不开第一产业,而渔业是第一产业的牵引车。但由于其对环境依赖程度过大,我们必须发展生态渔业,进而优化第一产业,建立起捕捞、养殖、加工、销售补给、技术服务和渔港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基地。具体措施如下:(1)换种方法吃“海”,扩大远洋捕捞规模,占据更多的公海渔业资源;(2)对近海捕捞的船只网具进行调整改革;(3)坚持以养为主的方针,确立养殖业在长海县第一产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并结合科学技术研究,加快海水养殖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和引进珍稀海产品,提升海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创建自己的海产品品牌,利用品牌效应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

对长海县来说,第二产业比重严重不足。然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与海岛县的发展之间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第二产业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海岛县的自然条件不适合大规模工业的发展,不正确的发展工业会给海岛县的生态系统带来压力。因此,一方面,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增大第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提高长海县的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要设定严格的环境标准,要以对环境友好为前提,以生态产业为方向,以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为目标。体现在:

1.保证水产品加工业的主导地位,并继续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对一些新兴工业,如造船业、临港工业、海产品精深加工等,要采取可持续的发展策略;

3.利用独特的区位条件,发展能源工业;

4.充分利用海产品的营养价值,引进新技术,发展海洋药业;

5.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依托海洋资源和适宜的气候,长海县成为人们向往的“天堂”。目前,长海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主要是在旅游业和服务业。由于第三产业的附加值较高,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体系。

1.完善发展第三产业

近年来,长海县已经开展了许多休闲渔业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总体来说仍不尽如人意。该县活动与其他海岛县活动相似且地方行业间无序竞争严重,这严重影响其发展。为此应该充分利用其区位的独特性及人口的复杂性,发展特色休闲渔业,提供特色服务,吸引更多游客,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享受海边旅游带来的舒适时,人们也希望享受到高端的服务。发展高端旅游服务业,既会刺激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能提升海岛形象。比如:向以海洋物流、海洋休闲旅游为主的现代服务业转变;发展海岛养生、生育旅游,利用原始海岛风貌、纯净的海洋环境、纯美的海鲜,让游客回到原始的自然环境中体验蜜月,完成生育和养生活动[6]。

2.综合发展第三产业

以旅游服务业为核心,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国际金融服务,发展转口贸易,着力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群岛自由的金融服务政策,逐步实现国民汇兑外币自由,国外游客享受国民待遇;完善物流运输服务体系,建成以海运、空运为主,以陆上公路运输为辅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7],实现海陆空一体化;加强文化建设,形成海岛独特的文化产业。

(四)政府政策措施

长海县政府应加大政策建设,保障长海县的发展。首先,地方政府应明确责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事,不能徇私舞弊;其次,因地制宜,制定相关规划保证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再次,经济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现代化的一流服务设施;最后,吸引高技术人才流入,注入更多科研力量加快研发海洋技术。

参考文献:

[1]楼东,古树忠,朱兵见,刘盛和.海岛地区产业演替及资源基础分析——以舟山群岛为例[J].经济地理,2005,25(4).

[2]宋乐,刘毅飞,蔡廷禄,王欣凯,程林,杨志宏,夏小明.浙江省海岛县产业结构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0,(27).

[3]长海县统计局.长海统计年鉴(2003-2009)[Z].长海县:长海县统计局,2010.

[4]俞金国,王丽华.海岛县产业结构及转型对策研究——以长海县为例[J].资源与产业,2010,12(3).

[5]张耀光,刘恒,张岩,王圣云.中国海岛县的经济增长与综合实力研究[J].资源科学, 2008,30(1).

[6]孙兆明,马波.中国海岛县(区)产业结构演进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9(3).

[7]张耀光,王国力,肇博,王圣云,宋欣茹.中国海岛县际经济差异与今后产业布局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2).

[责任编辑 王 佳]

猜你喜欢
长海县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
人民日报:电缆通海岛 供电更可靠
大爱小和爱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长海县工会服务职工办实事系列活动掠影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