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毅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作为浙江民营经济主要代表的义乌民营企业走向世界是一个必然趋势。针对义乌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从协作共赢加强区域合作、建立企业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涉外经济管理水平等角度对进一步推动义乌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义乌;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2-0040-02
经济全球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经济全球化的真正到来意味着民营企业将面临两项基本任务,即保持本国市场和进军海外市场。因此,实施国际化战略已成为21世纪民营经济的新使命。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和民营经济先行区,推进民营经济国际化战略,对于引导义乌民营企业跨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义乌民营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发展路径
(一)通过市场积累原始资本,开辟了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之路
义乌自古有“鸡毛换糖”的经商传统,群众经商意识浓厚。20世纪80年代初,义乌在全国率先放宽个体户工商登记,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多渠道竞争,允许开放城乡市场,义乌的民营企业淘到第一桶金后慢慢积累原始资本,开始走上发展壮大之路。
(二)通过市场获取商业信息,开辟了民营企业发展创新之路
市场是商品、商人、资金高度聚集的场所,各种信息在此交融。众多经营户通过市场不断接受新的信息、新的理念,品牌意识、商标意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经营管理理念等普遍提高,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意识不断增强。一方面,随着现代流通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民营企业学会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极大地提高了经营能力和经营效率。另一方面,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民营企业千方百计引进先进设备,加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制开发,不断改进产品,提高质量,增强了产品竞争力,走上了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之路。浪莎袜业、新光饰品、伟海拉链、真爱毛纺等一批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全国性的行业龙头。此外,市场经营户和个私企业还充分利用在义乌举办的各类专业展会如义博会、五金会、日百会、饰品节、玩具展等,展商品、抓信息、揽定单,了解和掌握最新前沿商品信息,进一步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创新。
(三)通过市场走向国际,开辟了民营企业发展开放之路
义乌市场强大的展示推介功能,已成为产品打开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窗口。近年来,义乌市场国际化水平逐年提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采购商和外贸公司常驻义乌,把义乌市场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世界各地的消费者手中。“近水楼台先得月”,义乌本土的民营企业抓住义乌国际小商品市场这个全球最大的小商品贸易平台,让义乌制造成为中国制造的一个重要组成,外向型企业成为了义乌民营企业的主要构成。
二、义乌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义乌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实践,近年来得益于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而成效显著,成为推动沿海地区制造业产业集聚的重要力量,但总体水平仍然处于尝试国际化的初级阶段。
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高低及其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决定了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广度、深度和力度,也直接影响到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时所采取的策略。从当前义乌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普遍规模偏小
目前义乌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其表现主要是注册资本少、资产规模小、经营规模小、职工人数少。民营企业规模过小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失去许多进入市场发展的机会;二是聚集和提高经营风险;三是加大经营成本;四是减弱融资能力;五是减弱开拓市场的能力。六是难于在国际市场同国际同类企业进行正面的技术竞争,义乌民营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是个软肋。
(二)管理机制亟待完善
义乌许多民营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时,不重视建立适应国际经营环境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低,混乱和失控局面频频发生,造成了巨大损失。这突出体现在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方面。在人事管理上,民营企业普遍缺乏开拓海外市场的合格人才,这是因为民营企业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方面的观念严重滞后,缺乏一套科学选人、用人、换人的制度,使其不能在企业内外、国内外范围内选择一批不同国籍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才为自己所用。民营企业对跨国企业人员的管理控制能力也相当的薄弱,对没有开拓精神和能力的员工、对不负责任损坏企业利益的员工、对蓄意坑害企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的员工,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与防范措施。对问题的解决缺乏严肃的处理方法,有时甚至为了避免“麻烦”采取了不了了之的方式。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也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审查监督制度,对投资、融资的管理不规范、不严格。民营企业大多数注册资本较少,自身的融资能力又很有限,跨国经营的业务运作主要靠贷款,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和财力,对经营业务不作调查分析和可行性论证,盲目跟随所谓的“大流”,不可避免的造成大量的投资失误,使投资无法收回,于是便一再突破风险控制线,使自身的处境越来越困难。
(三)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落后,经营策略水平较低
1.开拓国际市场手段落后
首先,由于受经营理念、经济实力、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义乌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比较单一。其主要表现有:从事一般商品贸易多,劳务输出、承包工程、引进外资、到海外投资少;在一般商品贸易中,间接出口多,直接参与国际市场少;在与国外企业的联合上,单独经营的多,与国外企业参股、控股合作的少。其次,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路比较狭窄。义乌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很大一部分还沿用传统经营思路,以一般商品交易赚取差额利润为目标,而在开拓新的国际贸易方式上,比如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实现网上交易等,还缺乏相应的思路。再次,是销售渠道不广。义乌民营企业,包括一部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由于开拓国际市场的历史较短,普遍存在销售渠道不广的问题。
2.开拓国际市场策略落后
与其他大型跨国公司相比,义乌民营企业普遍对国际市场缺乏深入持久的调查研究和与国外公司紧密合作的能力。义乌民营企业在制定开拓国际市场计划时,往往在经营策略上趋向于“单打独斗”,很少采用与国外公司紧密合作的办法。而与国内市场相比,国际市场容量大、风险大、壁垒多、政府规制多,环境复杂,单一企业由于自身各方面的原因很难在别国市场上得心应手的独立完成整个市场营销活动。
三、推进义乌民营企业进一步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一)着眼于协作共赢,加强区域合作
“卖全球、买全球”已是当前义乌市场的生动写照。今天的义乌市场不仅是义乌的、 浙江的,甚至已成为全国的、世界的商贸平台。利用义乌的市场平台,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共同为民营经济走向国际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寻求合作新载体。利用相互间的资源和产业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优势互补,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中获取最大效益,实现双赢。二是拓宽合作新领域。在加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营造公平竞争制度,畅通资金融通渠道,健全服务体系,共同应对反倾销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提高区域经济国际承载能力。
(二)推进涉外管理体制创新,提高涉外经济管理水平
义乌市场国际化的规模和发展势头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争取义乌涉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国家试验”。义乌市场国际化中存在涉外经济管理的“政府失效”现象。工商、外经贸、海关、公安、司法等地方涉外经济管理部门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或授权,在义乌的国际交易上事实上缺乏第三方正式制度的规范、管理和保护。贸易合同得不到有效实施,贸易纠纷没有仲裁,形式多样的机会主义不能有效惩罚,经济权益缺乏有效保护。义乌市场沿着报酬递增路线构筑的可持续的国家竞争优势是举世瞩目的创造,其内生性的出口贸易增长方式是落实新开放观的重大探索。同时,培育民间多边声誉评价执行机制,加强地方政府对涉外经济的治理。
(三)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
由于外商采购时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经营作风十分重视,也十分注重寻找长期的合作伙伴,义乌民营企业在进行出口营销时,应积极寻求与其余企业进行战略联盟以获取独特的竞争优势。战略联盟的形式可以是水平战略联盟和垂直战略联盟。通过联盟,同行业内企业可协调本行业的价格,一致对外避免相互降价而损害本行业的利益。联盟企业还可相互交换市场信息,互通有无,以更准确的应对市场问题。此外,联盟企业可以共同投资以共同建立销售渠道节省销售费用。通过建立联盟,原先实力弱小的出口企业也能同实力雄厚的企业在相同的平台上展开竞争。在采购方面,联盟企业可以采取联合采购的方式扩大采购规模以降低采购成本。对于经销商来说,一个稳定的供应商不仅是经销产品可靠的来源保障,更重要的是,他提供的技术保障和新产品开发方面的支持是经销商开拓市场的重要因素。
总而言之,义乌民营企业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的瓶颈越来越明显,如何突破这个瓶颈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不破不立,企业主们应转换思路,主动出击,建立行业联盟,开展产业升级,积极迎战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国际化发展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季晓伟.金融危机对“倒逼型”国际化模式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以义乌民营企业为例[J]. 科技经济市场,2009,(10).
[2]鲁桐.企业国际化理论的发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7).
[3]谭力文,马海燕.民营企业国际化理论:企业与环境关系的视角[J].生产力研究,2007,(15).
[责任编辑 海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