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你的一场繁华

2012-04-29 00:44高洁
市场周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春节晚会宋丹丹赵本山

高洁

1983年,春节联欢晚会第一次亮相中央电视台,它的出现是一次偶然,但是却在之后的每一年里扮演着“必然”的角色。

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这个节日让远在异乡的游子纷纷走上回家的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在一片热闹声中团团圆圆的迎接新的一年。春晚的诞生让这个团圆的夜晚有了新的娱乐,久而久之,春晚似乎成为一种新的“民俗”,每年除夕,全世界的华人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程度上关注中央电视台春晚。

1983年的春晚是当时随性设置的节耳,由于中央台当时也没什么专门的主持人,所以第一次启用的主持人皆为“外行”。说相声的马季,姜昆,演哑剧的王景愚和演电影的刘晓庆成了首次春节晚会的“当家”。李谷一是春节晚会正式登台的第一位歌手,演唱的曲目是《乡恋》。

首届春晚的服装尽显浓重的时代气息,主持人之一的刘晓庆身着红色的连身裙,乌黑的披肩发,凸显出年轻,朝气,还有上个世纪80年代特有的质朴笑脸。而男主持人大多身着中山装,还有卡其布的工装,偶尔也会见到西装,但不打领带。这台晚会虽然略显稚嫩,但却是中国电视节目跨出一大步的标志。

提起春节晚会,必提1984年,这一年对于春晚是一个里程碑,后人似乎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那个高度。那年的好节目确实不少,但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恐怕还是因为这盘综合大餐让娱乐不多的人们觉得新鲜。

马季在台上四处吆喝“宇宙牌香烟”,此后还真有厂家借鸡下蛋,卖上了新品牌——宇宙牌。

最让人难忘的还是陈佩斯被朱时茂折磨得一碗接一碗地吃面条。在陈佩斯之前,没人听说过还有小品演员这一工种,而以后的十几届春节晚会,受益最大的就是这些小品演员,春节晚会让他们真的尝到了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的滋味。演小品比演电影,电视容易出名的现实耐人寻味。

身着中山装,戴着眼镜,貌不惊人的张明敏一张口,深情凝重而又不失铿锵有力的歌声立刻风靡了中国。《我的中国心》不仅唤起了观众的爱国热情,更让全世界华人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不少。刚刚开放的内地观众这才了解到原来港台歌曲也不光是“靡靡之音”。当时只是业余歌手的张明敏一下子成为国人心目中颇有地位的巨星。他也是春节晚会首次邀请的香港地区歌手。

春节晚会的主题是“团圆”,人们都十分珍惜美好的夜晚,所以从1984年起由乔羽作词。王酩作曲的《难忘今宵》就理所当然地成了春节晚会的固定结束曲。一直沿用至今。

1986年,《羊肉串》是继《吃面条》之后陈佩斯和朱时茂推出的又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节目。由于故事生动有趣,讽刺不良小贩入木三分,再加上表演逼真,他俩不仅为春节晚会增色不少,就连街上卖羊肉串的小贩都开始参考陈佩斯的打扮,堪称树立行业形象的典范。

蒋大为的歌声曾经感动不止一代人,那年晚会上他演唱了名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之后,全国传唱一时。

1987年“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火焰温暖了我。”有着一半中国血统的歌手费翔立即成为歌星。随后他的歌声风靡多年,至今还拥有坚实的歌迷基础,其劲歌劲舞成为日后众多歌手效仿的标准样板。当时还没有所谓的包装,宣传,前期的毫不炒作导致了他闪亮登场后的极度走红,轰动效应盛极一时。

同时这年的春晚是继1984年春晚后的一个小高峰,相声有马季、赵炎等人合说的群口相声《五官争功》;姜昆、唐杰忠表演的《虎口遐想》演绎了一出新版“虎口脱险”。郭达、杨蕾等人表演的小品《产房门前》也让人捧腹。

光艳照人,身材高挑的毛阿敏随着1988年的乐曲节奏款款向观众走来,深情和甜美的歌声像蝴蝶一样飞舞在观众身边。那时是她最有风采、最明艳的时刻。在晚会成名之后她便开始饱受情变,税案及伤痛的折磨,境况愈来愈不乐观。但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认为她是内地最具大牌风采的演员,让人“思念”。

侯“导”胡编加乱导,赵妈偏偏不买账,二人打造的《英雄母亲的一天》,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唱了一辈子评剧,演了一辈子配角的赵丽蓉在1989年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中成功转型,那个一开口就是“司马缸砸光”的淳朴老太太形象一下子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心,成为小品演员中最炙手可热的红星。之后出演的几个小品都脍炙人口,可谓老来俏。

在随后几年的春晚里,赵丽蓉的小品一直都是品质的保证。1992年在春晚小品《妈妈的今天》里,赵丽蓉发明的”探戈”让观众学了足足一年,也乐呵了一年。1995年小品《如此包装》中,在巩汉林的“包装”下,赵妈穿上时髦衣裳,把评剧改成了RAP,连唱带跳,讽刺了演艺圈流行的包装热。整个故事一气呵成、浑然天成,连赵妈最后因体力不支摔的跟头都被认为是剧情需要了。到了1996年,在小品《打工奇遇》里,想打工的赵丽蓉碰上了黑心老板巩汉林。她风趣的唐山口音和精湛的演技,不知给多少人带去了欢乐。在小品中,董洁还客串了一个宫女,跑了回龙套。1999年,赵丽蓉以小品《老将出马》收山,电影《泰坦尼克号》超级红火在小品中被恶搞,巩汉林和金珠摆着轮船上男女主角的经典姿态,但是却站在一辆拖拉机上!简直是图片恶搞的鼻祖。赵丽蓉还用英文翻唱了电影主题曲《我心永恒》,也成为1999年春晚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

1989年的春晚不仅捧红了赵丽蓉这名老将,小品《懒汉相亲》也让观众记住了宋丹丹这个名字。

1990年赵本山初登春晚舞台,凭借和黄晓娟表演的小品《相亲》成功挤进全国最受欢迎的演员行列中,此后,赵本山成了每年春节晚会最受期待的演员之一。

到了1991年,这一年还是小品的天下。最出色的是黄宏,宋丹丹表演的《手拉手》。假冒伪劣的胶水不该粘时把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粘在了一起,该粘时却又让黄宏失望,构思巧妙。自《超生游击队》让观众笑破了肚皮之后,黄宏和宋丹丹的名字也像用胶水粘在了一起,说黄宏必说宋丹丹,提宋丹丹也一定要提到黄宏,二人成为真正的黄金措档。

广州歌手毛宁在1993年的春晚用一首《涛声依旧》从中央台走向全国,红遍大江南北。这条出名之路后来被广东歌手们学会。他们发现只有在北京唱红了,上了春节晚会才算真红,于是引发了广东歌手北上的潮流。一时间大牌歌手,演员对于上春晚可谓争先恐后。

黄宏和侯跃文在火车站等车,没什么娱乐来消磨时光的时候,想出了用名片来打扑克,于是,处长管科长、局长管处长,“小蜜”通杀的笑料一个接一个,把商品经济大潮中的可笑之人之事全拉出来溜了一圈,让观众真正地笑了一次。1994年黄宏,侯跃文表演的小品《打扑克》直面生活、针砭时弊,实属小品中难得的上乘之作,让人感觉到了小品不“小”。

1995年有个不算节目的节目,那就是看看母亲河,请十几位在黄河流域有代表地区的当地群众用当地特色的器皿盛满黄河水样,把沿黄河不同河段取来的99瓶水排列成一幅黄河走向示意图,描绘了黄河水的颜色由青——灰——淡黄——酱黄——灰——蓝的变化。

这年的晚会,导演还提出了一首好歌,一个好相声、一个

好小品,一个新人,一个好形式的“五个一工程”,虽说只是部分实现了,但晚会第一次采用现场真唱,不对口型、不用录音,还观众一个真实的晚会。

1996年的春节晚会,打破了以往的格局,除了在中央电视台1 000平方米演播室设立主会场之外,还分别在上海和西安设立分会场,三地共庆新春。

香港终于在1997年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董文华唱响了《春天的故事》。而且“老人画圈”的故事,也就成为特区的一个符号。

晚会上的歌曲年年都有,一般都是唱过就忘,1998年的《相约1998》是个例外,除了旋律动听外,还要归功于王菲,那英两位“大姐”级歌手的支撑。范晓萱的《健康歌》带动中国人一起“屁股扭扭”,无可否认春晚让范晓萱在内地的知名度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那幅姥姥疼、爷爷爱的姿态,整个一个“小燕子”前身。刘欢的《好汉歌》随着电视剧《水浒传》的热播,当仁不让地上了98春晚。刘德华,张信哲,毛宁等两岸三地著名歌手则重新演绎了老歌《大中国》。

1999年,这年春晚红了一首歌,就是《常回家看看》。而依照当年大红大紫的央视访谈类节目《实话实说》为原型,创作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也成为了众多观众心目中最好的春晚小品之一。崔永元、赵本山、宋丹丹联手,“笑果”惊人。同时也奠定了赵本山和宋丹丹“小品王”的地位。此后,CCTV有不少著名的“招牌节目”纷纷被改造为春晚小品。这也算是春晚的一个创新点。

那一年的春晚服装在搭配上出新奇,晚礼服配唐装这种中西合璧的搭配方式,必将引领流行趋势。

1999年间,《还珠格格》在神州火了一把。在2000年春晚,赵薇成为了众多的主持人之一;而林心如也和崔永元上台演唱了《溜溜的她》。在开场歌舞《把春天迎进来》中的演唱者,就是如今大红大紫的章子怡。那晚最逗的小品,依旧是赵本山,宋丹丹演绎的《钟点工》,”你脱了我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宋丹丹和赵本山又为”魔鬼词典”增添了一个新名词。

2001年迎来了21世纪。那届晚会无论在舞台设计,还是表演形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反映了全球华人对新世纪的期待。

当年“北京申奥”是最响亮的口号。因此“申奥”题材节目自然登上了春晚。小品《咱也试一把》、歌曲《大家一起来》都反映了国人对北京申奥的激情。

语言类节目总体水准较高,有很强的时代感。姜昆相声《踩脚》情节荒诞、信息量大,直击社会热点,令人回味:黄宏,林永健的小品《家有老爸》反映了当今“空巢家庭”中的老年人生活现状,告诉我们做子女的要更多地在精神层面去关心父母:小品《动物运动会》与杂技相结合,幽默搞笑,尤其特别受年轻观众的欢迎。小品《红娘》、相声《戏迷》等虽然本身不是戏曲类节目,但在内容中则加入了诸多戏曲元素是戏曲类节目的一个创新点。

“大忽悠”则是那届春晚的流行语。这个名词经过赵本山在《卖拐》中的演绎,一下子成了骗子的代名词。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于社会是要有一些责任感的,在众多小品演员中,赵本山无疑是最能为老百姓振臂呼喊的人,窥《卖拐》一斑即可见全豹。也就是从2001开始,元宵晚会改为我最喜欢的春节联欢晚会节目评选揭晓晚会。

200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喜事中国足球出线,备战韩日世界杯:北京申奥成功,上海APEC会议召开,加入WTO……前进的中国正迈向世界!迈向美好的未来!

此届春晚是继1996年央视春晚以后,再次启用了分会场。分别是北京、深圳。

至于流行语,当然还是那句“忽悠!接着忽悠!”。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范伟显然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但最终还是招架不住赵本山的忽悠。在小品《卖车》中,带着2001年的郁闷与遗憾,将“忽悠”进行到底。同时赵本山,范伟,高秀敏也成为春晚最令观众怀念的“铁三角”。

2003年春晚给大家留下印象最深的节目,是那首出自普通家庭的歌曲《让爱住我家》,唱出了普天下所有家庭的心声。尤其是一家四口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亲情,令人向往。

2004年春晚由央视资深导演袁德旺执导,也是他最后一次执导春晚。

从此届春晚开始,春晚节目的反响普遍不佳。周杰伦的《龙拳》像杂耍;赵本山在《送水工》里煽他不擅长的悲情:沙宝亮不唱万人期待的《暗香》而和一堆人唱《唐人街》……

小品《送水工》在赵本山的小品历程中理应是一座里程碑,因为无论成败,它颠覆了赵本山一贯的表演风格,刚一开始令已经习惯了他脱口秀般台词的观众很难接受,但这小品很耐人咀嚼,咀嚼之后,会有一种淡淡的与众不同的味道,而它也是高秀敏在春晚的最后一个小品。

2005年央视大胆进行革新,实行“开门办春晚”通过众多渠道,面向全国以及海外征集节目。从此,众多来自民间的优秀节目登上了“春晚”这一“大雅之堂”。也使央视春晚与普通老百姓拉近了距离,使观众耳目一新。此届春晚也是近几年来观众反映最好的一届。

此届春晚最出色的节目是什么?相信所有的人都会说是《千手观音》。邰丽华和她的20位聋哑姐妹在4位手语老师的指挥下,舞出了完美结合和谐之美与人性之美的《千手观音》。时长6分钟的舞蹈,掌声达到10次。这段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21位聋哑人共同演出的舞蹈,以其巧妙的构思,整齐划一的动作,成为2005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节目。

而赵本山也以小品《功夫》结束了他的“卖拐”系列。

春晚节目质量下滑的速度惊人,提起2006年和2007年,观众仅还记得的只有2006年的小品《说事儿》,这是继续了《昨天,今天、明天》故事;2007年赵本山又不负众望的以小品《策划》拿下了当年“小品王”的称号。

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以“飞向春天”大型歌舞作为开场,以一片华美绚丽的景象拉开了“春回大地百花争艳,日暖神州万物生辉”的序幕。

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民族文化也一直都是春晚主题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年春晚中,善良诚信,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传统美德都有在各个节目中得到体现,小品《街头卫士》宣传的是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舞蹈《飞天》、手影戏《逗趣》、武术表演《盛世雄风》和梨园戏曲名段等优秀的民族艺术节目,均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可是这一年除了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火炬手》,什么也没有留下。

极不平凡的2008年,给予2009年春晚坚实的内容支撑。夺取抗震救灾伟大胜利,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等大事,都以板块方式在春晚一一重现。此届春晚是以“中华大联欢”为主题,包括了30多个节目,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剧等多种艺术形式。

内容的丰富并不意味着精品数量的增多,2008年的春晚,只有东北二人转演员、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凭借在小品《不差钱》里的精彩演出一夜走红。

2010是农历虎年。在春晚筹备阶段,就曾有网友提议,让“小虎队”在2010年春晚重返荧屏。尽管在当时这可能只是一个不

成熟的想法,但春晚导演却对此颇有兴趣。

经过不懈努力,2010年的春晚舞台上将三位如今却分属于不同公司的昔日巨星重新组合在一起,重现了当年《爱》,《蝴蝶飞呀》和《青苹果乐园》的风采。

另外,天后王菲在娱乐圈销声匿迹多年。尽管歌迷期盼复出,而她复出的消息也不绝于耳,但是似乎每次都让我们失望。终于,天后决定在2010年春晚复出。并演唱李健的一首老歌《传奇》。

而在近景魔术《千变万化》中,刘谦也让观众大饱眼福,再度掀起一股魔术热潮。

那一年语言类节目反响依旧平平,而且广告植入现象严重。刘谦魔术,郭达蔡明小品、赵本山的小品里都植入了较多的广告。大量的广告在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也让电视观众感觉厌烦。

素有“小品王”称号的赵本山在这一年的小品《捐助》中继续力推新徒但由于准备时间仓促,剧本质量欠佳,观众连喊退步。

2010年随着CCTV高清频道的开播,春晚实现高清直播。

导演陈临春表示,在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中绝不会掺入广告信息。可是观众依旧在2011年的春晚中发现了广告植入,因为网络时代的发达,一时间,对于2011年以及近几年春晚的诟病引发观众的热烈的讨论,废除“春晚”的声音逐渐在耳边想起。那一年的春晚最红火的不再是精彩的节目,而是“黑幕与腐败”、“节目缺陷”、“部分节目单调乏味”、“主持语言程式化”、“假唱”、“托儿”这些黑色的关键词。

春晚对于观众的意义是一场盛大隆重的“家庭聚会”不知从哪一年起它仿佛成为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对于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来说,春晚几乎是他们每年的过年的一种习惯,可是没有体会过春晚繁华却在看着春晚越来越乏味的80后、90后来说,春晚大概连“鸡肋”都算不上。年轻的他们更多的会选择在除夕跟平日不常走动的兄弟姊妹们去KTV,或者去电影院看一场贺岁电影。

每一年到了除夕,春晚就像一道非吃不可的菜,管您爱吃不爱吃,都要吃。满台的“春霸”刚吃进去的美味,一时间全涌到喉咙了。国民陷入“被春晚”的尴尬局面。

如今的春晚仿佛天价年夜饭,用料真不赖,包装豪华,品种繁多,内容空洞,到最后根本不知道是个啥味。

都在论如何办春晚,赞美和批评越演越烈,可是都忽略了一点,春晚经过多年的蜕变,早已成为一种著名的娱乐品牌。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必须具备艺术性,娱乐性,争执的焦点就是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多少的问题。不过,在这种两性质存在的同时,又掺杂了许多性质,如商业性,明星效应,潜规则等等。让本来比较纯粹的春晚,基本就成了一个大杂烩,突显不出本色,华而不实。说白了,就是一怪昧。的确有人就好这么一口,但众口虽难调,高水准传统式的味,仍是国民的最爱。

真正好看的节目,应该是干净的真实的,有创意有特点的。对在舞台上的人不应有过多的门槛,不能过于苛刻,哪怕在台上有点小失误,也不会掩盖整个节目的精彩和亮点。就像一个美人,如果没有内涵,就会沦为一夜情的对象。而气质美女,会让人越看越爱,脸上一点小雀斑,并不会影响对她的倾慕之心的。没有完美的节目,也不会有完美的人,魅力有时与外在的华丽不成正比。

现在,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已经办了29届,实际上春晚已经成为了一种民俗。除夕,国内公众大多数家庭在家收看春晚。春节期间,海外华人春节集会,播放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或者它的录像,往往也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节目。

国民虽然“被春晚”,但仍然爱春晚,因为,春晚曾经许过观众一场繁华,观众期待这场繁华的再次绽放。

猜你喜欢
春节晚会宋丹丹赵本山
参加综艺引争议 宋丹丹的困局
宋丹丹:耀眼的不仅于荧幕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春节联欢晚会的符号性特征
赵本山:你郁闷吗?
赵本山黄宏曾为争宋丹丹闹不和
黄宏缘何感动宋丹丹
不说话就是最好的敬业
想说爱你不容易想不爱你却也难
解读报章上的“春节联欢晚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