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新民俗,记忆中的欢笑

2012-04-29 00:44老克
市场周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春晚陈佩斯赵本山

老克

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就要开始了。说实话如今的“春晚”在80、90后中已慢慢淡化,大干世界有更多吸引他们的东西,只有像我们这些与“春晚”一路走过来的人,才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春晚”对我们来说,就像童年玩大的朋友,有一种彼此见证成长的感情。

前些天,我看到央视三套播放历届“春晚”的集锦,不由会心一笑。那些当今走红的明星,当年就是小县城青年的打扮,男明星是长鬓脚,大包头,围着红围巾,女明星也是长波浪卷发、珍珠项链,涂着血红的口红。唯一让人感伤的就是那些昔日青春稚嫩的脸,如今都已人老珠黄就像看到我自己现在的脸。

不过相比之下,我更爰你那苍老的容颜——这些老脸的背后,记载着悠悠岁月,历史是不能遗忘的!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从1983年开始的,当时最走红,也引起争议的是那次“春晚”李谷一演唱的《乡恋》,当年我们许多人都是李谷一的铁杆粉丝,她演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当时风行大江南北,包括她那首《难忘今宵》,不仅是历届“春晚”的片尾曲,也是咱们老百姓在K歌时的结束曲,往往大家轮流拿着话筒唱完“共祝愿新年好”,就买单走人,打车回家。

印象最深的是1984年的“春晚”,出来一个穿洋装的香港青年张明敏,这小子凭一首《我的中国心》,一夜红遍全中国。那时我在苏北县城老家,记得第二天走在街上就听到有人哼这首歌,还有人骑着摩托车放着录音机里的歌声在大街上呼啸而过,很牛逼的感觉!那几年县城新华书店张明敏的磁带根本不够卖,据说张明敏当年是被“春晚”导演黄一鹤在香港出租车上听到他的歌声后,被发掘出来参加“春晚”的,这两年,张明敏老师也经常在晚会上露面,昔日文弱小青年,如今已是中年胖了。

那年“春晚”还出了一对活宝朱时茂、陈佩斯,他们演的小品《吃面条》一炮走红,紧接着《主角和配角》等一系小品,成为每年“春晚”的保留节目。朱时茂,陈佩斯当年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尤其是陈佩斯,比他的老子,演南霸天的陈强更有时代的气息,那种文化不高、非常质朴、却学会装13的小人物非常真实,那些笑声的背后充满着苦涩的味道,仿佛看到自己的影子。那年陈佩斯来我们台做讲座,就在珠江大厦27楼会议室,我事后才知道这个信息,让我肠子都悔青了。其实见了面,俺也不会索要签名,俺就是向他表示感谢,感谢他在那个年代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欢乐。

我的童年是在乡下小学校度过的,许多个夏季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经常听到远处那些或远或近的水车号子的锣声和歌声传过来,人世间的愁苦和人性的欢欣都可以在那些歌声中感受到!同样,不要小看“春晚”这种欢乐,在中国普通老百姓心中,远远不是一台电视文艺节目,而是成为一种新民俗,会给我们带来永恒的微笑。前些年,也有人针对“春晚”不好看,建议可以取消“春晚”,我个人很不赞成。虽然少了它地球照转,太阳照下山,但如果没有“春晚”,就会没有气氛,没有年味,只能是一个清冷的三十晚上。

我们苦逼的人生需要开心,需要欢乐,需要傻笑一下。“春晚”对老百姓来说,就像《白毛女》中杨白劳买给喜儿的红头绳,哎嗨哎,扎呀扎起来……

1985年“春晚”,董文华一首《十五的月亮》照亮了所有观众的心,后来她又唱了那首《春天的故事》,这首歌很快就流传开来,几乎是家喻户晓,后来由于那个厦门远华案这个演员就销声匿迹。那年还有一部电视剧《瞿元甲》热播时,也是万人空巷。我父母那台9英寸黑白电视机,每天晚上总是围满了邻居。所以那年“春晚”那首《万里长城永不倒》,连我的三岁儿子都会唱,更搞笑的是他穿的小西装纽扣从来不扣因为这才是霍元甲的作派。

1987年,我国东北发生了一场特大的森林大火,后来有人戏称就是当年“春晚”费翔唱了《冬天里的一把火》惹的祸,可见“春晚”被人民群众的在乎程度。那年这个混血歌手费翔,还唱了一首《故乡的云》,牵动了许多海外赤子的心。前年我去美国洛杉矶,与洛杉矶华人作家协会的朋友一起联欢,唱的也是《故乡的云》《长江之歌》《天路》等歌曲,我当时开玩笑对他们说,简直就是洛杉矶版的“春晚”啊!

就在人们渐渐习惯了“春晚”必须要有小品的时候,央视封杀了陈佩斯和朱时茂,而此时,赵本山已在央视亮相,这个老是戴着破帽子的土老冒,他那种市井化的俏皮话逐渐被观众认可,这样,一个赵本山的时代来临了。赵本山虽是民间艺人出身,但他却掌握了艺术最基本的规律,就是即兴的表演。正规军不敌游击队,这是这个时代的传奇。

自从1991年赵本山与黄小娟主演的小品《相亲》正式进入央视“春晚”,从此每年小品本山大叔的精彩小品就如同三十晚上的年夜饭受到万众瞩目与期待。从1900年赵本山初登央视舞台至今22年间,这个舞台已经形成一个规律——“铁打的赵本山,流水的搭档”。

近几年,赵本山干脆肥水不流外人田,他开始带着他的徒弟频上“春晚”舞台,培养出一个又一个新笑星。小沈阳、王小利毛毛……都已经成了全国电视台争相追捧的红人。

当然,我们千万不要忘了与赵本山搭档的宋丹丹,这个昔日北京人艺的青年演员,为了艺术不惜化装成黑牙齿的老太太,给我们带来许多欢笑,人民不应忘记她。

随着审美层次的提高,“春晚”也涌现出一批“雅歌”,比如乔羽作词、毛阿敏演唱的《思念》,谷建芬作曲的《歌声与微笑》,有教堂圣歌的感觉。尤其是1993年“春晚”的《涛声依旧》,让毛宁红遍大江南北。还有王菲,那英的《相约九八》,至今还是让人怀念。

1995年4月,我离开高邮老家,去深圳闯荡。人离开故乡越远,越对故乡、亲情有更为深刻的感受。那时我人在广东连看到央视天气预报都觉得亲切。我在外漂泊5年,每年春节我都要挤火车,赶飞机回老家过年。记得有一年腊月28日,我从南京转车,坐大巴回老家,车上都是像我这样的外出打工人员,后来大家竟跟着大巴上闭路电视放的卡拉OK齐声唱起《春天的故事》、《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故乡的云》、《血染的风采》,全是“春晚”上的流行歌曲,那个瞬间,真有不分职业、不分贵贱,有“天下一家”的感觉。

每年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后,全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吃瓜子和芝麻糖,看春节联欢晚会,这个场景也是我人生中最幸福的回忆。

我的父亲生前最喜欢唱蒋大为那首《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那年他过生日时唱这首歌的录像我们至今还保留着后来他患了喉癌做手术就再也不能说话和唱歌,而这段录像就是他老人家的绝版歌声。

转眼间父亲已去世三年今年春节前,为了把气氛搞得热烈些,我陪我老妈及家人买了花草和金鱼,也办了年货,如今我家客厅那盆水仙花已经是蓓蕾朵朵,肯定会在春节前后盛开春节不仅是民俗,更是心情。我相信当水仙花盛开的除夕夜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看“春晚”,是芸芸众生的赏心乐事。

猜你喜欢
春晚陈佩斯赵本山
“他太自洽了”
陈佩斯不上春晚,只为多陪陪父亲
多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在家庭中的位置
从春晚《天地人和》节目谈武术表演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
从春晚的“槽点”看当代受众的娱乐需求
陈佩斯托起喜剧的一片天
赵本山:你郁闷吗?
赵本山黄宏曾为争宋丹丹闹不和
陈佩斯惹不起的“爷”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