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是这样工作的
自从17世纪初人们第一次将凸透镜安装在望远镜上以后,镜头技术到现在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如今可移动的镜片组构成,并配备了大量电子元件的复杂镜头系统,简化了摄影师的工作 ——当然,还获得了更加理想的画质。
按照拍摄题材正确选择镜头
微单/单电和单反数码相机相对传统Dc的最大优点便是可以更换镜头。使用不同的焦距范围可以扩展相机的作用空间——新的创意会制造更多乐趣。
定焦镜头
追求顶级画质照片的专家:适应了变焦的人必须重新适应这种定焦镜头——必须为了理想的拍摄位置而不停移动。通常,这并不会在照片创意方面造成劣势……
购买时必须注意:
正确的焦距:要想花尽量少的钱拍出顶尖的照片,价格在1000元左右的50mm F1.7/1.8规格的标准镜头就足够了。其它焦段的定焦镜头和同样素质的高端变焦镜头多数比较昂贵,购买者在冲动之余必须考虑清楚是否真的会经常用到那么大的光圈。理性看待光圈指标:多数定焦镜头部拥有较变焦镜头更大的最大光圈。虽然F1.8和F2.0定焦镜头物美价廉,但人像拍摄爱好者往往追求最大光圈达F1.4甚至F1.2的高价镜头,理论上确实能带来更浅的景深,但机身的AF(自动对焦)精度往往难堪重负。比较测试结果:接下来的几期中,我们将看到FOTO实验室对数十款镜头产品进行的对比测试内容。
超广角镜头
在照片中摄人更多元素,捕捉令人惊叹景观,获得特别的视角
超广角镜头可以带来这样的乐趣。相比用常见焦距镜头通过常规视角拍摄的照片,用超广角镜头拍出的照片很容易脱颖而出。
购买时必须注意:
超广角的焦距:换算为35mm等效焦距的话,小于20mm都可划人超广角范畴,16mm左右的镜头是这类产品的中坚力量。APs画幅领域,适马的8—16mm是在产焦距最短的型号,在尼康或索尼相机上等效焦距是12-24mm。
变焦比:为了能使拍摄更灵活,人们会使用超广角变焦镜头。如果变焦比够大或者焦段覆盖合理的话,超广角变焦镜头有时候也能满足一些日常拍摄的需求,例如腾龙的SP10—24mm Dill镜头。
最大光圈:最大光圈指标在其它类型的镜头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此处,我们却要冷落这一标准了。
套机镜头
多数套机镜头(简称套头)是标准变焦镜头中最廉价的产品,各厂新一代套头的成像质量大多有所改进。足以应付多数拍摄场合,在特定焦段和光圈下,有些型号的成像甚至不逊于中档镜头。
购买时必须注意:
较大的光圈:想要在弱光条件下手持相机拍摄的朋友,调高ISO的感光度,就会增加画面的噪点。我们建议用较大的光圈来缩短曝光时间。大光圈镜头也会因其出色的背景虚化效果,成为人像拍摄的首选。
焦距与大光圈不可兼得:如果要买一只新镜头,既要有广角又要有长焦,这样势必会牺牲最大光圈:在尺寸满足实用的前提下,实际焦距18—200mm的镜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F2.8的大光圈。紧凑的镜身结构:标准镜头必须体积合适——最好既不太大也不太重。同时兼顾一点操作的舒适性,此外那些前组镜片不会旋转的内对焦和后组对焦的套头更值得推荐(如宾得的18-55mm镜头)。
大变焦比镜头
几十年前,7倍变焦以上的大变焦比镜头已经在体积和操控等方面取得了平衡,因此受到了广泛欢迎。它省去了更换镜头的麻烦
但在画质方面依然不如中档的常规变焦镜头。购买时必须注意:
变焦比:大部分APS—c画幅大变焦比镜头都能覆盖18—200mm的焦距,换算为35mm相机的等效焦一距约为27-300mm(以1 5的系数),基本上能代替3—4只镜头。制作精良的18-135mm或16—105mm的准大变焦比镜头,理论上有着更好的画质。
重量:人们购买大变焦比镜头时,总是会关注流行的最新型号镜头,它们更轻便紧凑,比如配备了PZD超声波马达的新2代腾龙18-270mm Vc镜头。画质:要实现大变焦比,在画质上就必须作出妥协。除了更低的通光量之外(最大光圈偏小,镜片数量多导致透光率低),最大焦距时的分辨率也受到影响,除了最新一代产品,这类镜头大多对焦性能低下。
长焦镜头
有时候我们并不能像教科书里说的那样,离拍摄物体足够近,比如拍摄陌生人时,被摄者不会愿意与摄影者距离过近。如果使用长焦镜头就没问题最好是摄影师能灵活使用的镜头。购买时必须注意:性价比的优劣:对于长焦镜头来说,人们会为了追求最大通光量、影像稳定器或超声波马达的配置而一掷几千甚至上万元。但是也有一些性价比不错的长焦镜头选择,例如通光量稍弱的70—300mm。
通光量:专业玩家总是配备通光量非常高的镜头,他们的标准配置是通光量1:2.8的70—200mm镜头,对于业余玩家来说太昂贵了。
影像稳定器:较长的焦距只有在配备影像稳定器的情况下才能享受拍摄的乐趣——否则我们几乎无法徒手拍摄,必须使用三脚架。
暗角
不论用什么镜头拍摄,照片边缘总会出现变暗的现象
这在光学领域的术语中被称为“渐晕效应”,根据镜头光学设计结构的不同,它出现的强弱也不同,尤其在广角端时会比较明显。但1/3EV的变暗程度在实拍中几乎不会被注意到。这种现象在小口径的中低价镜头中会出现得更加明显。有时,暗角也会变成摄影师刻意追求的效果。现代数码单反相机可以在读取镜头参数的基础上,通过机内算法去除暗角效果
正如同本页详述的另一种照片缺点一样。依靠镜头和相机之间的电子触点,单反机身能够读取镜头内置ROM芯片的信息从而对传感器边缘的增益进行调整,不过这就意味着机身只有在配合具备完整的电子触点的最新型原厂或副厂兼容镜头才能更好实现这类功能。同时,这样的“镜头校正”功能会轻微延长拍摄时的存储时间。
色差
色彩误差的评判是镜头测试中的必备项目,术语中被称为“色差”,这个词常在《数码摄影》杂志的评测中看到。“横向色差”的原因是不同波长(颜色)光线的折射。在直角边上总是能看到红色、蓝紫色或绿色的色彩边缘。色差在照片边缘会明显增强,在照片中心却弱得多。通过光学结构上的复消色差透镜组设计可以很好地纠正这一现象。
普通消色差透镜是指由两种不同材质的透镜组合而成的光学结构,利用不同材料的搭配,每种玻璃的色散可以被另一种玻璃所补偿,从而使得综合色差降至最低。基本的普通消色差镜组由2片透镜组成。其用途是把两种不同颜色的光聚焦到同一点,或称为修正色像差。复消色差透镜是指在此基础上,加入更多镜片,形成三个或三个以上色散系数彼此不同的镜片组成消色差透镜组,在此基础上加入低色散镜片(如ED镜片)则能实现
更好的效果,但低色散镜片的多寡并不是判断镜头色差好坏的唯一标准。
畸变
与照片中心的距离越远,光学透镜造成的成像几何形变就越明显。通常,我们会将它们区分为枕形和桶形畸变。传统的镜头能通过多片不同曲率的透镜组合对这种现象进行修补,但这种方法效率低下,现代镜头则更多使用非球面镜片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高档的精密研磨非球面镜片非常昂贵。畸变效果往往在变焦镜头的广角端最明显。我们建议:对畸变敏感的画面最好不要用变焦镜头的广角端拍摄
变焦到稍大几毫米的位置可以减小畸变程度。不过当使用鱼眼镜头时,人们会需要这种夸张的畸变效果。
拭镜布(约10元起)至少七匕T恤要好
粗心的影友甚至会对着镜头哈气,并拿起T恤擦拭镜头,这显然是不可取的做法。最传统的方法是使用麂皮(但需要先吹除灰尘),但有些树脂镜片的镜头(如佳能的50mmF1.8)必须使用材质更高端的专用镜头布才能避免划伤。
镜头笔(约50元起)顽固的污渍
镜头笔上的刷头清除灰尘微粒。笔盖下面是覆盖着沾有碳粉毛毡的橡胶头,如果要清除顽固污渍,就需要用它在镜片上由内向外一圈圈擦拭,镜头笔是很有性价比的镜片清洁工具。
圆形偏振镜(约200元起)更好的照片
风光摄影爱好者最容易体会到偏振镜的作用:它能帮你获得高度饱和的色彩并减轻镜面反射的影响,还会起到一定的ND滤镜的作用。同口径下,高价产品常能带来更好的效果。
传感器清洁工具(约90元起)刷子、气吹、棉签
在更换镜头时,灰尘可能会落在相机传感器上。理想的情况是相机内置的传感器清洁器可以发挥作用,但我们也经常需要辅助工具,例如除尘刷子。人们可以将其作为便宜的家庭常备品购买
这是一个观念问题。知名品牌的高端产品价格较高,但值得信赖。
遮光罩(约50元起)对每个镜头的责任
一些厂商没有为他们的镜头配备遮光罩
例如佳能。为了减少杂光的干扰,遮光罩是不可或缺的。幸好有配件商提供合适的遮光罩,例如Kaiser摄影技术公司。
镜头包(约80元起)昂贵镜头的特别保护
昂贵的镜头需要特别的保护,因为有时我们需要在旅途中将其放进箱子携带,所以最好配备合适的镜头包。多数摄影包厂商如Tamrac、Ben ro等都会提供单独的镜头包供选择。
ND渐变滤镜(约300元起)改善画面宽容度
渐变镜能很好地平衡亮部和暗部曝光差异,以保留全部的细节,圆形的单片产品只能使用在固定口径的镜头上,而Cokin(高坚)生产的方形滤镜可以通过转换架安装在不同口径的镜头上(但最好是前端不会因对隹而旋转的镜头)。焦距、光圈 景深
许多摄影师选择变焦镜头的原因很简单:少走几步路。在此,焦距的选择比构图更加具有决定性。
较短的焦距可以打开空间,让周围
切更多地出现在视线中。在(超)广角范围内,前景受到了过分的强调,给照片带来了压迫感。在较长的焦距范围内,取景对象彼此离得更近——空间效应得到了加强。
不过,利用焦距也可以改变光圈的效果:在光圈F8时的广角中,景深变得相当大,而在长焦时则变得非常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