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娟
摘要: 心理辅导老师如何让不善言谈的、内向的学生也能畅所欲言呢?本文提出结合运用“贯注行为、询问、来访者观察技巧、反应性倾听”等“会谈微技巧”鼓励学生、引导学生、理解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打开学生心扉,让其倾诉衷肠。
关键词: 会谈微技巧心理辅导沉默寡言学生
心理辅导老师如何让不善言谈的、内向的学生也能畅所欲言,也能从老师那里吸取雨露,得到阳光呢?经过探索,我觉得利用“会谈微技巧”效果不错。“会谈微技巧”是会谈时的一组交流技巧,美国的艾伦·E·艾维和玛丽·布莱福德·艾维,把它概括为以下几个层次:贯注行为、询问、来访者观察技巧、反应性倾听、聚焦、意义反映和人际影响等。下面就具体谈谈前面四项技巧在学校个别辅导中对沉默寡言学生的作用。
一、利用贯注行为鼓励学生
任何会谈和咨询的前提都是与另一个人建立联系的能力,要想打开学生的心扉,你就要与学生建立一种信任关系,如果你想与来访学生建立一种信任关系,贯注技巧就是基础。贯注行为可以鼓励来访者谈话,可以运用贯注行为帮助来访者讲述故事,缩短谈话时间。贯注行为其实是一种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越是内向的学生对老师、对成人的态度越敏感,越渴望得到大人们的尊重。因此,教师给予贯注,视他们为知己,与他们平等相处,这样他们就乐于与老师谈心理话。
贯注行为技巧由四个方面组成,概括起来就是“三V+B”,即Visual/eye contact视觉/目光接触;Vocal qualities声音性质;Verbal tracking言语跟踪和注意的肢体语言B[1]。吴增强教授说教师面对学生时,从眼神、语言、表情和身体姿态各方面,充满关注和期待,这对学生是无比重要的精神力量,它能点燃学生和教师智慧的火把。其实说的就是同一个意思。比如下面的个案(辅导老师毛淑女):班上的男生小风非常特别。每逢上语文课,他总是弯着腰趴在桌子上,尤其是在我提出问题以后,他的头埋得更低了,几乎要藏到桌子下面去。一旦被叫起来回答问题,他则双手撑在桌子上,满脸通红,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有时甚至是大汗淋漓。
从小风的作业情况和一些小的测查情况来看,他并不存在智力问题。他作业完成得比较认真,能较好地掌握当堂知识,并灵活运用。看来,小风的“讷于言”还另有原因。
一天放学时,我找到小风,很温和地说:“小风,经过这段时间地相处,老师发现虽然你平时很少跟大家说话,但你也有不少自己的优点。老师很想跟你成为好朋友。如果你愿意,就点点头,好吗?”
他抬起头来,疑惑地看了我一眼。看到我温和、期待的眼神,他犹豫了好一会儿,终于点了点头。我立刻热情地拥抱了一下,告诉他我真的很高兴他答应跟我交朋友。我能感觉到他的身子因为激动而产生小小的颤动。(贯注行为)
果然,后来该生主动找老师了,告诉了她一件事情,让老师找到了他的症结所在。最后经过老师的帮助他最终打开了心扉,健康地成长。
二、运用询问技巧引导学生
如果我们已经给予学生充分贯注了,学生虽然有点信任我们,但还是不开口说话,我们就可以利用“询问”引出话题,帮助来访学生打开话匣子。
询问可用“开放性”问题也可用“封闭性”问题,对于沉默不善言的学生,还是先用“封闭性”问题比较好,因为“封闭性”问题通常使用“是不是”、“对不对”、“要不要”、“有没有”等词,而回答也是“是”、“否”式简单答案。如上面的那个案例,毛淑女老师就是用封闭性问题:“小风,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老师发现虽然你平时很少跟大家说话,但你也有不少自己的优点。老师很想跟你成为好朋友。如果你愿意,就点点头,好吗?”来开始的,这么简单的答案他们不可能不会回答,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收集资料,并加以条理化,澄清事实,获取重点信息,封闭性问题使用得好,会使我们获得重要的细节信息,但是这需要辅导老师事先做点准备,就像朱军主持的“艺术人生”一样,节目里的嘉宾说得那么好,其实有时是朱军引导得好、发问得好,而朱军的问题就是精心设计的,辅导老师也一样,要想让不善言的学生说得出、说得好,你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运用观察技巧抓住问题关键
通过细致地观察,辅导老师可以对学生作出恰当反应,从而在会谈时时时处处抓住关键问题。观察的地方很多,可以是学生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及不一致和冲突的地方等。比如有一位初中学生由于成绩差来我这里咨询,当说到自己家人(母亲)在别人面前说自己成绩差时眼睛发红,泪光盈盈。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于是制订方案时我就考虑到了家长的因素。再如有的学生回避或移开目光常是谈及重要问题、困扰或内心冲突的提示;两手机械地搓、手指交叉分合、玩弄手指或小物件如手绢、笔等,常提示该学生内心紧张不安;摇头,挥手,突然急速反复调整坐姿,常是不耐烦、不同意的表示,等等。请看下面的个案(辅导老师马可蓉):初秋时分,正午的阳光依然炽热。我正倚在校心理辅导室窗前,门悄然而开,阴影里挪进来一个男孩,他耷拉着脑袋,叫了一声“马老师”,身子一歪倒在了沙发上。无言的寂静中,我看见他的十个手指紧紧绞在一起,胸膛起伏着,他抬头望望我,我微笑着用目光表示了问候。我拍拍他的肩膀,坐下来问他:“怎么啦?被老师批评了?还是成绩不理想?”他没有回答,只是深深地叹口气,愣愣地看着我,眼神中的痛苦令人担忧。我关切地表示:“有什么不顺心,说出来会好受些。”他移开目光,越过窗户,最后聚焦在远处……
有这样反应的学生肯定有着非常痛苦的事情,果然,后来经过辅导老师的耐心等待,该学生终于讲出了自己经历的事情,得到了老师的帮助,消解了心中的怨气。还有的学生嘴上虽然称赞某同学,但面部表情不以为然,这个不一致的地方就可以提示辅导老师其实他内心并不是真正佩服或赞同那位同学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从那个方面入手,收集信息直到解决问题。
四、使用反应性倾听理解学生
反应性倾听是一种积极的倾听,积极的倾听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是一个耳、脑并用的过程,需要全身心投入,专注地听,认真地分析、思考,真正听出对方所讲的事实,所体验的情感,所持有的态度。[2]它并不是指仅仅坐在那里,听来访学生讲,还要帮助来访学生扩充和丰富他们的故事。需要你能听出学生的想法、情感和行为中发生的微妙的变化。学会倾听是掌握理解的一把钥匙,佐藤学在《在静悄悄的革命》中写道:“这种倾听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呀等共鸣共感。唤起这些情感体验可以说是倾听学生发言的‘理解方式应具有的最重要的意义。”倾听有三种技巧:鼓励、释义和总结[3],下面以具体例子说明这三种倾听技巧的运用。
下面一个因人际交往和高考压力而准备辍学的案例。(辅导老师吴建微)
他低头坐着,一言不发。
“我们能否聊聊?”我轻轻地问。
“没什么好说的,我知道你又是来叫我回校读书的,我已经下定决心,不再去读书了,谁来说教都没用的。”他显出无所谓的样子。“哦,你怎么知道我是来叫你来学校读书的呢?”
……
“从刚才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你很有自己的看法,也很有自己的思想,这表明你对文学、哲学的感悟欣赏能力很不错。不过有些学者认为,喜欢文学的人比一般人更敏感,你觉得自己比较敏感吗?”(鼓励,寻找他的优点)
“是的,可能是吧。”
“敏感的人又常常比别人多一些烦恼,你遇到过烦恼吗?”
“我的烦恼太多了……”
“哦?你能否具体说说?”
……
我:你刚才说,你体质差又不爱运动,又患有严重的鼻炎,让同学知道了,会看不起你,你凭什么这样说?(释义)
他:因为我高二下学期以来成绩越来越差,已经让自己抬不起头来了。
我:你们班同学身体不好的还有吗?你对他们有瞧不起吗?
他:有,那倒没有。
我:其他同学对他们有看不起吗?
他:好像也看不出。
我:那你怎么断定他们会瞧不起你呢?
他:因为我成绩也越来越不好,身体又不好,而他们,比如女同学吧,成绩较好,而那个男同学他蓝球打得很好。
我:你的意思是说,你成绩不好,身体也不好,又不会体育运动,同学就瞧不起你。那你说说,有哪些同学从他们具体的行为神态或什么事件当中,可以看出他们瞧不起你。(总结与释义)
其实对于不善言的学生,积极倾听非常必要,特别要运用鼓励技术,效果不可低估。当然辅导老师,倾听的习惯和态度比倾听的技术更重要。
总之,对于不善言辞的学生来说,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获取他们的信任,然后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由于信任第二个例子中的小伟由“刺猬”变为了“绵羊”;由于信任内向学生可以打开心扉,但我们千万不要急于求成,要顺其自然,只要老师是真心的、真诚的,并辅以以上的“会谈微技巧”,相信学生一定会感觉到,最后也定会向老师畅所欲言。其实,不是技巧助人,而是真心助人,是爱赢得了爱。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这可以作为辅导老师的座右铭。
参考文献:
[1]艾伦·E·艾维和玛丽·布莱福德·艾维著.时志宏,高秀苹译.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策略——意向性会谈和咨询(第5版)[M].上海:上海科学院出版社,2005:36,117.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90.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修订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第1版).
[4]徐光兴.学校心理咨询优秀案例集[S].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第1版).
[5]孙义农.消融着的冻土带——学校个别心理辅导案例评析[S].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6]钟志农.体谅来访学生的内心世界——谈个别辅导中的沉默技术与阻抗处理技术[J].思想理论教育·新德育,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