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教具;积极性;点拨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88-01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传统的教学模式令人感到枯燥无味,难得学生青睐。这既是教师的悲哀,也是教学的失败。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课堂教学效果好不好,关键在于能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认为文字和插图是进行语言教学的两种重要工具。教材作为教学的主桥梁,主要是借助文字来表达的,而插图则是帮助理解文字的重要手段,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可感性等特点。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好教材提供的插图,不但能让学生感到兴趣盎然,而且能给学生以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能使学生在理解书本知识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正确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节奏、分角色朗读全篇。通过朗读,能使学生的头脑中再现小说所描绘的艺术场景和艺术形象,能让学生沉浸在朗读的节奏里,真切感受故事所描绘的动人情节及作者寄托的深厚感情。
2要求学生把握作者对人物形象及性格的刻画。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感受小说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样一来课堂上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就很融洽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能巧妙地利用插图或影像资料,进行深入地观察、分析,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就会快速地识记这些内容,不再混淆,不会很快遗忘。
二、因势利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要活跃学生情绪,创设愉悦的氛围,教师首先应该抓住导人课文这一环节,从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师的导人语要注人情感的血液,就像绿叶丛中点缀的红花一样引人注目。同时,还要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这样经过引导、分析、回顾、体会,一种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的成就感和盼望了解新知识的期望之情,就注入了学生的心田,师生情感开始共鸣,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
三、善于点拨。乐于肯定,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学习成绩的好坏。“我们教书,是要引起学生的读书兴趣,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地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去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教学中一旦碰到疑难,教师就要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由浅入深。对学生更要善于启发、巧于点拨,乐于肯定,及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当教师在说理上巧点拨,给学生以启迪时,学生就会感到如沐春天、如浴温泉,就会闪烁出令人吃惊的智慧火花。“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每当学生积极动脑、踊跃发言时,笔者都会用充满自豪的口气夸奖学生。在课堂教学时,教师的循循善诱、择其善者的肯定,对学生自始至终保持较佳的心理状态,维持良好的课堂气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上就是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趣味教学所积累的一点经验。当然教学艺术永无止境,课堂上所用的教学方法不止这些,但只要我们能吃透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尽力做到讲课明白、准确、新颖、生动,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真正地成为“真善美的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