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娜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兴趣;导入性情境;过程性情境;总结性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80-01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学科本身产生兴趣。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创设生动、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爱上数学学习。
一、创设导入性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导人情境能激发学生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为上好一堂课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创设激趣导入情境,唤起求知欲望。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活动方式,因此,教师可通过这种方式创设导人情境,营造出一种轻松的课堂氛围,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创设问题导入情境,引发探究欲望。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有了问题,学生才能不断思考,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学时,可以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到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
二、创设过程性情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竞争性情境,体验成功的乐趣。小学生具有好胜、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可以适时、适度采用竞赛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体验成功的乐趣。
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后,教师可以设计“勇夺冠”的游戏。先出10道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学生好胜心强,都想争第一,一个个算得又快又好。这个游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熟练“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机会,也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2创设生活化情境,保持学习兴趣。生活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当教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教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也就越高,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进而保持学习兴趣。
3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感知,即眼看、耳听、手做、脑思考、口表达。创设操作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亲自实践掌握所学知识,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培养了实践能力。
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选取生活中许多熟悉的物体,通过摸、看、拍、推、滚等进行体验,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说说自己的感受,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丰富了想象力,激发了创造潜能。
4创设表演性情境,满足个性需求。根据小学生爱表现自己,渴望参与并成为主角的心理需求,创设表演性情境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如,在教学“找规律”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多次上台表演有规律的动作、声音。学生们个个争取表演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
三、创设启迪、升华的总结性情境,深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设有层次的练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设计基本练习,既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又能使学生初尝成功的喜悦;其次设计有坡度的练习题,理解新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最后设计一些灵活多变的拓展练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质疑、思考,进而提高。
2创设趣味性的娱乐情境。创设恰当的娱乐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
总之,情境教学的创设是新课程教学的一大特色,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有创设新奇有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才能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使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进而学生才能走出数学苦旅的沙漠,奔向生活数学、活动数学、探索数学的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