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为有效的途径,对促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总结了当前“90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及“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目前的情况提出了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党建;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81-02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以及高校深化改革、就业压力陡增等新情况,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管理主体和管理对象都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一、新时期“90后”大学生党员的特点
“90后”作为20世纪90年代的公民,身上有着那个时代的青年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90后”大学生党员的心理特征。首先,“90后”大学生党员自我主体意识强,但有时社会责任感淡漠,容易忽视自己应尽的义务、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不能将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紧密联系起来,缺乏为国家、民族发展无私奉献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其次,民主平等意识增强。在中国民主和法制不断健全的环境影响下,他们的民主观念、法制观念、平等意识比其他年代的大学生更强,他们希望自己得到更多的民主和公平,渴望在生活的领域中体现自己的民主和权利。最后,情感丰富,但心理抗挫折能力差。
“90后”大学生党员的行为特征[1]。首先,自信、个性张扬、乐于表现自我。其次,善于运用并依赖互联网。网络时代是“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第三,思想独立早熟而又叛逆。
二、新时期“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90后”大学生党员淡看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政治修养不足。理论学习和组织生活是党员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员模范先锋作用的体现。当前高校学生党员中有两种错误的认识[2]:理论学习应用性不强只有专业学习成绩好才能体现党员的先进性;党员组织生活是形式,即使参加了也只是应付了事。在这种认识的影响下,高校学生党员普遍呈现出重专业知识轻理论学习、重班级活动轻组织生活的特点。在正常学习生活中不及时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在思想上缺乏对党的基本制度和党员基本责任的了解,在行为中表现不佳,发挥不了带头作用。
2.部分“90后”大学生党员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学生党员应该在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但是有的学生党员入党后,放松要求,先进性不突出。这其中有个人的原因,也有周围环境的影响。第一,入党后有的学生党员放松对自己要求,忽视自身建设。第二,党员对他人作用不足。有的学生党员对自己要求较严格,但是对同学和周围人不能主动关心,认为大家都是成年人,在帮助同学,团结群众上做得不够。第三,党员对集体贡献不多。特别是不担任主要学生干部的高年级学生党员,缺乏主动工作热情。虽然原因是方方面面的,但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其模范作用的日益淡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变得明显,过去的“发展一个,带动一班,影响一片”[3]的效果已经越来越弱。随着模范作用的淡化,对学生党员的约束也显得越来越难。一些学生入党后,党员意识渐渐淡化,甚至有少数的学生党员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同学,离“平时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的要求相去甚远。
3.信仰模糊,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认同度不高。党的最高理想和根本信念是共产主义,每一名党员都应该明确: 共产主义社会必将实现,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当前高校部分学生党员受西方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影响,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共产主义信念发生动摇,甚至对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失去信心,将党员身份看成是自己获取利益和发展的工具,在成为党员后不思进取,贪图享受,抛弃了为人民服务和无私奉献的宗旨,违背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入党誓言,个别党员甚至违法乱纪,滋生校园腐败。
三、新时期“90后”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强大的就业压力影响着大学生的党员观。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聘门槛越来越高,企业用人阶段性减少,社会富余劳动力剧增的局面,使得大学生一方面不遗余力地以争取入党来增加就业的自身筹码,另一方面也为政治比较优秀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岗位而产生思想迷惑。
2.党务工作与学生工作重叠,职责不清。基层党务工作者直接面向学生开展教育监督工作,在中国高校一般是由院系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及学生辅导员担任,学生工作人员组成了基层党务工作队伍,这就产生了一些问题:从数量上说,党务工作队伍规模不适应预备党员数量快速增加现状;从精力上说,他们往往兼有班级管理等其他行政工作,难以投入全部精力,更难以提出建设性的创新意见;从质量上说,学生工作人员大多年轻,对党的历史、路线方针政策理解不透彻,难以再去教育监督其他新党员。大部分学生工作人员以一种兼职的态度来对待党务工作,难以保证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监督成效。
3.党员发展“质”、“量”失衡,结构不合理。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管理大学生党员的载体,其主要职能被定位在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入党上。在党支部工作过程中,看重发展党员的指标和比例多于对党员进行管理监督,注重对于学生党员委派具体任务而忽视他们个体思想状况和素养教育[4]。特别是对已入党的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监督及考核机制不完善,有些基层党支部尚未建立有效的目标管理考核及评估体系,无法对学生党员的素质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犯错误、表现不佳的学生党员不能及时提出批评意见,甚至可能得过且过,听之任之。
4.党员教育手段陈旧。大多数党支部为了学习而学习,对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缺乏深入探索,仍习惯于集体读报、老师讲学生听、写心得、组织讨论等传统形式,对于现代化的教育工具比如网络在党员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不能满足青年学生心理需求。有些思想工作者不能与时俱进,不能深入学生思想深处,因此对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工作出现指导不到位的情况。
四、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
1.改进工作运行机制。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运行机制,即在学生党建过程中,寻求促进学生党建的各要素的重新组合与结构性耦合,以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它事关整个学生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建设,决定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高校应多措并举,切实改进学生党建的工作运行机制。首先,构建全面覆盖的管理机制。鉴于班级、年级、专业等行政建制对学生党员的影响在不断式微的现实,高校应通过一些灵活的项目组来改善组织结构,并协同党支部、学生工作办公室等部门,以拓展党建工作的覆盖面。此类管理机制有助于密切党组织与学生党员之间的联系,并将党建工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到学生的各个方面,从而有效地推进学生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健全入党考察机制。严格的入党考察机制是党建工作的生命线,关乎党的未来与命运。但是,当前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考察力度不够,致使一些不合格者有机会“潜入”到党组织中,损害了党的良好形象。因而,高校要严把入党关口,通过早引导、重培养、慎发展,以形成合理的党员梯队结构。而且,由党总支书记带头,以党小组为单位全面考察发展对象,确保考察过程的严肃性。最后,完善民主评议机制。健全的民主评议机制是培养高质量党员的外在保障。为此,高校在坚持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基础上,以群众座谈、党内民主生活会为形式,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党员在课堂、社会实践、学科团队中的表现予以客观评议,从而避免功利化思想蔓延到党内,以保持党的战斗力与凝聚力。
2.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建立校党委、学院党委、学生党支部三级管理机制[5],选派优秀的党员教师、辅导员和学生干部担任支部书记,促进日常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提高。其次,加强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的互通,通过教师党员“传帮带”的作用来帮助影响学生党员,使其更快的成长。最后,在学生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区域、学习场所和社会实践开展等方面的同一性和差异性,不断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真正做到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学生党组织;哪里有学生党组织,哪里就有合格的学生党员。
3.创新党建活动内容,丰富党性培养方式。首先,开展深层次多样化的党建活动。在对大学生党员进行党建教育时,要跳出传统的培养模式,根据青年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年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如实行学生党员承诺践诺制,学生党员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党员标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在学生党员和所在班级同学中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在毕业生党员中开展捐物捐书献爱心活动,鼓励他们将毕业后自己不用的物品或书籍捐赠给母校,以供低年级同学使用。其次,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广播站、校报和海报栏等宣传手段进行教育。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红网”专栏,定期更红网信息,上传一些时代先锋的先进事迹,让大家及时了解优秀的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定期更新海报宣传栏,向党员宣传党的新政策,增强其对腐朽思想的抵制力,在大学校园中建设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和宣传环境。最后,走出校园,积极加强实践锻炼。根据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在开展课堂教育的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深刻领会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的党性,同时增强党员的主体意识。如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走进红色革命圣地,参观革命烈士博物馆等增强党性修养的活动。开展符合大学生党员需求和特点的各项教育活动,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文化含量。
参考文献:
[1]向必进.“90 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特点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26-27.
[2]左彤云,刘晓.“90 后”大学生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0-93.
[3]沐牧,李红宾,张曦.“90 后”大学生群体特点及党建工作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6):57-58.
[4]唐文红.试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20-22.
[5]李荣秀.高校“90 后”学生党建与对策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68-170.
[责任编辑 陈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