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华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困生;成因: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64-01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学困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我们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
一、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研究表明,学困生除了具有一般学生具有的共性,还有其特有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基础薄弱、学习品质差、参与意识不强、缺乏学习兴趣等方面。
1学生方面的原因。基础薄弱、缺乏自信心。学困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技能都比较差,加之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没有找到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上缺乏主动,忽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重要环节,故学习成绩差,因此自暴自弃,得过且过,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学困生也不善于归纳、总结,加上对所学知识理解不深,从而影响数学知识的掌握。
2家庭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家长的溺爱,使孩子缺乏独立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另外在“学而优则仕”思想的影响下,家长把孩子的学习成绩置于第一位,家长的愿望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以求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于是,学生从第一天上学起,就面临着无形的学习压力,其后果是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畏学,甚至逃学。
3学校的原因。许多教师只重视优秀生,忽视学困生,给学困生造成心理上的极大伤害;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时常体罚学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题海战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困生害怕学习;教师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心理焦虑,使得厌学情绪滋生,进而导致学习困难。
二、学困生转化对策
1激发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善学。
2创设良好的氛围。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关心、尊重学生,尤其对于学困生,教师要倾注更多的爱,有意无意表现出对他们的关心。比如,问一问学习状况,找一找点滴的进步,这样使学困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进而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爱上数学。
3加强指导。培养良好习惯。有些学困生对数学虽然有兴趣,却不肯下工夫,使得成绩上不去,其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学习策略。因此,要转化学困生,必须指导方法,训练数学思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一,让学生重视课前预习,对要学习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为听好课打下基础。第二,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有的学困生由于胆怯心理,有了疑难问题不愿问、不敢问,怕别人耻笑。遇到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多鼓励。从而使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第三,指导学困生总结、归纳、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把学过的知识分类概括,使之系统化。
4实施分层教学。学习成绩总是与练习密切联系的。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就应多关注他们的课后作业。可以尝试把学生分为基础组、发展组和探究组。学困生属于基础组,练习只做基础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做发展题和探究题。作业分层能减小学困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其建立自信心,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
5利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展现自己的风度和修养,对学生施以正面影响。我们常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言传不如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因为教师的行为无形中影响着学生。
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教师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为之付出艰辛的劳动。教师应该给学困生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激励,更多的责任,帮助其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