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2012-04-29 00:44朱梅佳
甘肃教育 2012年2期
关键词:朗读美育语文教学

朱梅佳

[关键词]语文教学;美育;朗读;感爱美;鉴赏美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02-0034-01

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多结构的美学系统。小学语文教材集中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强化审美教育,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朗读中充分感受美

1增强美的感受。教师范读不但可以再现课文的情趣,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教师因势利导,就会让学生,从作品中汲取营养,产生爱心,生发美感。如,课文《春天来了》,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使学生在聆听中感受春风的轻柔、春雨的细密和春花的姹紫嫣红。

2引起美的想象。课文的美好意境能引发丰富美好的想象。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绿水青山的,美丽,鸡犬相闻的安祥,敦厚热情的温暖,构成了一个完美的意境。学生在朗读中无不赞赏那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无不向往那淳朴诚挚的美好情谊。美好的意境使学生想象在不知不觉中蔚然成荫;日已西斜,诗人要告辞了,朋友却苦留不住,只好怅然送客;在门口热情的主人千叮咛万嘱咐:等到重阳节再来村中,菊花开遍篱边的时候,一定要来田舍共赏菊花,再醉流霞。诗人欣然接受了主人真诚的邀请,尔后带着微微的醉意。更带着故人的友谊,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朋友的家。

二、在朗读中正确鉴赏美

教师通过对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既唤醒了学生的情感,又提高了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1品味美的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读课文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领略语言的美,从中获得美的享受。散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一篇散文都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素材。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式来表现。有的句式对称,讲究工整美,有的句式参差,讲究段落美。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不但用词十分传神,而且句式也非常讲究,在写出“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工整的排比,琅琅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使学生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桂林山水秀丽多姿的强烈情感。

2品味美的形象。如,《小抄写员》中对叙利奥的刻画独具匠心,这篇课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人物内心的活动展现人物的思想品质,揭示文章的主题思想。课文中一次次描写叙利奥受到父亲的错怪后的心理活动,在“做”与“停”的反复心理斗争中!确立了自己的想法,“成为习惯的力量”促使他一次次在深夜里爬起来继续工作。由于心理活动描写细腻,使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敢于承担家庭责任的形象跃然纸上。美德深深感染着大家。同时也启示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朋友、感恩社会……

3品味美的意境。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当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如,教学《使至塞上》时,要重点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它用直来写孤烟,写出了大漠辽阔孤烟直上的景象,用圆来写落日,使夕阳也显得格外鲜明,整个景象奇丽壮阔,意境苍茫雄伟。苏轼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_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又如《天净沙·秋思》中用九个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饰语“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再现九种景物,使整个画面颇像一幅水墨画,十分耐人寻味,然后用夕阳西下一句为背景,把前三句联结起来,强化了游子的愁情。最后一句点题,画龙点睛,突出了主人公难以言喻的沉重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创造出一个深远的意境来,令人,回味无穷。

猜你喜欢
朗读美育语文教学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美育教师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