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黎
摘 要: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越来越不适合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就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教与学方式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c)-0159-011 引言
有效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学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和互相成长的一个过程,为了追求教学过程的有效性,首先必须转变课堂中教与学的方式,课堂教学中更多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枯燥乏味的学习氛围,转变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积极地投入到自主学习中,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高。下文以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为例,就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从而提高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2 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让学生自己真正体验到参与把握知识的过程才能真正唤起其对学习知识的特有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其参与意识。因此,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从其个性出发,设计一些层次不同的问题以引起其自学兴趣。
例如,在八年级的教学中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让学生在课本上寻找能够作为明确答案的历史名词;(2)设置一些需要学生共同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比如: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3)设置一些直接指向学科核心思想的问题,如为什么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教师进行问题的出示过程中,应同时向学生进行相关课外材料的展示,以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进而解决问题,通过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促使其通过同学生及教师间的互动交流的同时产生思想及其智慧的碰撞。然后选择学生代表来代表各组进行发言,并对本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及其他同学通过各组代表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其不足之处进行指正和补充。这样,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过程实现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过程,将学生学习过程作为主导,辅以教学,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了全员学习的效果的提升。
3 转变教师的角色
教师在历史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教授学生如何读懂书、把书读透之外,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资料的搜集及其研究。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搜集资料,通常来说,学生搜集的资料是教师都没有见过的,同教材差别很大。这样,教师就变成了学生,可以实现同学生之间的共同研究和探索过程。在相互学习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就像自己的教师一样,这种多维角色的转变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独占课堂,而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十分有利,而且能够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4 转变教学方法
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要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将合作讨论活动作为教师教学主阵地,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尽可能采用合作讨论式教学方法,根据教材要求进行多种探究活动的设计。
例如在八年级上册的《秦朝一统》一课中,由于本课重点内容介绍的是秦始皇如何加强中央集权及其相关措施。因此,可以设计一则“若我是秦朝大臣”的小组活动,第一问可以这样提出:“若你是秦朝大臣,应从哪几个方面出发,为加强中央集权而出谋划策呢?”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第二问:“为何要采用这些措施?这较战国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各种措施相比有何不同?”这样一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讨论积极性,学生都争相进行回答,并真正进入了状态。然后提出第三问:“请你评价一下焚书坑儒。”这样就真正引起了学生的探究乐趣,同时表明秦始皇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
5 改变教学气氛
传统教学气氛通常十分枯燥乏味,为了真正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必须学会倾听,以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做到有效倾听,如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佐藤学写道:“倾听不是仅仅听学生所发言内容,而是听其发言过程中所带着的观点、想法,要做到同其心心相印。”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善于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当学生的回答正确时应予以充分肯定;若回答有偏差时也要予以鼓励,不能一棒子打死;其次,还要引导学生有效倾听,这就要求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计的教学内容要同学生的思维方式相适应,以更好地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其教学有效性,此外,还要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因素,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6 转变教学评价方式
教师的教学评价分为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课堂评价和课外评价。教师进行课堂评价时应尽可能实现评价的多样性和科学合理性。教师应以学生课堂中的表现为依据,通过鼓励、赞美等方式来体现,如笔者教过的初三某班的学生,联考时考了全班最后一名,通过了解后我及时为他进行了纵向比较,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幅度及其发展潜力,之后每次有进步就表扬他,最后他以本学科A的喜人成绩顺利毕业。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应注重学生的参与状态,看其热情是否饱满,注意力是否集中,发言和交流是否积极,参与效果是否良好,个人见解是否独特。
对于课外评价而言,教师除了考虑学生的作业情况之外,还应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的进步表现作为评价依据,可以时不时送给他一些激励性评价纸条。如:老师发现你正在努力,其实老师也很关注你,相信你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成功的。此外,还可以通过谈心的方式进行评价。例如,课间通过同学生的谈话交流渗透出自己对学生的期望性评价。教师评价过程中不应拘泥于某一类评价语言或某一种评价形式,应以不同学生的个性为依据,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7 结语
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转变教师的角色,通过合作式探究性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忘学会倾听,在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通过多样有效的评价方式,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能够为其提供足够的鼓励,使其有动力通过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周方秋.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如何与社会生活相结合[J].文理导航(上旬),2011,(05).
[2] 唐均妃.在“精”与“略”之间行走——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有效课堂教学实施的几点做法[J].考试(教研版),2010,(02).
[3] 潘亚军.让历史走近学生,让学生走进社会—— 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角色扮演法的应用[J].文理导航(中旬),2011,(06).
[4] 孙若雪.体验式教学在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构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